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专心为学,那是社会与人类极希望的一件事;所以全社会的人中,有一部分单称为教育家的,被社会上敦请去指导青年学生之为学。到美之后,遂俨然一Wonderful的学生了。“五四”以来,学生都以服务社会为本分。何谓外务,既得解说,则学生无论干什么事,做什么运动——无论是学校的、社会的、国家的、文化上的——只要他精神之重心力尚能在为学上,都不是务外。
为什么要学,怎样学_我们怎样读书

陈东原

一 学之意义

学之一事,与生俱来;生即须学,学即为生。这茫茫宇宙里,人不过是一种极柔弱的生物,非特一滴镪水,一口毒气,可以毁坏他的生命;而又是极微小的。在望远镜可以见及之处,天文家告诉我们说,还有许许多多的世界我们没有见着。然即在此可见及的世界里,天河不过一很小的碎片,在这个碎片里,太阳系不过一个无穷小的微点,而我们地球乃为这微点里的一个小到非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得着的点子。在这极微渺的小点子上,有一些不洁的炭和水,生一种复杂的构造,还夹杂些物理和化学的性质的组成,那就是我们的人了——不是什么人,不过是些碳气和水结成的小翳,因为他在这极微渺的点子上爬来爬去爬了几年,还要再分解构成他的原质去的……朋友们!人只是这样柔弱、微渺的不是吗?

不是的!不是的!人决不是柔弱、微渺的生物!他之高贵,超乎宇宙;他之权力,胜于自然;他决不是柔弱、微渺的生物!因为他有思想,他知道他生命之有限,他知道努力攫他的权力以战胜自然!你不看吗?他已造成这样辉煌的世界,他已铸成这样灿烂的历史,他已打开自然界的书本,他已唱文学艺术的歌声了!他有希望,希望创造永增无已的幸福与快乐。然而是谁使如此的呢?何以如此的呢?朋友!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学”——“学的功勋!”

人类没有学,人类不可以生存;人类没有学,人类也无须乎生存!——一个永不进化的,荒榛单调的世界,生存在其上有什么乐趣?所以我说:“生即须学,学即为生!”

“学生”这一个名词,就广义的解释,凡生者都应学,就是凡生者都是学生;然狭义的言之,只为那青年在预储能力以为将来一生应用的人所专有。既然如此,那末所谓“学生”的,更应如何去为学,不是一件极重要的问题吗?

学生专心为学,那是社会与人类极希望的一件事;所以全社会的人中,有一部分单称为教育家的,被社会上敦请去指导青年学生之为学。但青年学生究竟怎样去为学,这不能不要自己有一种精密的见解、真挚的信念了,否则仅恃他人之指使,何尝可收加倍之功呢?

因为要使同学诸君对于为学有一种精密的见解与真挚的信念,我这篇文章遂产生了;但我所论的极浅,或者只配作同学诸君什一的贡献,或者还不配。

二 自学教育与他学教育

每人都有两种教育:一种是得之于自己的教育,一种是受诸他人的教育。为便利起见,我们称前一种为“自学”(Self-education),那末后一种可称之为“他学”了(这不过是根据相对之理而杜撰的名词,不关紧要)。然而以所有实际的经验及前人之论究看起,都说自学教育更为重要。洛克氏(Locke)说:

没有谁于学问有所深到,或为科学名家,是仅由一位教师训练教诱而成的。(Nobody ever went for in knowledge, or become eminent in any of the Sciences, by the discipline and restraint of a master.)

我们晓得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当他们初入学校时,不是一个好学生,而到后来却会有好的结果。如威灵吞、拿破仑、牛顿、林肯都是这一类人,这不是他们自学的功能吗?

今日我国在学术界上有名望的刘伯明先生,据人说,幼时也是个Dull boy,在金陵入学时,曾以不能升级而辍学。在家精研汉文者有日,复入学校,各科的进步,遂不似从前了。后来到底以高材生卒业。卒业后,在日本什么教会学校当教习;不甘自止,因青年会之力,得某外人之资助,而赴美留学。到美之后,遂俨然一Wonderful的学生了。故卒有今日之成就!刘先生非不聪慧,惟其智慧之发达较迟耳;然智慧之发达,仅恃教师之诱导,可以的吗?

