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复合安全研究

复合安全研究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三种研究范式是偏重于与文化方面相关的研究内容,这部分和其后的非安全研究范式,则是偏重于“安全研究”的理论关注。
复合安全研究_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

四、复合安全研究

哥本哈根学派是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学界重要的学派之一,特别是对“安全理论”的研究多有建树,其所提出的复合安全理论及其之后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是当前“安全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分析框架。前三种研究范式是偏重于与文化方面相关的研究内容,这部分和其后的非安全研究范式,则是偏重于“安全研究”的理论关注。

在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巴里·布赞所著的《新安全论》一书中,作者就安全研究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安全议程的研究领域,用安全化的研究路径,分析了国际体系和层次间的安全研究议题。从文化安全研究的角度来看,其学术范式有两个方面的分析值得关注。

(一)安全议题构成

哥本哈根学派在安全逻辑领域将安全划分为军事、经济政治社会/身份和环境,其中与文化紧密相关的有政治、社会两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存在性威胁”传统上是根据主权的制定准则来定义的,但是有时候也根据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诸如质疑合法性、承认或者统治权威等这类事情,都可能对主权造成“存在性威胁”。对于一个主权国家,可通过观念、物质基础和制度组成来讨论威胁和脆弱性,使国家聚合在一起的观念是典型的民族主义(特别是文明—民族主义,但有时也是种族—民族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人们通过质疑这些观念就能够进而威胁到政治秩序的稳定性。政治威胁往往是采取颠覆合法性或采取拒绝“承认”的形式(即采取全部否定或仅仅否定主权平等的形式)。在具有意识形态背景而进行的国内权力资源配置这样的事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对外国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竞争中进行干涉的恐惧感。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以西方为圆心形成了高度的同质性,如果一国想成为其中一员,其基本规则就限定了必须具有自我的开放性,这意味着该国把更多事情定义为合法的互动,把更少事情定义为非法干涉,国际关系行为体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增加,而各主体对主权未能充分解释的坚决主张正在减少。

社会安全涉及可持续能力,以及可接受的发展条件,语言、文化、宗教、民族认同和习俗的传统模式,认为社会安全不但指涉个体层次和主要的经济现象,而且也指涉“集体认同”和为保卫这种“我们的认同”而采取的行动层次。在社会领域,认同安全指涉对象是规模巨大的、能够不依赖国家而独立运行的“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比如民族和宗教。作为对国内和国外发展的回应,“集体认同”自然也在随之改变和进化。但是,这样的变化可能被视为一种对其生存造成威胁的入侵方式,或者文化异端。可能的社会安全议题还有移民问题、相邻的不同共同体间的文化竞争问题(横向竞争)、共同体内部人们对共同体的历史的或发展的认同问题(纵向竞争)、人口削减等。布赞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安全威胁,同时他将地区化和全球化动力所带来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威胁——移民、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从有意性威胁(Intentional Threats)到结构性威胁(Structural Threats)做了排列和归类。[69]

(二)安全问题应对研究

哥本哈根学派分析了两种应对社会安全威胁的反应:(1)通过共同体自身的活动将这类威胁置于国家安全议程,并试着将这个问题放在政治领域(或可能是军事领域)来完成。(2)非国家手段处理“认同威胁”,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一国的少数民族为他们的三个基本选择权而斗争:a.在现存的政府中占据优势;b.组成他们自己的政府;c.丝毫不被理睬。相比于其他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管理研究提出了整合计划(Integration Project),这是一种复合安全观,同时该学派提出的“去安全化”理论为“安全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思路。

安全复合体是指一组国家,它们主要的安全认知和利害关系是被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一种安全复合体形成的动力和结构是由于这个复合体内国家安全认知的彼此互动而产生的。[70]或定义为:一组单元,它们的主要安全化、非安全化进程,或者这两者被相互联结在一起——它们的安全难题除非彼此远离,是不能被理性地分析或解决的。较之国家间外部关系,在国家间内部,这种复合体的安全相互依存明显地更为强烈。

在哥本哈根学派看来,安全化是指通过主体间通过言语—行为建构来设定“安全事务”,从而以“政治化”方式来打破规则,调配资源对安全事务进行干预。巴里·布赞等人认为,过度安全化会使国内社会变得僵化,制造出了一种强制性高压的恐怖政治,最终破坏了经济,扩大了与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邻国之间安全困境的强度。避免过度和非理性的安全化,是一个合法的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即在国内发展问题上,应把通往更广泛意义上的进步之路当作“非安全化”方向。他认为,18世纪,霍布斯国家建设之初,以打开公共经济和政治生活空间为目的,所有“存在性威胁”的逻辑和在经济或政治关系上所使用武力的权利都留给了国家,市民很大程度上被“非安全化”了。在全球化进程下,一国的安全事务管理应以“非安全化”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布赞认为,加前缀的安全概念缺乏国家或国际安全的紧迫性和场景性,不是稳定的、实在的安全概念,并且通过政治行为体和学术行为体的努力而获得承认的国际安全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