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偏见进行研究的优点可以从它与内容分析,以及与现有的关于语言偏见研究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内容分析的这些特点使之只能对外显的语言偏见进行研究,但是,跨文化传播中大量的偏见却是以间接、隐蔽和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对此,内容分析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优势所在。并且,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没有考虑到内群体和外群体间不平等的权力与偏见,以及权力与表达偏见的语言之间的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_话语偏见的跨文化分析

第五节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跨文化话语偏见研究

偏见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的问题,不同文化群体间既存的偏见导致了话语偏见的产生,而话语偏见反过来又维系和再生着偏见。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偏见进行研究的优点可以从它与内容分析,以及与现有的关于语言偏见研究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显性传播内容的研究,但是对内容可能表达的隐含意义和引发的受众的潜在回应的研究则力不从心,因为它处理的是文本“说了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并且,内容分析将语言视为“透明”的媒介,认为传受双方通过语言所传达和接受的信息基本一致。内容分析的这些特点使之只能对外显的语言偏见进行研究,但是,跨文化传播中大量的偏见却是以间接、隐蔽和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对此,内容分析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优势所在。批评性话语分析反对传统语言学只注重语言事实的客观描写(即“是什么”),反对将语言看作一种“透明”的媒介。它认为语言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方面并不是一种任意的关系,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话语过程(生产、传播和接受),要受到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制约,并又反过来传播着意识形态意义,构建、维护或瓦解权力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法兰克福学派所弘扬的批评性社会理论的吸收,使之更加适合对各种大众话语中以隐蔽的方式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分析。再者,批评性话语分析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考察话语偏见的生成,还时刻提醒分析者或研究者要注意自身的局限性,因为他们在阐释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偏见。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比内容分析能更加有效地去分析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无论是明显的,还是微妙的;是来自话语生产者的,或是源自话语接受者的。

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是如何微妙地表征偏见进行的研究。然而,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虽然冠之以“语言”偏见的名称,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从语言中的词汇层面,更具体地说,只是从词汇层面的一个方面(词汇的具体—抽象度)来研究群体间偏见的表达方式。这种理论对词或句子层面所表现的语言偏见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很难对动态的、连续的和宏观的文本进行解释,毕竟表达偏见的语言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没有考虑到内群体和外群体间不平等的权力与偏见,以及权力与表达偏见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其实,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已经带有萨丕尔—沃尔夫语言学假设(语言中介观)以及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烙印(即语言的使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这种研究纳入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体系里。

以范·迪克为代表的话语分析路径的偏见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认知心理学色彩较浓、比较抽象,缺乏系统的话语偏见分析方法,不易实际运用和操作(参见《绪论》),而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主要是指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批评性话语分析所具有的特点使之能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问题。它不仅可以在文本分析层面里,对偏见表达的种种语言策略(词汇、语法、语篇和修辞等)进行语言学分析,还能在文本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动态地考察话语偏见,并将偏见话语的形式特征分析与更为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结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内容分析或其他研究方法很难做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