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舆论的公共话语

舆论的公共话语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话语是舆论的外化,意见寓于话语之中,构成舆论的物质外壳。公共话语所谈论的是公共生活的内容,成为舆论话题的符号。公共话语集中反映多数舆论主体对公共事务的相近或一致的看法。培育大众的公共话语,从而使广泛的舆论活动体现其共同意志,是舆论顺畅传播的基本条件。人的公共生活,由公共话语来维系,公众通过共同语言认识和言说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各种舆论。
舆论的公共话语_舆论学概论

三、舆论的公共话语

舆论是用话语表达的,而且必须是公众或群体共同使用的、反映公共事务的话语,即公共话语。公共话语是舆论的外化,意见寓于话语之中,构成舆论的物质外壳。公共话语所谈论的是公共生活的内容,成为舆论话题的符号。参与舆论活动的人具有公共话语的语境,展开平等和顺畅的意见交流,思想和言论自由不仅保障民众的话语权,而且能够培育舆论的公共话语体系。

舆论的公共话语基于公共生活和一定文化背景,正确的舆论话语建立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上。这种普遍的理性,通过公共对话达成对社会与自然的共同理解。人的观点,无论是现实的、历史的还是过去的,都是而且也只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主体的追求、情感和思想。公共话语集中反映多数舆论主体对公共事务的相近或一致的看法。

话语负载一定的意义,言语、动作、表情、文字和图像都是话语的表意手段。哈贝马斯认为,“言语”或“言说”则是在话语中使用句子的语言行为,其基本要素为“话语”或“言语行为”。[20]话语是语言,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语言,话语是表达主观意向和特定目的的语言,带有表达者的态度倾向,因而它是捍卫一定利益或表现某种意图的语言。所以,公共话语是表达公众或群体共同倾向的语言,民众通过它来评价和批评公共生活,建构公共制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公共话语强烈地表现为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是主权在民的一种标志。培育大众的公共话语,从而使广泛的舆论活动体现其共同意志,是舆论顺畅传播的基本条件。

人的公共生活,由公共话语来维系,公众通过共同语言认识和言说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各种舆论。怀特指出:“没有语言,我们就不会有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的组织;没有礼仪和道德规范;没有法律;没有科学、神学和文学;除了猿猴水平的嬉戏外,不会有游戏和音乐。没有音节清晰的语言,礼仪和礼仪用品就毫无意义。实际上,没有音节清晰的语言,差不多等于丧失了使用工具的能力,我们就将像现在在高等类人猿中发现的情况那样,只是偶然地和无意义地动用一下工具。因为,正是音节清晰的语言,才使类人猿那种偶然动用工具的活动,转变为人类具有进步性和累加性的使用工具的活动。”[21]正是语言使生物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也使舆论得以出现并能够表达。

公共话语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大众话语。由于不同的文化品格,大众话语总是显露出粗糙、情绪化的倾向。广大公众对利益需求的不同理解,表现为对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的不同设想,使大众话语最初以感性化、零碎化和欲望化的表达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大众话语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更能反映社会的一般观念,最终在利益共同化、政治追求统一化和伦理传统化的发展中,被融化为对社会的整体认识,纳入公共话语的洪流,其多样化和异质化的倾向只能归于支流。这不仅是以理性为表征的精英话语影响的结果,也是现实矛盾和社会关系失调促使大众寻找正确认识的归宿。

精英话语显露出理性化、职业化,多数知识精英倡导公共话语,并以此维护大众利益,显露出舆论能手的才华。社会精英是掌握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对社会问题善于思考并有成熟见解的人,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主导者。他们也是舆论精英,因为他们通过发表真知灼见提出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靠体能或技术充当社会的“架子工”。他们不面向大众讲话就丧失了精英的资格和作用,在他们那里,一刻也不应没有公共话语,一刻也不应脱离大众的愿望。

有时候,“公共舆论要能在一个群体中存在,必须是组成该群体的个体具有一种被称为那种观点(that sentiment)形成的必需的特质……而这些观点是由该群体中那些受过最佳训练,聪明绝顶,而且道德品行最好的人来提供。”[22]但如果他们脱离大众,就变成了精英对社会的统治,公共话语也成了他们敌视的、并随时准备排斥的话语。这种精英在世界各国都有,有的攫取了权力,成为公众舆论的对立面。无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或知识精英都面临以上两条道路。要想发出受社会普遍欢迎的声音,精英们离不开公共话语,也离不开大众话语,尽管精英话语承担引导大众话语的责任。精英不断出现,成为民众的引路人,他们以大众为师,代表大众的利益,以公共话语阐释公共事务。

公共话语不可能由某个领袖强制民众屈从于他的观点而产生,也不可能由公民个人纯朴的语言而推广。公共话语的形成,只能通过公众面对公共问题相互自由言说而造就出来,最终被领袖人物采用并提炼到新的高度。每个意见表达者发表对公共事务的见解,进行平等的语言交流,最后消除意见差异而形成一致的态度,标志着他们选定了共同认可的话语。这一过程是公众参与公共生活并在信念上相互修正、相互承认的结果,因此,也是大众获取评价公共问题的权利的结果。

舆论的结构还揭示了舆论的要素,这是在横向层面展示舆论的成分,可把它归结为三点:1.舆论主体,即多数公众或群体。这是舆论声音的发出者。2.舆论是否存在,取决于民众的内心呼唤和要求,他们的思想和追求一致形成了共同意见。3.有明确的一致议题。议题来自对公共事务的判断和理解,由见解体系再现舆论内容,通过话语体现为多数人的共同立场。4.议题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强度。舆论主体表达的意见带有权威性,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影响力,能够改变一些人的态度,表现为优势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