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引发的危机

引发的危机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事件描述川川,男,20岁,是某校大二学生。重伤的川川则被热心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接到同学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了状况,成功将川川劝下。事后与川川家人联系并征得其家属同意后,校方将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症状恶化前往往会有类似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的生理现象。高校中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或助理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情况。
引发的危机_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南

(一)事件描述

川川,男,20岁,是某校大二学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与女友相约去学校附近的商业广场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然而不幸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两人坐公车下车后,聊着天,过马路时,一辆失控的轿车突然撞上了两人。走在川川前面的女友被撞飞五米多远,当场死亡。重伤的川川则被热心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三个月后,川川康复出院,重新回归校园,但这件事却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校园里每一处似乎都有着过去的影子。

室友和身边的朋友知晓他的经历,极力避免刺激他,并对他关爱有加,希望他能从这段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变回原来那个阳光开朗的男孩。但是天不遂人愿,出院一周后,川川晚上总是做噩梦,看到浑身是血的女友质问他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她,经常在半夜惊醒,然后无法入睡。为此,他白天很难集中精神专心学习,没有好的学习状态,他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

逐渐地,他的行为变得反常,他不敢靠近马路,每次看到上下课的人群和车流就会莫名地恐惧,不由自主地紧张不安,甚至难以呼吸。其室友发现他在过马路时无比小心翼翼,哪怕路上没有车辆,也要再三确认后才慌慌张张地通过马路。

大约数周后其室友询问他是否有报考驾校的意向时,他竟突然大喊大叫,仿佛听到了什么无比可怕的事。此后,只要有人提到“汽车”,川川就会生气地大喊大叫,为此川川和朋友们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数十次。

渐渐地,室友也和他疏远了,认为他精神不正常,不可理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本以为经过一个假期川川可以把这件事淡忘,但回来后大家却发现他的情况变得更糟。他甚至不允许视线内出现红色,因为红色会刺激到他,让他想起出事当天的惨状。川川甚至出现了幻觉,总是告诉身边的朋友他死去的女友老是缠着他。有一次他的室友回寝室拿东西,看到川川对着一件衣服在喃喃自语。

为了让他摆脱这种情况,室友特地进行了一次联谊,希望介绍一个女生给川川认识,他们觉得或许新的恋情可以让他重新振作,但是川川似乎对女性有一种奇怪的抗拒感,每当女生站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不安,希望可以离开现场,或者刻意与女生保持距离。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个月,晚上睡不着或者被噩梦惊醒,害怕红色、马路以及车流,无法接近女性。频繁出现的幻觉终于让川川崩溃了,他分不清现实和虚幻。

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他站在了三楼的阳台边上,对着空气自言自语,似乎随时都要跳下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接到同学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了状况,成功将川川劝下。

事后与川川家人联系并征得其家属同意后,校方将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二)初步评估

根据CCMD‐3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案例中川川遭遇车祸重伤住院就是本人受到死亡威胁的一种表现,而女友的死亡则是他人的实际死亡)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产生的恐惧情绪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事人会本能地回避害怕的情境或是场所。比如川川在遭遇车祸后过马路时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变得焦虑。同时也会伴随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当他晚上睡觉时会梦到惨剧发生时的情景,继而被噩梦惊醒。当事人也会对有关的东西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案例中川川害怕汽车、红色,甚至女性都是他逃避的对象,避免勾起曾经的痛苦回忆。除心理上的变化,生理上也会伴随类似心悸、出汗、面色发白等反常的表现,如案例中川川不由自主的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等。

由于无法摆脱这种心境障碍,当事人的情况会进一步恶化,如出现幻觉、错觉等。例如,案例中川川对着衣服自言自语,甚至后来站到阳台上喃喃自语就是这一类的表现。

小贴士7:PTSD的诊断标准(CCMD‐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的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少数患者可以有人格改变或有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数日甚至数月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

【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③反复产生错觉、幻觉;

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

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②易激惹;

③集中注意困难;

④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

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

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

⑤选择性遗忘;

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三)启示

PTSD患者三大临床表现为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警觉性增高、情感麻木。在症状恶化前往往会有类似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的生理现象。同时,他们会给人一种淡漠的感觉,与人接触明显减少甚至干脆不愿与人交往,消极性言语较多(包括自杀的倾向)。

高校中重大突发事件(火灾、地震此类群体性的灾难,还有个人性的车祸、亲人去世等)发生后,辅导员或助理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情况。当对当事人的了解不够时,应该主动询问其身边的人以下几个问题:

(1)当事人是否有睡眠障碍?

(2)当事人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好坏。对他人给予关心的回应是否有回避?

(3)当事人行为与原来相比是否有改变?是否有爆发情绪或暴力行为?

(4)当事人是否有躯体不适?

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及时地通过一些心理评定量表来确定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筛选出PTSD的高危人群。这需要班级负责人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相互配合展开。

推荐书籍:

1.[美]威廉姆斯,[芬]鲍伊朱拉.创伤后应激障碍自助手册.张进辅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凌江等.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