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性别比越低男女比例越平衡

人口性别比越低男女比例越平衡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浙江2010年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5.6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1相比,略有上升,但仍处于96-105的合理范围。其中,来自外省人口的性别比为124.81,比总人口性别比高出19.12,显然省外迁移流入人口性别比对于总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分年龄人口性别比中针对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统计,是以每出生100个女婴数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来表示。
性别与年龄_2010浙江人口发展报告·全省篇

第二章 性别与年龄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是人口的基础性结构,反映了人口分性别、分年龄(组)的分布状况,是过去生育率、死亡率变化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婚姻、家庭、生育状况和就业,进而影响人口再生产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对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资源配置和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女人口构成和比例关系,它包括总人口性别结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少年人口性别结构、老年人口性别结构等。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省人口性别结构有以下特点:

1.总人口性别比略有上升,显现整体性别比变化异常

总人口性别比是指总人口中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表示每100名女性人数对应的男性人数。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浙江2010年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5.6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1相比,略有上升,但仍处于96-105(国际通行标准)的合理范围。

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省总人口性别比自“一普”到“五普”逐渐下降,下降幅度越来越小,而“六普”却略有上升。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性别比为109.33,比第一次普查下降1.5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比第二次普查下降1.5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比第三次普查下降1.37,下降幅度减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比第四次普查下降0.86;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却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0.18。随着老龄化加速,总人口性别比应持续下降,而“六普”数据略有上升显现出整体性别比变化异常。其中,来自外省人口的性别比为124.81,比总人口性别比高出19.12,显然省外迁移流入人口性别比对于总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图2-1 历次普查总人口性别比

2.出生人口性别比全省畸高,地区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较大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分年龄人口性别比中针对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统计,是以每出生100个女婴数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来表示。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表明,201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94,与2000年的113.86相比,高出5.08,而200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113.86比1990年的117.64下降了3.78,2010年表现出畸高现象。

从表2-1不难看出,各地区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差距比较大,最高的温州为131.85,比最低的舟山的105.57高出26.27,此差距在“四普”时为38.94.“五普”时为23.93,显现出在差距急剧缩小的背景下出现了略微反弹。

表2-1 三次普查分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

续表

同时,在图2-2中可以发现,2010年的0-4岁人口性别比为115.58,比2000年的113.79高出1.79,与1990年到2000年下降的趋势相反,出现偏高现象。可能是节育政策下的生育率过低、中国人的“男孩偏好”、性别选择、统计瞒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图2-2 特殊组年龄人口性别比

3.少年人口性别比缓慢且稳定地增高,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改变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性别比增高明显

伴随着低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偏高,0—14岁少年人口性别比缓慢增高。从1982年的107.69增加到1990年的110.38,增加2.69;到2000年增加到112.04,比1990年增加1.67;再到2010年增加至114.03,比2000年增加1.99。这些都表现出0—14岁人口性别比缓慢且稳定的增高趋势。

图2-3 分全部常住和来自省外的少年及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由图2-2和图2-3可以看出,“六普”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5.42,改变了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从“三普”到“五普”一直逐步下降的趋势,与“五普"105.48基本持平,主要是因为大量涌入浙江的外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比全部常住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的105.42高出18.64,抬高了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持续增高而且趋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平均预期寿命也越来越高,从而延缓了老龄人口性别比随着年龄增大而大幅下降的自然生理特征。

4.各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总人口性别比差距有所扩大

由于浙江城乡之间以及各个市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性别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人口年龄构成差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分年龄死亡率的差异、人口迁移的性别差异等,这些因素最终影响到各地区的人口性别构成。由表2-2可以看出各地区总人口性别比的差异,性别比最高的是温州(110.93),比性别比最低的绍兴(101.09)高9.84个百分点。从地理位置看,浙东北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六市人口的性别比较浙西南低6.72个百分点,比2000年5.05的差距略有扩大。

表2-2 2010年浙江各市人口性别比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人口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状况。一般可将人口年龄结构分为0-14岁的少年人口、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认识人口变迁问题,有利于把握人口发展趋势,有利于制定经济、文化、教育投资政策,关乎老百姓的直接利益。

1.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快速老龄化

一般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0-14岁的少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及年龄中位数四项指标来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省人口年龄结构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完全成为“老年型”结构,而且第六次普查数据表明,我省人口年龄结构在继续快速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自发性问题,而我省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的特点要求我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社会养老体制机制的建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制定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相关政策。

表2-3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及历次普查的全省变化情况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劳动力资源丰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1964年的54.57%一直到2010年的77.45%,都是稳步上升。

从“六普”资料发现,劳动年龄人口中,来自省外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25.23%,意味着每4个劳动年龄人口中就有一个是来自省外的。大量的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社会稳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快速下降,各学龄组人口变化趋势明显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省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18.06%快速下降到2010年的13.21%,同时,3-18岁各学龄组人口下降趋势明显(见表2-4)。我省3—6岁学龄前儿童比重已从2000年的3.29%下降到2010年的2.74%;6—12岁小学适龄人口从2000年的7.51%下降到2010年的5.10%;12—18岁的中学适龄人口也从2000年的8.59%下降到2010年的6.50%。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性节育到生育观念改变的自主性生育,使得生育率下降,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社会教育需求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将成为我们未来考虑如何合理整合和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

图2-4 历次普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表2-4 三次普查的浙江省各学龄组人口构成

4.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少年抚养比持续下降,老年抚养比停止上升,总抚养比下降幅度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从图2-5的历次普查数据比较可以看出,0-14岁少年人口比重大幅减少,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很快,65岁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浙江人口年龄结构总体趋于老化。从图2-6的人口年龄金字塔也可形象看出,塔基较窄,塔顶的宽度逐年增宽,随着新生人口增长率减低和老龄化加剧,浙江人口年龄金字塔将向“倒金字塔”变化。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长,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红利期,同时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会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引导和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2-5 历次普查特殊年龄组人口比重

图2-6 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金字塔

国际上通常将0-14岁少年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分别称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用以表明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的少儿和老人的数量,两者之和为总抚养比。从第六次普查数据和历次普查数据对比可以得出,总抚养比进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放缓;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老年抚养比停止往年增长的趋势,与“五普”的老年抚养比持平。主要原因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其中包括迁移流动进入我省的大量年轻劳动年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年抚养比增长的趋势。

表2-5 历次普查的抚养比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