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为首席专家完成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是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此专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许多高校把它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读参考书,并在文献中予以广泛引用。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为首席专家完成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是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参与该课题研究的专家30余人,主要成员有马俊峰教授、孟捷教授、张雷声教授、林岗教授、郝立新教授和梁树发教授(按姓氏笔画为序)。此专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

一、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直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具有重大现实性和理论性意义的课题。全书共分4篇21章,59万字。

在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创新中,对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机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实质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结论。

在第二篇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应对为主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思维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理论以及人类解放等重大问题入手,展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问题的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概念,指出它的这一性质既由它创立时就具有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所规定,更由于后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不断解答当代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确证。

第三篇着重研究经济学方法论的价值,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与当代现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转轨中的经济学问题予以特别关注。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探索和创立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相适应的新理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途径。

第四篇专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重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外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等。在关于世界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分析中,在其不同命运、前景的比较中,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是马克思所预见的“两个必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主要创新

此书的主要创新在于: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实质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论;把求实思维、划界思维、对立统一思维、主题思维看做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思维机制,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各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看做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两大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做了辩证分析;作出改革和制度创新是社会有机体的自我调节的机制的结论;提出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的要求,指出这一哲学形态的本质、特征和实现条件;从世界历史高度提出和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意义;把分工理解为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认为不能“撇开劳动方式的发展来谈论生产力的发展”;提出“重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可能性的研究”,做好经济危机的预警和防范;阐释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同一社会经济时代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现象理解为社会演进路径的具体性、相对性,对造成历史进程中“跳跃式发展”的条件做了系统阐释。

三、成果影响

此书的出版在社会上,特别是学术界、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干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许多书店把该书作为重点图书推出。许多高校把它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读参考书,并在文献中予以广泛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