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

促进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我们反对无条件地空谈“女性回家”,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失去经济上的独立,就意味着失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妇女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妇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将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
促进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

韩晓华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3)

摘 要 两性平等社会的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标之一,在不少方面尚可有所作为。文章从初级教育和家务劳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两性 平等 和谐社会

两性的平等、协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观之一,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就两性的和谐发展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两性的平等全面协调发展,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达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社会男女两性发展状况显示,妇女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两性发展还不够协调和平衡,诸如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偏低,女职工下岗人数相对较多,再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存在。两性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者,科学的和谐的两性社会发展,体现在人人有权利和机会。

一、在学校教育中,两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科学正确的性别形象的需求

目前,在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文盲中近七层是女性,中国农村失学女童大量存在。近年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全实施,这一问题将逐步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封建传统习俗的“女孩读书无用论”还大行其道,“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外女内”等观念还根深蒂固地烙刻在人们心目中,在农村更多的机会往往给予了男孩。在初级教育阶段无论是教材和教师不乏对于女性的传统形象,诸如“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固有观念的复制,当然这些固有观念有它一定的合理成分,但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不能完全仅是对这些形象和观念的复制,科学理性的态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当突破原有弱小的扶助的依附的人格形象,更多地树立独立的自尊的自强的自信的自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由于历来对于女性的弱者地位和形象的认可,同时由于长期的外力内化作用,使得大多数女性认同了这种地位和形象的设置,女性往往按照柔弱的形象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对已有观念的刻板模式,这些对女性的个体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束缚女性成就动因和志向低下的“致命伤”。所以在初级教育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两性意识、两性观念和两性形象,至关重要。

二、在家庭中两性有共同劳动、共同休息的权利和机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中的两性和谐,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和创造。中国革命和女性的解放,使女性觉醒能够走出历史的因袭,从传统的“贤妻良母”“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传统角色,向男女平等发展,从思想依附型人格向独立自主的个性转换。可是家庭中多数的男性往往还滞留在旧有的观念中,他们总有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和期待:厨房是女人的场所,回家后该自己放松和休息并享受妻子的款待。于是时常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方式在言说,“让女性回家吧”,如此,男性往往忽略了女性的需求和权利,使繁重的家务劳动填塞了女性个体发展的空间。

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子没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就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平等。毫无疑问,我们反对无条件地空谈“女性回家”,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失去经济上的独立,就意味着失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家庭是女性心灵的港湾,可没有了工作,再平静的港湾也会掀起狂澜。女性往往是传统的家庭责任不能放弃,职场和事业的打拼不能够放手。在台湾就有“温柔女强人”一说。一个职业妇女就像一枝蜡烛,两头都在燃烧,一边是职场,一边是家庭,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角色的重压。有数字统计,男性在家里的休闲时间大大高于女性,而做家务的时间又大大低于女性,这是世界通例。笔者听到过职场女性这样的抱怨,“电视机我向来是听的,因为我一边做家务。”事实上,往往由于男性普遍的不理解和狭隘,才进一步造成职业女性在事业和家庭间的困惑。显然对于丈夫来说一样面临一个时代的新的课题,在事业的重压之外,回家要理解和协调妻子操持家务,让女性在家里也得到合理的休息和放松,共同提高生活的质量。

而我们的社会也必须对此作出应对,如何才能使女性从双重的压力下减轻负担,日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如何从隐性转为显性,从无偿劳动到有偿劳动,从个体劳动到社会劳动,如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家庭服务机制和体系,如何使全社会尊重家务劳动,如何从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来落实家务劳动。有人说,让不想工作的男人回归家庭,让渴望工作的女人走出家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使得每一个男性和女性都有一个自由的机会和平等的选择。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看到有部分男性有意愿并正在主动承担起看孩子、做饭等家务劳动,甚至出现了专职的“家庭妇男”。《内罗毕战略》认为男女平等就是强调人人都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以便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毫无疑问,一个稳定的、充满两性希望和关怀的家庭,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三、缔造和谐社会,要求把性别意识切实纳入决策主流

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社会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妇女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妇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反映了女性在内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

1995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行动纲领》,在阐述12个关键领域时,至少在7个关切领域中明确指出,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相关政策和方案中。将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现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已经成为一个挑战。中国政府是“世妇会”后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中国社会把男女平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因而在思想层面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教育,把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作为自身的使命,女性则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自身发展和对权利实现的要求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整个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起自信、自立、自主和自强的人生观,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提升和改善女性的处境。在法律和政策上保障男女两性平等分享发展成果,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两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妇女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男女平等可持续发展放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定位和规划,使女性和男性的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以达到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平衡。

社会与家庭皆是两性共存的,和谐的社会关系需要两性比肩而立,两性的对立不是出路。在一百多年以前,最早提出女性解放的是男性,最早号召女性放脚的是男性,最早办女性学堂让女人受教育的是男性,对贫困妇女小额贷款运动的发起者是男性,反对对妇女使用暴力的发起者还是男性。当我们看到男性对于女性发展的帮助,应该感到一种彼此理解与合作的信心和希望。这个世界既需要女性的努力,更需有男性的自觉,女性的问题,也让男性困顿,女性的进步,当使男性受益。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