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障碍分析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障碍分析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2004年《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当前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集中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国家对各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与其公共信息服务的产出严重不对称。同时,国家有限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投入在相当程度上用于人头费开支,给社会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严重不足。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障碍分析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一、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障碍分析

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2004年《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当前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集中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我国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推进这项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不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采集重复;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尚未理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信息资源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对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亟待加强;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需要完善。”

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全社会共享,而信息共享的核心是基础数据的共享。目前,从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来看,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1.公共信息资源总量的不足

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人们对文化科技、教育以及政治参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会进入高速增长期,对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仍停留在单一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公共信息资源有效供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信息需求,我国人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发达国家低2~3个数量级,已成为阻碍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瓶颈之一。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对各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与其公共信息服务的产出严重不对称。一方面,我国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步伐迟缓,在政府信息公开,公益性信息尤其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信息服务方面,国家的投入还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庞大的政府及其附属的事业单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人满为患、机构臃肿,缺少公共信息资源开发的动力;围绕政府需求采集、加工和管理公共信息,既造成了信息的浪费也导致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用户对象的单一。同时,国家有限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投入在相当程度上用于人头费开支,给社会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严重不足。

3.公共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突出

我国公共科技图书馆的人均购书经费是0.23元,而贵州省仅为0.07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这种地区间信息投入的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数字鸿沟问题在我国依然十分突出。而信息流动背后所掩盖的是利益的分配格局,总量不足的公共信息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必然会成为不同社会群体争夺的对象,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公共信息的占有与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因公共信息服务的严重短缺,出现了因信息差距而导致的贫困加剧。

4.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受体制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基本上分散在不同政府系统和不同社会组织内,共享率低下,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垄断现象普遍,如建国以来我国在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方面虽先后投入了近200多亿元资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但共享程度严重不足,公共使用率不足5%。[2]

上述矛盾的出现集中反映出我国传统的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