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是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同名攻关项目最终成果,2009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同当代文艺学理论创新及其方法论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历史话语的合法性及其当代艺术人类学价值问题进行了评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以下称《研究》),是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同名攻关项目最终成果,2009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此书含“总论”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理论反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20世纪古代文学、文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前文艺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解析”五篇,共20章,50余万字。

“总论”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基本维度,证明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性及其基本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现代文论的构建过程,其社会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日益结合、中国现代化事业从理想追求走向现实实施的过程。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同当代文艺学理论创新及其方法论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的反思。

第一、二两篇重在历史,在大量文献爬梳基础上,尽可能客观、忠实地回顾和勾勒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它对这一时期古代文学、文论研究领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这一进程划分为启蒙(1898—1919)、奠基(1919—1949)、十七年(1949—1966)、“文革”(1966—1976)和新时期(1977—现在)五个阶段,对各阶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失误加以理论反思。从“介入社会和学术本位”、“理论阐释型研究和实事考证型研究”、“中西古今之争”三个维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于古代文学、文论的研究之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第三、四两篇重在当下。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则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问题”、“人文精神问题”、“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三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努力给出科学的解答和创造性的阐释。同时,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中出现的重要新现象——艺术产业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系统论述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要义及后来“西马”理论家的多方面阐发,重点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指出产业化艺术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五篇着眼于未来,以全球性的人类学本土化运动为背景,在完全的本土化之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人类学语境中,诠释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中国化追求是否近乎当今西方主流人类学所指证的那种“部分真理”之追求的问题,较好地回应了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二、主要创新

作者以现代化的视野,建构起一个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作立体和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路。以革命与审美两条主线此起彼伏为贯穿线,比较全面、客观、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初步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大量材料论证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揭示出这一“中国化”过程是前进与倒退、偏离与纠正、曲折与反复的矛盾运动过程。在直面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和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价值,提出并阐发了面对古、今、西方“三个传统”的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历史话语的合法性及其当代艺术人类学价值问题进行了评估。

三、成果影响

编写过程中,课题组召开了两次全国学术会议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就该书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同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得到广泛的肯定和好评。此书出版前后,其中部分观点和内容已分别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学术月刊》等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该项成果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和“中国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