在事实上,有件很显明的事,就是我们用自己脑力去噙来的学问,比用耳去听来的不易忘记。所以我们倘对于学问不自己去真下一番苦功,纵说是有了结果,那果子也不是成熟的。立雷(Lilly)尝说:

天性不近,工作无用;不去学习,天性何益?(If Nature plays not her part, in vain is Labor;yet if study be not employed;in vain is Nature.)

——所以这自学教育,是我们做学问的人,最应注意而最应实行的。

三 专心与务外

自学之重要,已如上述;然自学尚有一根本的基础,就是专心。不能专心的,绝得不着自学的效果。如何专心,当在下节述之,本节所论,是怎样就是专心,怎样就不是专心。

专心与务外是两个相对的名词,要想专心,就非要屏除一切外务不可。但在读书时,究竟什么事是外务,什么事不是外务,也难有确定的界说。

“五四”以来,学生都以服务社会为本分。奈端之定律曰:“静止物体,非受力之作用,不能运动;运动物体,非受力之作用,不能改其速度与方向。”恒静的中国学生之天性——就最大多数言——受“五四”那一次力之作用之后,遂不住地运动起来,而一发不易制止了。很有些省份,受了这种影响,教育效率,因而顿减,这种弊害,读者想久有所见,也无容再说了。故我们觉得社会服务固然应当;但过度了,却是外务,足为读书之障碍

人之精神,对于其事实,自然有一种重心的倾向。我们很可以拿这种重心力倾向之正确与否,决定他对于他的事业专心不专心。譬如农人精神之重心力,应在农事;商人精神之重心力,应在商务;新闻家精神之重心力,应在新闻;学生精神之重心力,应在为学。无论哪一种人,除其重心力应在本分的事业上外,其余自然也有种种人生事务,分劳其精神。然这各种事倘都不足分其重心力,都不能作为外务。反之,若农人精神之重心力,不在农事而在别种事上,便是外务;商人精神之重心力,不在商务而在别种事上,便是外务;学生精神之重心力,不在为学而在别种事上,也便是外务;因此可得一结论:“凡精神之重心力,倘离其专门事业而移到无论什么事上去了,那些事都是外务!”

何谓外务,既得解说,则学生无论干什么事,做什么运动——无论是学校的、社会的、国家的、文化上的——只要他精神之重心力尚能在为学上,都不是务外。假若学生抛开了书本,终年不上课,而从事于所谓社会活动,他再说得有理些,我们恐终不能承认他不是外务吧?“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古人所最不许,这也就是我们为学最紧要的关头了。

四 读书的习惯与研究的方法

专心不过是平日修养之一法。大概人的精神,终不免有所黏着,既能专心为学,其习惯自可养成了。但养成读书的习惯,第一,要领略着了书中的兴趣,既然领略着兴趣了,自然日日离不了它。譬如惯阅报的人,每天到一定时候,即想看报,并且倘另换一种报纸,都不满意。于此,可见我们知识欲若与食欲一样有胃的作用了。那书籍报章定规是滋养品与食料。一天没有这种食料,它——知识之胃——就会恐慌的。

实在说来,我们知识欲的要求,的确与食欲一样。因为我们所谓兴趣,也完全发生于满足其要求之后。那感知识饥荒的学生,你问他兴趣如何,他一定是回答不出的。

再揆诸人类爱好新奇的心理,知识欲更比食欲易生兴趣,我们吃东西,总愿其有新奇的食品;但我们对于知识,凡今天所求得的,只要非昨天脑中所固有,便都是新知识。那么,只要肯去勤求,便不住有新奇的应运而来,我的兴趣,岂不更易发生吗?倘得了这一种理由,领略到了这一种兴趣,我们的好习惯,便易养成了。

对于书籍,要有一种求得的兴趣,固然是了;但更要有一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我以为可分作五步:

第一步预备。当我们未去翻读那一本书之先,应有一种预备。将那本书中所要讲的,想像一过,不论所想像的与书中对不对,经过一层想像,便容易发生映像。这就与画图画的先打轮廓一样。

第二步吸收。预备既好,翻看书本从事吸收。这时要将所论的大体概括起来,一齐吸收到眼底。所用的精神,要像蜜蜂在花蕊上吸蜜一样;并且还要注意规则与条理。

第三步疑辨。既吸收了,对于所得要设疑辨难。辨清楚重要不重要,正确不正确,那重要而正确的便将他记录下来。

第四步记录。记录(Take Notes)不一定记录在纸上,有只须印证在脑子里的。然记录原所以帮助记忆,故很有益。不过那一种受用的学问,不但徒望其记得,还以能完全领会而实行为是。朱晦庵说得好:

