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腔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识别和目标

口腔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识别和目标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通科口腔医师来说,及时地识别那些口腔外科手术适应证,将他们转诊给适当的口腔外科专家,不仅可以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有效率,在许多情况下对于患者来说甚至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对于通科口腔医师来说,重要的是从患者症状体征早期发现可疑现象,及时转给口腔外科专家诊治。

对于通科口腔医师来说,及时地识别那些口腔外科手术适应证,将他们转诊给适当的口腔外科专家,不仅可以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有效率,在许多情况下对于患者来说甚至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对于口腔外科医师来说,即使最简单的拔牙手术也可能牵涉将来一系列治疗的效果。因此,双方的互动沟通非常重要。

(一)拔牙

1. 患者主动要求拔牙的病例 临床上,有时患者主动提出希望拔除某些(极个别情况下甚至是全部余留的天然牙)。由于口腔医疗知识的欠缺,许多患者不知道对于牙痛有许多治疗选项,简单地认为拔除患牙可以“一劳永逸”。有些患者不知道还有正畸、全冠和贴面等更佳选择,以为拔牙后做活动义齿修复可以改善容貌。还有些患者认为拔光牙齿可以为全口义齿修复提供方便,不知道少数剩余天然牙对于改善活动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价值。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慎重地检查诊断,必要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2. 目的性拔牙 主要指为了正畸或修复的需要,拔除指定的牙齿以便创造空间,或是改善咬合接触关系。外科医师应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背景有所了解,应该在医嘱清楚的前提下拔牙,如果有任何疑问,应该与做医嘱的医师联系复核。

3. 困难的拔牙病例  常见情况如患者患有全身性疾患、阻生智齿、牙根近上颌窦、与牙槽骨粘连的残根、放射治疗区域的拔牙等,这类病例最好转给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专家诊治。

4. 拔牙并发症的处理 常见情况如出血不止、断根不能取出、残根进入上颌窦、下颌神经受损症状、牙槽骨劈裂甚至颌骨骨折等。这类情况往往超出通科口腔医师处理能力,应及时转给口腔外科专家诊治。

(二)口腔恶性病变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除口腔本身恶性病变外,还可能是全身其他部位恶性病变转移至口腔。对于通科口腔医师来说,重要的是从患者症状体征早期发现可疑现象,及时转给口腔外科专家诊治。常见的口腔恶性病变表现有如下表现。

(1)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为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的情况。

(2)溃疡不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2周仍不改善,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溃疡的形式常表现为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3)疼痛: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黏膜溃疡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4)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相应部位。

(5)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2. 风险因素 如果患者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或是嗜烟酒、嚼槟榔、口腔卫生差、长期戴用不良口腔修复体、全身营养状况不佳等情况,应视为口腔癌高风险因素。

3. 诊断的金规则 虽然有报告称采用体液免疫学、细菌学和黏膜拭子等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不能取代组织学诊断“金规则”地位。因此对于通科口腔医师来说,发现上述可疑现象时,原则上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激惹病变组织的检查措施,最好是及时转给口腔外科专家诊治。

(三) 口腔软硬组织恶性病变的治疗技术

1. 手术切除 属于阻止病变扩展的口腔外科手术,由于病变的性质,手术的范围首先考虑患者长期生存率,外观和功能的需要放在次要地位。这一点应在术前与患者(或家属)清楚表明,取得知情同意。在此前提下,可能的情况下也要为术后外科重建和颌面赝复治疗保留较好的条件。

2. 化疗和放疗 是经常与手术并用的治疗技术,对于特定类型的口腔软硬组织恶性病变有良好效果,在明确诊断的前提和循证原则支持下应该积极采用。

3. 术后外科重建和颌面赝复 为了恢复患者口腔颌面外观和功能,一般需要在术后通过自体骨、肌皮瓣、皮肤和黏膜的外科移植技术重建缺损的组织,有时还需要用人工赝复体进一步改善效果。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已被引进这一领域,有助于提高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