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凝集反应中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凝集反应中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由于沉淀原的分子小,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又相对较多,因此一般需先稀释抗原方可获得产生沉淀反应所需的合适的抗原与抗体比例。该试验不仅可用于毒素或病毒种型的鉴定与抗原性分析,还可用于抗毒素或中和抗体的效价滴定。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_微生物学

抗原抗体反应因抗原、抗体性质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凝集反应又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凝集素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是指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小颗粒(载体)表面,此吸附抗原(或抗体)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而发生的凝集反应。常用载体颗粒有人(O型)和动物(绵羊、兔、鸡等)的红细胞、聚苯乙烯乳酸、活性炭等,其中以红细胞最为常用。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如果将相应的可溶性抗原与抗体混合,隔一定时间后,再加致敏红细胞,由于抗体已被中和,故不发生红细胞凝聚,这种反应称为间接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图8-6)。

图8-6 间接凝集反应示意图

亦可将抗体吸附于载体颗粒上,再与相应抗原进行凝聚反应,谓之反向间接凝集。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和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抽提液、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pptn)。反应中的抗原称为沉淀原(precipitonogen),抗体称为沉淀素(precipitin)。由于沉淀原的分子小,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又相对较多,因此一般需先稀释抗原方可获得产生沉淀反应所需的合适的抗原与抗体比例。沉淀反应可分为环状沉淀反应(ring preciptation)和絮状沉淀反应(flocculation preciptation)。

3.中和反应

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丧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广义而言,中和激素和酶活性也包括在内。该试验不仅可用于毒素或病毒种型的鉴定与抗原性分析,还可用于抗毒素或中和抗体的效价滴定。这种中和作用,不仅有严格的种、型特异性,而且还表现在量的方面,即一定量的病毒必须有相应数量的中和抗体才能被中和。

中和试验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适当时间作用,然后接种于宿主系统以检测混合液中的病毒感染力。宿主系统可以是鸡胚、动物或细胞培养物,根据病毒性质而定,目前大多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最后根据产生的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根据一定方法计算中和的程度,即代表中和抗体的效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