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风情茂县之羌族锅庄舞完整版

风情茂县之羌族锅庄舞完整版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抢救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首先做好普查,然后才能确定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能有组织有次序分步骤地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保护。从目前得到的调查资料来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省、市、县四级名录的计有200多项,包括刺绣、羌历年、羌笛、多种舞蹈、多部民歌、大禹传说以及释比文化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_中国羌族

第九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羌族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现了羌族的民族记忆,负载着羌族从古到今在诞生、发展、延续过程中的集体记忆,是探究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理清中华民族发展脉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一、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国际准则的角度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3)

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10个类别。

(一)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羌(尔玛)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羌族的文化皆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而传承至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的定义,目前羌族的非物质文化体系及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4)

1.口头传说和表述神话:诸如《太阳和月亮》《开天辟地》《造人种》《人神分居的起源》《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赤基格补》《燃比娃》等。

传说:如《大禹王的故事》《石纽投胎》《洗儿池血石》《禹床》《望崇山》《途禹山》《禹背岭》《采药山》《夏禹王治水》《杨雄探禹穴》《李白拜禹穴》《赵金玉的故事》《黑虎将军》《羌族立地根据》《计杀高土司》《太子坟》《撂官崖》《萝卜寨的传说》《卧龙》《羊角花的来历》《荞麦的来历》《羌笛的传说》《云云鞋的传说》《背弯刀的来历》《吊狗节》《口弦的来历》《索桥的传说》等。

歌谣:如劳动山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时政歌、古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民间故事:如《火的由来》《白石神》《荞子和麦子》《打酒》《董家九老爷》《凤凰鸟与胡豆鸟》《吊狗祭山》《云云鞋》《萝卜寨》《两口子馍馍的来历》《石头娃娃》《神仙包》《周仓背石雁门》《周仓扫岷江》《羌族文字失传》《獐子、鹿和金丝猴》《熊家婆》《山燕池》《穷人王老幺》《自讨没趣的头人》《姜旺灭鬼》《苦命的牧羊娃》《父行子效》《伊碑莫思》等。

2.表演艺术

羌族歌舞: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主要有:羌族多声部、羌族古歌、情歌、赞歌、酒歌、祭奠歌、山歌等以及羌笛、羊皮鼓、口弦、小锣、手铃等乐器的演奏。羌族的舞蹈主要分为两大类,祭祀舞蹈和自娱性舞蹈,祭祀舞如铠甲舞、哈日、羊皮鼓舞等。自娱性舞蹈有巴戎、萨朗舞等。

羌戏:羌戏的戏种主要有“释比戏”和“花灯戏”。“释比戏”的剧目主要有《颂祖先》《唱婚嫁》《招财进宝》《求雨》《求女儿》《纳沙》《不奢川》《莫初阿》《火里亚济》《斗旱魃》《木姐珠剪纸救百兽》《羌戈大战》《赤吉格补》等。“花灯戏”主要有《元宵观灯》《夫妻赶会》《采莲船》《五歌放羊》《山伯送友》《杨三姐说媒》《二郎神镇妖》《安安送米》《樊梨花》《上山打柴》《鸿雁传书》《兰桥戏水》《湘子渡妻》《二十四孝》《七仙女下凡》《薛仁贵征东》《孟姜女哭长城》《天宫赐福》《狮子舞》等。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人生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

年节习俗:如羌历年、祭山会、瓦尔俄足节等。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释比经典:分为《上坛经》——《息》《笛》《罗细》《戴细》《出》《日补》《吉》《壳》《日不合格》《木姐珠》《苦涅巴》《索》,共12部;《中坛经》——《息》《笛》《日》《缔》《蔑》《叶》《日莫》《日佐》《日布》《萨》《厄》《巨泽》,共12部;《下坛经》——《质》《迟》《鄂》《德》《则》《米亚》《遮》《蔑》《里依》《模》《尔》《司》,共12部。(注:其中包括《赤吉格补》《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等民间故事)

释比图经:《刷勒日》是释比的宗教经典,一部无文字说明的图像经典。主要包括《祭祀图》《大葬图》《婚配图》《幸运图》《箭位图》《蛇神图》《驱邪图》《生肖图》《属相图》等。

5.传统的手工技能

包括挑绣艺术、修建技术、“千年木锁”的制作技艺等。

6.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指某种集中举行流行的与传统的文化活动场所,或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在羌族文化中,议话坪的场所、祭山会、羌历年、举行娱乐活动的“坝”、羌族家庭中的火塘和堂屋等都是文化空间。

二、羌族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因此,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抢救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首先做好普查,然后才能确定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能有组织有次序分步骤地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好的保护。

从目前得到的调查资料来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省、市、县四级名录的计有200多项,包括刺绣、羌历年、羌笛、多种舞蹈、多部民歌、大禹传说以及释比文化等。据不完全统计,列为国家级名录项目的有7项(参见表3-2),省级项目的有7项(参见表3-3),州、市级名录项目的为66项(参见表3-4),县级173项。其中,茂县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级名录总计134项(参见表3-5至表3-14)。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茂县居于羌族文化的核心地位。

img55

北川县羌历年的参加者

img56

北川县羌历年活动场景

表3-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7项)

img57

表3-3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4项)

img58

img59

羌笛制作工具

img60

羌笛制作工艺

img61

羌族瓦尔俄足节场景

表3-4 部分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7项)

img62

(一)民间文学(共63项)

表3-5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5)

img63

续表

img64

续表

img65

(二)音乐(共11项)

表3-6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

img66

(三)舞蹈(共5项)

表3-7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

img67

(四)戏剧(共5项)

表3-8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

img68

(五)曲艺(共1项)

表3-9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

img69

(六)杂技与竞技(共9项)

表3-10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杂技与竞技

img70

(七)美术(共5项)

表3-11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术

img71

(八)手工技艺(共10项)

表3-12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工技艺

img72

(九)传统医药(共3项)

表3-13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

img73

(十)民俗(共22项)

表3-14 茂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

img74

续表

img75

【注释】

(1)“哈密”是羌语织布机的梭子的意思。

(2)参见罗世泽整理:《木姐珠与斗安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页。

(3)冯骥才著:《文化遗产日的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

(4)本文羌族非物质文化的分类参考周毓华先生的研究:《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2008年,第3期。

(5)材料来源:茂县文体局,余晓平制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