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高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数字出版将会是未来出版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一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不难发现,传统期刊社对数字出版的贡献甚微,即使把互联网期刊的收益全部归为传统期刊社,也仅占0.7%。1 数字出版对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虽然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但一些科技期刊编辑对数字出版的认识还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将纸质出版物电子化或网络化传播,就是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高_论文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高

姚 萍,周青云,徐永红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西安 710024)

摘 要:从数字出版对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理念的冲击、对编辑传统业务能力的挑战和受众对产品多样性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后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带来的出版业态变化,科技期刊编辑要重点提高三方面的业务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全媒体策划能力和语义分析能力。

关键词:数字出版;科技期刊;编辑能力

Title:Improving Sci-tech Journal Editor’s Ability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Age

Abstract:The digital publishing environment brings effects to sci-tech journals publishing work from three aspects: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editors,the ability to edit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challenges and audience needs of product diversity,and finally,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igital publishing formats change,the sci-tech journal editors need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capacity of the three aspects:the ability to master new technologies,all media planning and semantic analysis capabilities.

Key Words:digital publishing;sci-tech journals;editor’s ability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形式,推动着出版业转型、创新和发展。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从1996年正式推出全球第一个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开始他的数字出版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其收入主要来自其数字出版业务,完成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跨越。美国约翰·威立(John Wiley & Sons,Inc.)集团在数字期刊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实践和突破。它的期刊收入中有70%来自于在线期刊。我国数字出版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较2008年增长50.6%,且连续4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率;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1.97%[1]。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学术期刊互动,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的转型。”可以说,数字出版将会是未来出版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一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尽管数字出版一路高歌,但细分2010年各种出版形态的收益:手机出版为349.8亿,网络游戏为323.7亿,互联网广告为321.2亿,电子书为24.8亿,博客为10亿,互联网期刊为7.49亿,数字报纸(网络版)为6亿,网络动漫为6亿,在线音乐为2.8亿[1]。不难发现,传统期刊社对数字出版的贡献甚微,即使把互联网期刊的收益全部归为传统期刊社,也仅占0.7%。因此,在传统期刊社正探索数字出版之路时,一方面,管理层需要从宏观思考整个单位包括人员结构如何转型;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科技期刊编辑,更应居安思危,重视数字出版带来的业态变化,重新定位自我,不断更新传统的出版理念,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和拓宽编辑业务能力,这些对编辑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不无裨益。

1 数字出版对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

虽然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但一些科技期刊编辑对数字出版的认识还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将纸质出版物电子化或网络化传播,就是数字出版。其实,与广播、电视等媒介出现时对编辑工作的影响相比,数字出版不再只是“媒介搬家”这么简单,除了媒介形态发生变化外,数字出版带来的更是一种出版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工作理念和出版模式。

1.1 对编辑传统工作模式理念的冲击

根据传统的编辑流程和工作模式,稿件从选题、组稿到审稿、编辑加工、校对,最后到印制出版,在正规的期刊社中至少要经过编辑部门、设计部门、校对部门三大部门,涉及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绘图人员、校对人员等。可以看出,在工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分工十分明确。

据笔者对26种化学类核心期刊数字出版的统计发现[2],目前,81%的期刊编辑部都在互联网上建有自己的在线管理平台,另据统计,中国科协期刊中,62.3%的期刊也使用了网上采编系统[3],主要是通过网络或电脑完成来稿登记、稿件审理、稿件修改、排版校对、版面设计等传统的编辑出版环节。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作者和编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的虚拟工作区中,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可以进行各自的工作并互相进行沟通[4]。传统的工作模式正在被打破,在传统出版链条上各环节的界线和分工也越来越模糊。

此外,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本型”和“定期”的概念将逐渐被淡化。也就是说,一篇有价值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和简单的编辑加工(甚至不进行编辑加工)后,将直接被放在网站上,供读者阅读和评价,如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就是如此。这种以单篇论文即时发表的形式,大大颠覆了编辑对期刊整本、定期出版的传统认识。考虑到编辑部的效益及网络出版模式还未清晰,虽然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还没有这样做,但这种模式符合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发布的学术需求,而Web2.0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其实现的可能,因此,它必将是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之一。

