首页 百科知识 骨髓穿刺粒细胞增生活跃意义

骨髓穿刺粒细胞增生活跃意义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常伴有髓外造血。骨髓穿刺通常不能做出IMF的诊断,凡疑为IMF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本病应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相鉴别;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穿刺时被周围血稀释相鉴别;应与各种原因如骨髓癌转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相鉴别。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常伴有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骨髓病性贫血,脾常显著肿大。可有发热、骨骼疼痛或出血。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在确诊前往往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无症状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诊断时约2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往往因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本病。

【检验】

1.血象 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可出现少量中幼或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有异形的泪滴状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网织红细胞通常在2%~5%。白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大多为成熟中性粒细胞,也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偶见原粒或早幼粒细胞。这种幼红、幼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也可增多。血小板早期可增多,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减少,可见巨型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裸核或碎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分)。

2.骨髓象 1/3以上患者穿刺时出现“干抽”,即多次多部位穿刺,仍不能抽得骨髓液,或抽出的骨髓液呈“增生减低”。少数患者可因骨质坚硬,而无法进针。取材满意的骨髓涂片,疾病早期,常显示粒、红系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可轻度增高。少数病例可看到骨髓细胞灶性增生。晚期骨髓中有核细胞很少,仅见少量的淋巴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大量纤维丝及凝集的血小板团。骨髓穿刺通常不能做出IMF的诊断,凡疑为IMF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

3.骨髓病理检查 骨髓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根据骨髓中保留的造血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不同,骨髓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轻度骨髓纤维化期),造血细胞占70%以上,红、粒、巨核细胞系均增生,脂肪空泡消失,网状纤维增多。②中期(骨髓萎缩和纤维化期),造血细胞占30%,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占骨髓的40%~60%,可见大量嗜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成束状排列或网状排列。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无造血细胞,以骨质的骨小梁增生为主,骨髓腔狭窄,骨髓造血功能丧失。

4.其他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血小板黏附与集聚功能减低。约1/3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大多明显增高,但也有正常或降低。约半数患者出现细胞染色体异常,最常见有13号或20号染色体长臂片断缺失,即del(13q),del(20q)。

【诊断】 国内诊断标准:①脾肿大;②贫血、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③骨髓穿刺多次失败或“干抽”,或涂片显示“增生减低”;④肝、脾、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显示造血灶;⑤骨髓活检病理显示网状纤维和/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

上述第5项为必备条件,加上其他4项中任何2项,并能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即可诊断为IMF。

本病应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相鉴别;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穿刺时被周围血稀释相鉴别;应与各种原因如骨髓癌转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相鉴别。

(大连医科大学 彭洪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