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已初见端倪。
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 燕 詹勤红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相对就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目前,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特征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并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参与世界范围的全面竞争。高等教育也正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为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改革与发展。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在培养科学家、工程师、理论家以外的又一历史重任。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已初见端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创业教育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了推行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侧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侧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创业教育,成立“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更侧重于提供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平台,或将写字楼半价出租给学生创办公司,或专门设立创业基金;上海市各高等学校则已逐渐形成了各种配套措施,使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虽然如此,但就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现状和形势来看,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创业教育模式,实施创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问题。

1.1 缺乏创业教育的观念

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更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即使实施有关教育,也无非是将原来创新教育的内容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或者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另外,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存在问题,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需要就业而不是创业。面向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5 %和35 %。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赢利”。

1.2 缺乏创业教育理论指导

在我国,创业教育作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还十分缺乏相应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有关创业教育的论著和译著也廖若晨星。目前,唯一关于创业教育的专著仅有彭钢先生的《创业教育学》。该书虽然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层面,并在大规模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作了深入、系统、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由于其研究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职业教育,同时缺少国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参照,因此对于当今的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而言,显得针对性不够和指导性不强。而有关当今创业教育方面的论著、译著,虽然针对性强、论述精辟并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但大多显得零碎散乱,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同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

1.3 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问题颇多,尚未形成较为严谨的学科体系。虽然我国有些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只限于与商业联系较紧的学院,且开设的课程强调创业知识的掌握和创业技能的提高,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很难培养出大批综合性创业人才;“重”、“轻”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专业、综合性的创业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创业教育的师资多为学生处或团委的行政人员,他们对创业教育缺乏理论积淀,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知识的传授,缺少理论层面的指导。

1.4 缺乏与基础教育的结合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行为,它与基础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数十年来应试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和加剧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癖好”;初、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创业教育文化的熏陶,没有对相关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了解,更没有置身于一种在校园文化中应有的鼓励和影响他们敢于面对风险与挑战、崇尚艰苦创业、立志干大事成大业,从而为民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建功立业的育人氛围,是高校学生在直面创业教育的培养时抑或是无动于衷、抑或是手足无措,甚至是产生某些消极抵触情绪的主要原因。

1.5 缺乏创业教育的环境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然而,当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再次,对于政府层面,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工商、税务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也未见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2.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意识,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时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其次是从观念上要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而是要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同时,要改变那种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观念,要把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创业教育的内涵,而且要对创业教育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适应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较少的形势的需要。总之,创业教育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

改革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将刚性与弹性结合起来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与培养方案的个性化的有机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将刚性与弹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对一部分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要专门为他们制订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实践课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从社会实践中和实际工作中选题,把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研成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3 设立创业教育课程,确定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之中。创业教育强调和尊重学生参与课程设置的权利,因而应较多地体现为学分制课程设置,课程类型的选择倾向于综合课程,课程形式主要是选修课。授课内容则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创业基本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心理准备、把握机遇的能力)、创业科学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竞争策略等)和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受教育者实现上述三方面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育和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具体的教育和教学内容。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列入到教育的内容中去。每位教师、各门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处理好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三者均不可缺少,但都应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对创业素质的培训。如:要培养自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有力量、有能力,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潜力,不怨天尤人,要有乐观向上、志在必得的精神状态。

2.4 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事物环境、发展的敏感性。因此,针对当前有关师资欠缺的现状,学校应当首先着力于全校教师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逐步增加教师的创业经验,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探索精神、开阔的人生视野、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同时,有必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如果可能,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应及早采取聘用制,定期考核、优胜劣汰,以保证优良的师资供给。

2.5 营造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宽松的社会创业环境

良好创业环境的形成是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条件,创业环境的优劣反过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创业者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英雄。学校要积极宣传一些成功创业者的事迹,尤其是以校友创业成果的事迹唤醒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使大学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当然,就目前的经济体制而言,创业环境的创设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制和制度保证。国家和地方应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并对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

总之,高校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人才,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新世纪高校所肩负的重任。

参 考 文 献

[1] 孙星. 试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6(1)

[2] 王辉. 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

[3] 熊飞,邱菀华. 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 赵观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赵金先,孙夕香.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4(8)

[6] 房欲飞.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J]. 交通高教研究,2004(6)

[7] 徐华平. 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