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非国家转型治理及中欧参与

北非国家转型治理及中欧参与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非国家转型治理及中欧参与Governance of North Africa Countries Transition and China-Europe Possible Contribution方 晓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系列变革,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来,可以明确地将这一个变革运动总结为“现代化转型”。外来因素中,地区的宗派势力较量及西方国家对政治伊斯兰发展趋势的认知是关键。北非国家转型过程才刚刚开始,这一过程将经历较长的时间。
北非国家转型治理及中欧参与_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

北非国家转型治理及中欧参与

Governance of North Africa Countries Transition and China-Europe Possible Contribution

方 晓

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系列变革,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来,可以明确地将这一个变革运动总结为“现代化转型”。这场转型运动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争取民生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宪政制度的完善,社会功能的健全。人民对争取有尊严的生活要求坚定,人民的诉求推动了转型向纵深发展。本文将重点就北非地区若干国家转型进程的特征和趋势做出分析,并将探讨欧洲为主的西方对北非地区政策在变革前后的变化,以及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北非国家转型发展认知的几点不同。

一、北非国家转型在初期阶段的重启

北非地区现代化转型的过程并不是最近才开始。过去二十年国际环境深入变化,许多北非国家专制政权在西方推动的民主化进程压力下,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鼓励下,也采取了发展经济、解放社会的政策,这被部分西方学者称为“机智转变”(110)。这些“机智”的专制独裁政权作出了民主承诺,减少高压手段,而被西方称为“升级的专制主义”(111)。但是,这一地区的发展严重依赖外来因素,欧洲及世界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导致我们如今看到的局面。

一年多来,发生变革国家转型方向已经明朗,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世俗共和制国家如突尼斯,走向实效议会制;面临巨大内战和分裂风险的国家,如利比亚;开明君主制国家,为避免政治动荡,加快改革,修宪或制宪,如摩洛哥,避免了此番地区变局中受到剧烈冲击。另外,阿拉伯世界中拥有巨大石油财富的君主制国家如卡塔尔在这场运动中成为保卫伊斯兰主义力量的中流砥柱,不仅扩张对地区热点事务的涉入,还渗透进转型国家,成为北非国家转型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此番变局也可以被看作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对抗新殖民主义的运动,反对西方国家支持的专制政权。阿拉伯世界不再迷信以塑造地缘政治和维护西方国家利益为目的的说教。当前的转型中,西方国家对该地区的不信任更是显而易见。以埃及为例,西方国家一直对政治伊斯兰保持高度警惕。穆巴拉克时期封锁了穆斯林兄弟会参政权利,穆斯林兄弟会转而积极开展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赢得了民众信任,最终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北非各国在转型的道路上,虽各有各的不同,但总体上都要求变革,要求现代化,争取地区环境的改善,加快建设地区体系和进入国际体系的步伐,这种氛围为政治精英设计转型制度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北非国家转型的要素与范式

转型的关键在于由谁主导,如何规划目标,如何转?

(一)行为体

当前的转型中,各种思潮、行为体不断涌动,相较于其他地区,北非的重要特点是政治伊斯兰的参与。政治伊斯兰在当地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无处不在。各社会政治团体是自我独立发展还是相互联系创造出一个运转体系,目前都还很难判断。伊斯兰主义的参与在不同的国家将出现不同的可能性,现代化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何使伊斯兰主义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外来因素中,地区的宗派势力较量及西方国家对政治伊斯兰发展趋势的认知是关键。海湾国家已经向北非部分政治派别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并允诺将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西方国家严密观察地区证据发展态势,主动接触各派别,特别是政治伊斯兰政党,以掌控局面。

(二)目标

与1980年相比,2010年西亚北非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8%,仅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185%。(112)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外,人类发展指数即便在人均国民收入高的国家(如阿曼等)也相对较低(113),所有转型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1)人口过快增长,住房供给跟不上,部分民众居无定所。(2)城市化过速发展,农业落后,缺少农业劳动力,加上自然资源禀赋的原因,食物价格高涨,造成中低收入阶层生活困难。另外,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规范经常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没有能够应对世俗与现代化的挑战。(3)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社会裙带风气盛行,各领域不公平现象突出。教育质量下降,学科也没有现代化。家庭受社会影响难以稳定。这些主要问题是政府治理失效造成的。

(三)方法

诸多学者将此轮北非国家转型的进程与中东欧国家在冷战之后的转型及其他伊斯兰国家(如土耳其)做对比。要学习别国经验,首先得确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采纳的;另外,还要区别不同地区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特质。