看书不可仅过目而止,必时复玩味,庶几忽然感悟,得到义理与践履处融会,乃为自得。

即指受用的学问说。

第五步运用。学得之后,当求所以运用。运用就是一种复证。或以其所学为朋友谈说,或用文字系统地写出,这都是运用之妙法。待运用之后,所学才真是他的了。

五 集中注意力

当读一课书或研究一件学问时,最要的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要将所有的情绪思维,一齐舍却,而专注到我们所研究之对象上。

譬如认一个字时,定有许多非我们所要的感觉来感触我们。字旁有别的字,一面书上有别种印痕,街上的车声,阳光的反映,隔座的喧声,衣襟的压迫,壁上时计的秒声,这种感触,莫不足以分我们的注意力。每一种感触,皆足使我们分一次心去设想。如欲将所研究的对象,完全吞食到脑里去,没有一种集中的注意力,便不易了。

心理学家说,没有哪一种影像可以在人脑里延长至一分钟,这话很是。普通事实,当我们闭目凝想时,任何现象,倘不加以裁制,则所想之对象,是刻不留停的迁变。一会这里,一会那里,就同影戏一般。譬如想一位朋友,想到他的神情,忽又想到他的笑貌,忽又想到他某一天和我玩公园,忽又想到那天公园里遇见一个服装很奇怪的人,那个人说的那奇怪的话……不住地想,以为还是那位朋友,其实何尝专想那个朋友呢?这虽是心理上自然的变迁现象,但我们于对象之某一部分,倘能加以制裁,使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则凝想时间当可延长些。

我们安心吸收学问除屏却一切外来的感触外,这集中注意力,实最重要。此等现象,可将所注意的对象作一圆以表之,所有外来感触,俱放在圆周之上,惟我们独一的对象,作为圆心。这样的注意下去,保守得这个圆心,可延长到自己所欲延长到的时限。

注意力之大小,关系我们智力的强弱,所谓天才,不过他的智慧于耐用一层有无限能力罢了。举世闻名之爱迭生,我们莫不惊服其发明之富,但他的吸收学问之力,据说,往往数日废寝忘餐都不觉得疲饿哩!

但我们倘不善用我们的脑力,即有天赋的好的精神,恐亦难收善果的。

六 休息与运动

求学固然要努力,休息运动也是一样的重要。“健强的精神须寓在健强的身体之中”,我们为学问而伤害了身体,学成也不得用呀!况脑力终有限,若一味伏案不起,几点钟的坐下去,最后必觉得脑昏眼花,看书也看不进的。心理学家谓人类的脑,不能一直运用过三刻钟,此理极是。故读书用心要有适量的休息,休息时又应完全将所事忘却。

有一种变换脑力之休息,那是极可施行的了,譬如上一点钟读英文,下一点钟习数学,因为对象不同,所用之脑的部位遂不同,此一部运用,那一部便可休息了。

但用心读书,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坐在桌前,背往往要前倚,眼往往要下视;于是眼的筋肉与胸的肌肤,最易疲倦。故无论如何,非得有适量的休息与运动不可。

运动方法,有个人的与团体的两种。均有专书讨论,不重述了。但我亦要略说几句:我们为本身的锻炼起见,只习行个人的运动也就够了;然若欲多有些兴趣,团体运动也是很重要的。Games不但有益于人的健康,且可以辅助人的道德,如何与游伴联络,如何使自己态度好,如何养成谦让互助的性习,Games都可以教我们。

如今再说到休息,不用说,睡眠是最重要的休息了。我们不都是爱迭生,怎能人人都时忘寝食呢?八小时睡眠,是最普通的限度,不宜过之或不及。平日每人能至迟晚间十点半就寝,早间六点半起床,便很好了。但就寝前十分钟内,不宜用脑,最好唱歌以娱之。

吾人倘不能于夜间睡足,则次日精神一定不继,反不能用心为学,则昨夜虽然做了些事,比较起来,恐还不偿次日所失的。

我们倘能适量的读书,纵是用心了,往往尚不自知其用心,如此才好。倘我们为学时,常自觉自己是非常用心的人,则其精神,一定受累了。故就这层说,中和最难。

七 学问与经验

我们常讲的“学识”两个字,原来有很大的区别。大概自学问上得来的为“学”,自经验上得来的为“识”。但我们青年学生所要得的,二者实同其重要。故略论一论“学问与经验”。

经验虽重要,我们不能举人世间的事一一去尝试,以获得我们经验。故弗兰格林说:

经验是一个宝贵的学校,但愚人除此外无他学。(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 but fools will learn in no other.——Franklin.)

