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绿路寻方献夫

观绿路寻方献夫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诗题为《观翠流觞》,作者乃南海方献夫。诗句颇堪品味,而方献夫与广州越秀区观绿路之缘,也似半醉半醒说不清楚。方献夫曾居广州老城,城中亦曾立有朝廷表彰他的牌坊。方献夫被称为“在广东传播阳明理学第一人”。嘉靖七八年间,方献夫已居于广州西城中,赐书楼府第应是建于此时。因此,其官禄巷居所被人称为阁老府。当代改称为“观绿”,倒颇合方献夫的性情。
观绿路寻方献夫_广洲越秀古街巷.第四集

空同翠色满天地,一曲闲将荡酒卮。

谁醉谁醒都不定,此中流止有天机。

此诗题为《观翠流觞》,作者乃南海方献夫。诗句颇堪品味,而方献夫与广州越秀区观绿路之缘,也似半醉半醒说不清楚。

观绿路原名官禄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之风刮起,“官禄”二字被视为“四旧”,于是取谐音改成“观绿”。此名倒也雅致,故“文化大革命”后便没有改回原名。

官禄路原名官禄巷,民间流传因有方献夫的赐书楼、阁老府而得名,古籍虽有说官禄巷曾有方献夫建的赐书楼,但没有说官禄巷的得名乃因有赐书楼、阁老府。乾隆《广州府志》记:“赐书楼在官禄巷,大学士方献夫建。”同治《南海县续志》说:“献夫府在西城,有赐书楼,藏《明伦大典》处也。”民国初期黄佛颐编著的《广州城坊志》引《恭岩札记》说:“(赐书)楼毁于火,(阁老)府今亦荒废。有人得其遗砖,篆书‘阁老府砖富寿万年’八字。”

这里不去探究巷名是否因有方阁老的府第而得名,只说官禄巷阁老府的主人。方献夫曾居广州老城,城中亦曾立有朝廷表彰他的牌坊。赐书楼是方献夫为收藏明世宗赏赐他的《明伦大典》而建(此书他参与编纂);立于五仙观附近的“太宰宗伯”牌坊、立于今诗书路西侧的“黄阁宰臣”牌坊都是纪念方献夫的牌坊。楼与牌坊虽然早已不存,但古书有记,可证方献夫乃曾住在广州城中的高官。

方献夫(1485—1544),字叔贤,南海丹灶人。昔日广州城的西部属南海县,广州与南海紧密连在一起。他是明代的三朝元老,在弘治、正德、嘉靖三个皇帝执政时期都当过官,历任礼部主事、太子太保、代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个学者官员。他于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来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于正德年间先后出任礼部主事、吏部员外郎。此时与理学名家王守仁(阳明)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并拜王守仁为师。后来干脆辞职回南海西樵山钻研理学,于正德十二年(1517)在山上创办石泉精舍(后称石泉书院),在此读书论学达十年,常与湛若水、霍韬等学者切磋学问。方献夫被称为“在广东传播阳明理学第一人”。后来,方献夫居于广州官禄巷,石泉书院亦迁到广州城西门外的龟峰寺附近。

方献夫纪念馆

嘉靖元年(1522),明世宗登帝位,方献夫被召回京师复职。此时,皇帝正为“皇考”的封号而头痛。原来正德帝(武宗)死后无子才传位给嘉靖帝(世宗),新皇帝即位例必给父亲封“皇考”,这封号应封给正德帝之父弘治帝(孝宗)还是给新皇帝世宗生父兴献王呢?在此问题上,朝中大臣分为两派。方献夫与礼部尚书霍韬认为皇帝不能作无父之君,应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弘治帝为“皇伯考”。二人商定由方上疏,若有不测再由霍韬力保。于是方献夫上疏,还引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之说。此论正合世宗之意,他称赞方“论才智无人比得上”。但方献夫的上疏被大臣们认为阿谀奉承不讲原则,对方颇多意见,世宗升方任侍讲学士之职也遭不少大臣反对,方献夫愤而辞职回广东。过了两年,世宗再召他回京,参与编修《明伦大典》。方献夫先后任大理寺主事、礼部右侍郎、代礼部尚书等职。至《明伦大典》修成时,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其时朝中官场斗争激烈,他感到京官难做,遂两度上疏辞职,世宗虽批准,但仍给他保留官衔。

嘉靖七八年间,方献夫已居于广州西城中,赐书楼府第应是建于此时。嘉靖十一年(1532),方献夫再度应召上京,以武英殿大学士之职入阁辅政,兼掌吏部尚书事。因此,其官禄巷居所被人称为阁老府。他在此高位两年,尽力持中守节,不与权臣附会,还多次力保罪臣免祸。终于,他还是为远避是非而引退回广州,家居十年后病逝。世宗赐谥“文襄”,葬于南海西樵。

方献夫的著作有《周易约说》、《学解诸说》、《程子语》、《西樵遗稿》等,此可见他是位学者官员。细查其经历,他并非迷恋官禄之人。他建宅第时此地绝非名为“官禄”,至于后人称此巷为“官禄”,也应不是方献夫的本意。当代改称为“观绿”,倒颇合方献夫的性情。当年方献夫的宅第已无迹可寻,但他追求学术的精神却值得我们记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