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平“理学名邦”当之无愧

南平“理学名邦”当之无愧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安道尹蔡凤禨民国十年重修《南平县志》作《序》曰:“延平四贤先生实生兹郡,有理学名邦之誉。”“延平四贤”闻名于世,南平而得“理学名邦”之誉。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南平“理学名邦”是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游酢是“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的最先开拓者。
南平“理学名邦”当之无愧_游酢新论:续编

翻开1984年重印民国《南平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建宁府志》等,就可以看到南平自宋而降大儒迭出不穷,被称为“海滨邹鲁,”成为“理学名邦”,闻名全国。

1.历史的见证

明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在南平《道南书院》说:“南方之士,其尤著名者,游与杨也,俾知兹郡为道学重兴名也。”清延建邵道按道察司佥事刘冲于康熙十八年,在《南平县志》卷末《原志序》中曰:“是邦乃杨、罗、李、朱四先生倡导之区,邹鲁一脉,风流未艾!以振兴道学名邦之风。”建安道尹蔡凤禨民国十年重修《南平县志》作《序》曰:“延平四贤先生实生兹郡,有理学名邦之誉。”方象瑛为建宁府重修孔庙作《记》曰:“建固称理学之邦也,自游定夫推程门高弟,胡氏父子兄弟继之,一时名儒辈出,朱子受学于籍溪(胡宪),闽学之盛海滨邹鲁。”再如南宋理学家张栻在作《游、胡二先生祠堂记》曰:“建之为州,素称多士,御史游公、文定胡公相继而出,模范典型,皆足以师表后学。”由此可见,延、建二府是游、杨“道南”文化的发源地,理学称盛之区域。“延平四贤”闻名于世,南平而得“理学名邦”之誉。

2.昔日荣光今又耀

闽台首届游酢文化研讨会于2002年秋日在“理学名邦”之南平隆重召开,来自各地领导、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游氏后裔等,对理学名邦的“南平”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敬仰,与会代表心怀激情向大会组委会建议,敬请原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写“理学名邦”匾,游主席接受代表要求题匾,馈赠给延平区人民政府,永存纪念,体现了南平“昔日荣光今又耀”的美誉!

2003年冬月,游德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林逸、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朱明元、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长游嘉瑞先生等,在南平市委书记徐谦、市长陈桦女士、延平区委书记陈杰、区长曹聪等领导陪同下,应邀出席了在南平市历史文化名楼双溪楼举行的“理学名邦”揭匾和“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挂牌仪式,游酢名贤、“理学名邦”与双溪文化名楼相宜交映,熠熠生辉,载入史册。

3.论绪结语可鉴

历代志序均谓延平为“理学名邦”。笔者认为正因为它地处闽江源头首府,且更是自宋游酢、杨时“程门立雪”、“载道南归”,大儒迭出,尤其是朱熹出现,使兹郡理学勃兴,故有“海滨邹鲁”之誉、“理学名邦”之称。

朱熹上承杨、罗、李,世称“延平四贤”一脉,亦秉承游酢、胡氏父子一脉,汇归朱熹之统,在武夷山一带集理学之大成,遂为闽学(即朱子学)。朱熹联曰:“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南平“理学名邦”是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游酢是“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的最先开拓者。

(作者系福建历史名人游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南平市〈县级〉纪委常务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