倘件件事都必待我们尝试,才为经验,那我们的损失,一定不少了。而且世变无常,我们即经验一生,也经验不了呀!所以我们要思,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贵学得运用智慧的门径。

有人说,学问不过是成堆的无用的砖瓦,必待聪慧的匠人来,才能建立完美的房屋。如果此言是实,则那最苦的人,一定是那不会选择材料的匠人了。但最难做的,就是在学时看着似乎很无用的,而后来竟非常有价值,这又怎样办呢?

Sir Josbua Fitch说:“当我回顾我之生命时,想到过去学校的生活。我很知道当时我所学的,没有哪一条历史上的事实,哪一条数学上的公式,哪一条文法上的界说,哪一节愉美的诗句,哪一个科学中的真理,后来不重重复复地来到我最想不到的途中,并且证明他的用处是大于我所能够相信的。它帮助我阅书懂得更清楚些,帮助我了解绕着我的历史更明白些,又帮助我对于生活的观念更大而更有味些。”于此,可见我们所读的书,在当时不见得能够预料出它将来的用处。严格地说,实际也无需我们预料出的。

但是于我们所学,不能不了解其真价。于是我们不能不有很好的眼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要用主观的嗜好去得来,要用客观的眼光去批评,要用我们所认为是的真理,单纯而挚爱地去信他。像研究中国汉学,更要有一副卓绝的眼光才行!

八 目的与兴趣

本文已快到终结的时候了,我尚欲将目的与兴趣提出说一说:

目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所不可少的,尤其是读书。没有目的地读书,我们不免是盲从,若是盲从,那“惰性撒旦”就要来了。因为我们站立在浩渺无边的海洋之前,没有固定的方针,我们是不敢渡涉的呀!

求学的目的,当然以人生为主。所谓人生,断不是仅就低能的物质之便利。倘青年为学,一是以物质生活为目的,则那些艰苦的发明家,又何自而来呢?这样,非特学术界不得进步,即学者自身,也没丝毫价值了。

你看那些艰苦的发明家,虽然没有诗歌的颂扬,虽然没有金石的传载甚至于他们的名姓都湮没不闻了,但他们的事业和精神,实永存于世间而不朽。他们也未尝为此不朽的精神而发明,他们不过有爱真理的心促之使然罢了。故当时虽然没有什么利益,于后世他晓得是有利益的,于自己虽没有什么利益,于世界他晓得是很有利益的;这就是他发明家目的所在,兴趣所在。我们为学之最高的目的与兴趣,也就是如此了。

但我们倘不能个个做发明家,我们也不要灰心。力量有强弱,利益有大小,在可能的范围内,定可收我们的效果的。

聪明的学生,灵敏有智慧的青年,倘没有目的,不愿勤苦,或因其没有目的而不知爱惜其身体,则其结果,往往无所成就,这是最可太息的。哥德尝谓这种青年,“像娇好的植物,开了双朵的花,但没有种子”。这样倒反不如那稍鲁钝一点子的青年。他能有确切的志愿,光明的目的,能注意他身体的健康,求学的勤勉,于社会于自己,皆有希望的人了!

至于生计,自然是应该注意的,但不是为生计才去学,实在是因学而后有生计。

求学不能不有兴趣,然其每日所得,即是兴趣;实施运用,即是兴趣。“学校”这两个字,在原文有“休息”与“愉乐”二意;以中国古意推之,也含“乐育”之意。故昔人俗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咏,此虽穷酸者自慰之词,实亦含几分道理。我们只存一个“为学则乐”的心,便容易办了。

但在我们的生命中,不能不有日日的希望,日日的快活,日日的美丽,因为我们是最高尚而伟大的!

(《学生杂志》)

本文主要参考书:

1.Kitson:How to use your mind.

2.Warner:The study of child.

3.Lord Avedery:Self-Education;in Specimens of modern English Prose,pp.24-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