1.2 对编辑传统业务能力的挑战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5]。与传统出版相比,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5]。可以看出,在数字出版中强调“技术”,大量在线内容的生产、传播,包括管理工作都要通过特定的软件来实现,且这些软件是为编辑部量身定做的。编辑必须要和技术人员共同策划在线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明确提出网站用户需求、创建网站框架模型和用户使用情景等,以及测试软件的终极版本[6]。如采编系统搭建前期,如果编辑不了解技术,与技术人员没有“共同语言”,缺少相互理解的基础,那么平台的搭建就可能走很多弯路,事半功倍。反之,如果编辑熟悉技术,那么就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平台结构、流程设置、权限管理及功能实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技术人员为编辑部搭建一个方便而适用的出版平台。此外,即使在平台建好后,编辑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用来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如系统平台的操作、各种资源的加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出版时代,技术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工作模式上,内容也要以“技术”为依托才能得以更好地生产和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内容和技术不再是孤立的两个部分,下面在1.3节将具体阐述。

1.3 受众对内容产品的多样性需求

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阅读器的出现,内容产品可以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表意符号于一体,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据统计,2010年前9个月,美国在成人平装书、儿童平装和精装书等五大主要出版领域,各出版公司的销售额平均下跌了7.5%,而同期电子书的销售额增长了188.4%[7]。201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与2008年相比,增幅为30%[8]。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受众对数字出版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传统的单一、平面、静止的内容生产方式必须向复杂、交互、立体、跨媒体的知识生产转变。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光电等各种表现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是数字出版时代的主要特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编辑具备对多种媒介相应的操作应用能力,甚至要具备跨媒体传播中的策划与管理能力来满足受众不同的阅读需求。

2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需提升的三种能力

在数字技术、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世界出版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相应地,习惯于生产纸媒产品的编辑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应随之拓展、提升,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2.1 掌握新技术能力

前面提到,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技术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网络媒体在信息容量、图文表现力及视音频、互动交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要求编辑必须熟悉相关的技术。(1)媒介加工技术。科技期刊编辑要了解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媒介的特点,需用熟练掌握这些媒介的格式、属性、转换、剪辑、标识等。例如,图片的调色、尺寸调整、格式转换等处理方法,视频的剪辑、合成、压缩、字幕编辑以及各种格式的大小、清晰度等。(2)网站技术。在Web2.0交互性特征增强的环境下,网站多使用HTML+ASP、HTML+ASP.NET、HTML+PHP、HTML+JSP语言。编辑要了解这些语言可以实现功能,如用户注册、登录,用户管理、在线调查、订单管理、个性化页面发布等,从而协助技术人员为编辑部搭建一个合理的网站交互平台[9]。(3)用户体验相关技术。①AJAX,利用JavaScript的XMLHttpRequest对象,采用异步传输数据的方式与服务器通信,这样,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器只传输需要的一小部分数据,用户看到的只有部分数据刷新,而无须等待页面整个的刷新。这种技术减少了数据传输量,节省了网络带宽,使得互联网应用的响应速度变得更快[10]。②Feed、Atom和RSS。Feed是网站提供数据信息的一个接口,就像订阅报纸到邮箱,报纸出版后只要打开邮箱就能获取报纸一样,用户可以通过Feed来订阅网站的聚合信息(Atom或RSS格式)到阅读器中,只要打开阅读器就能获取新信息,而不需要访问该站点。这种发布和接收信息的方式称为信息的聚合[11]

