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

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编自赵玉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案例教学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135页。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先进文化内涵构成的应有之义。只有把我们遗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案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通过本案例,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汲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案例三: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统统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任侠之气。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孔融让梨。“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摘编自赵玉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案例教学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135页。

思考讨论

1.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缺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对策?

2.结合案例,谈谈应怎样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案例评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国家的维系,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为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精神凝聚、价值取向、生存理念和创造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由一元趋向多元,政治也从传统的高度集权迈进现代的民主法治,与此相适应,我国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多元格局。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科学文化和封建文化等。这些文化互相交融,剧烈碰撞,斗争并存,共同建构了我国今天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推动着中国民众文化意识的交融与分野。但文化的多元化,虽然有利于满足大众多样的文化需求,却同时消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抛弃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尽劫难,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先进文化内涵构成的应有之义。只有把我们遗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通过本案例,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汲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案例可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部分内容的辅助教学,或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本案例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我国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