苏东巨变之后的中东欧国家与如今的北非国家现状有根本区别,即经济体制上,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殖民主义运动后建立的军政府或世俗共和制国家就已采取不同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资源虽然掌握在军队和国家强力部门手里,但是在农业、贸易、服务等领域没有禁止中小企业、私营部门的生存和发展。商品价格基本遵循市场变化;另外,与西方国家贸易、文化往来也很紧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国家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放弃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加强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联系。到了21世纪初,该地区最封闭的国家如利比亚和叙利亚也逐步放松管制,着手有限的市场改革。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过去十五年间,北非国家相互之间,以及与欧盟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甚至有些国家与美国在经常项目间实现了美元与本币的自由兑换。西亚北非地区私有化经济相对发达。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阿拉伯国家不能照抄中东欧国家转型经验。

土耳其已经完成了从军政府到伊斯兰政党的交替,其伊斯兰政党也完成了民主化改革,经过“强政府”过渡期,稳定了政权,巩固社会基础,经济有序发展,形成了“土耳其模式”。可是阿拉伯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提法。另外,由于大量现执政者或反对派领袖长期流亡西方国家,目前基本上以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作为本国的设计蓝本,但公民社会基础、生产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差别,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恐难以实现转型目的。北非国家转型过程才刚刚开始,这一过程将经历较长的时间。

三、转型中的欧洲参与及政策调整

反殖民主义运动之后,欧洲对北非政治的研究范式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民主化进程为主,到21世纪头十年转而以维持专制政府的研究为主。(114)

(一)对指导思想的反思

欧洲国家维持西亚北非专制统治的政策是对民主化理论假设的实践,假设认为专制和准专制政府是通向民主和可持续政治体系的唯一路径。“9·11”事件以来,地区的反恐任务取代了民主化进程。欧盟政策优先顺序回到传统现实主义外交政策道路上,不再以民主和人权为首要,取而代之的是战略利益。之后,能源和经济主导了欧洲决策者的政策思想。另外,无论在欧盟层面还是在成员国层面,都对北非地区降低了兴趣,而且推行民主化的成果也不能很快在选举中体现,这使得欧洲人颇有挫折感。在变局之前,欧洲相信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会为北非地区带来政治变革。欧洲现在重新思考范式的选择,虽然不会全部抛弃从前,但是不再过于强调国家、统治精英和传统政治、公民社会行为体中的某一个,而是加强对无组织的动员和非传统、无领导的、同一阶层的社会和政治行为体参与社会构造方面工作。

(二)对政策工具的反思

当前变局改变了地中海地区形势。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这一变化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政策工具改进按照逻辑方式重新组织,更好地定义每个行动的目标、行为体、时间表、资金和人力安排。在国际关系缓和年代诞生的欧洲—地中海关系符合欧洲安全的要求。欧洲联合北非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共同面对安全挑战。但是这个决定的落脚点为了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北非地区发展问题,没有将北非国家与欧洲放在平等的地位,没有真正理解对方。

欧洲站在文化吸引力的中心,一体化影响力的高处,本想借着溢出效应改变北非地区的现实,结果却因为西亚北非地区与欧洲地缘上的接近、历史上的纠葛,以及这个地区本身的复杂性,使欧洲不能超越现实主义的认知和利益的束缚。2008年欧盟委员会在与地中海国家加强双边关系沟通中,强调了“基于共享价值观与利益的高级伙伴关系,并由行动计划转而深化执行,特别是在民主进程、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及法制领域”。然而,战略优先的竞争中,规范化却变成了口号。长期以来欧盟不具威慑力、一贯性的政策,实际上导致了欧盟对中东北非地区影响力的下降。另外,由于自身的经济危机,欧盟对开展同北非地区公、私营部门活动预算大幅减少,民间机构运作也变得乏力。

四、北非国家转型发展前景

关于世界各国转型发展的研究已达成几点共识,即公民社会的重要性,法律法制的必要性,以及构建民主体系的技巧。从以往欧洲在其周边地区推行民主化的进程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不是所有民主路径都是正确的;其次,民主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也是需要规划的过程;再次,现在的国际环境与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早期大不相同,西方民主自由模式本身处于危机状态,不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最后,没有一个行为体和预先设计的民主化范式是阿拉伯国家转型中必不可少的。

西方国家正借此机会与转型中的北非国家“分享”制度建设的经验,争取影响转型。西方国家在西亚北非地区长期经营,力量已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大量西方社会组织活跃于该地区,以争取民意,培养有利于西方的舆论环境,移植西方模式。在当地的调研中,不少执政党领导人和专家向笔者表示,愿意并决心对各种模式持开放态度,肯定中国稳定和发展的经验,希望彼此增进了解、学习和借鉴。中欧政策的差别根本在于了解、听取和参与的方式,以及对地区力量组成形态不同的理解。对西亚北非地区,中国需要了解新的地缘形势、需求、建立对话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思想发展和行动中。伊斯兰政党和经济行为体是地区体系运行的主体,因此中国既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也要着力于与其在制度建设领域的合作。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