2.2 全媒体策划能力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在“全媒体出版整合沙龙”上提出,全媒体出版就是对一种优秀作品,特别是预计能够成为畅销读物的作品,同时出版纸介质、网络版本、手机版本和手持阅读器版本,在同一时间投放市场,实行整合式营销。科技期刊虽然难以成为畅销读物,但“优秀作品”显然还是不少的,因此,科技期刊是可以实行全媒体出版战略的[12]。对科技期刊编辑而言,一是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复制加工和销售推广等环节树立“全媒体”意识,充分重视多媒体编辑手段的充分运用,综合考虑纸质图书、网络、手机及手持阅读器等不同媒体终端的特点,建立“全媒体”策划理念,以适应多种载体复合出版的要求[12]。二是根据学科特点,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挖掘内容的增值潜力,对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度加工,从而使产品更贴近读者。如《视频实验》期刊(JoVE,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是第一本致力于以视频方式展现生物学、医学研究过程和成果的期刊,利用了视频直观、形象的优点,避免了文字表意含糊的缺点,向读者生动地再现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还有医学类著名的《柳叶刀》期刊,向读者提供有关“作者访谈”或“专家热点问题探讨”的音频,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听等感官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增强了阅读体验。

2.3 语义分析能力

众所周知,尽管我们处在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但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大量有用信息的想法却越来越难以实现。2009年,David Shotton等人首次提出了语义出版的概念。他们认为,语义出版是一种可以提高期刊上文章的语义,促进他们自动化获取,使其能够链接至语义相关的文章,并提供获取文章内数据的可行性途径,使论文之间的数据整合变得更加容易的出版形式[13]。2011年8月,广州华阅数码科技公司和汕头大学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涉及新的数字版阅读平台、意义搜索等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出版社开始关注语义出版。意义搜索也可以称为“语义搜索”,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义出版的一种形式。与传统搜索以关键词为核心相比,语义搜索则是围绕主题词展开,所以搜索结果不一定依据文本里的词频量,而是根据主题意思展开的。通俗地说,就是搜索引擎要越来越懂用户的意图,抓取用户最想知道的网页内容——除了文本,还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语义出版强调编辑对文章的解读、语义分析,需要找出语义之间的关联,然后提取、消歧,如果编辑在学术文档创作最初就将语义数据嵌入其内部,就有利于后期出版物的深度加工和知识提取,而这个基于语义的标识过程是计算机和技术人员无法胜任的。因此,编辑要重视和学习语义技术,在主题阅读需求下,提高自己对本专业论文进行语义标识和分析的能力。国内外专家预测,语义技术为读者提供期望的信息质量和深度,通过增值服务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所以这一技术升级战略的市场前景不言而喻。

3 结语

数字出版时代带来了整个出版业态和形态的变化,出版业亟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来支撑。通过高等教育,在高校培养一批既懂传统出版又懂数字技术,既懂内容加工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一方面;对于大部分期刊社的编辑,实践经验丰富,再通过短期培训和主动自学的方式,同样可以完成职业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在未来,只有那些与时俱进、掌握与数字出版相关新技术的编辑才有机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郝振省.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2]姚萍.探析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之路:从我国化学类核心期刊的数字出版谈起[C]//第7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

[4]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5]刘清梅.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78-281.

[6]吴燕.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中国出版,2011(5):29-32.

[7]牙韩彰.数字出版对编辑实践的新要求[J].观点,2010(12):60-61.

[8]约瑟夫·加拉尼奥.美国报刊业数字化进程中编辑职能的变化[J].耿丽萍,译.中国编辑,2007(6).

[9]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传播,2011(5):65-67.

[10]黄妍.FWeb 2.0网站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应用[J].科技咨询,2009(27).

[11]刘江.用户体验,技术人员的必备常识[J].程序员,2010(7).

[12]张丽萍,刘寒娥.数字出版时代的“全媒体”策划理念[J].编辑之友,2011(2):26-28.

[13]王晓光.语义出版的概念与形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1(11):54-56.

作者简介

姚萍(1977—),女,硕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通信地址:西安69信箱15分箱(邮编:710024)。电话:13772010195。电子邮箱:nadasha2011@163.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