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激发力因应机理

激发力因应机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激发力因应,主要是指激励性环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环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就社会大环境来说,当社会良性运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呈现有序状态,社会风气良好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是这三种因应性机理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因应,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向前发展。

(三) 激发力因应机理

激发力因应,主要是指激励性环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起根本推动作用的激励性环境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环境”、“大气候”,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环境”、“小气候”,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激励性环境之所以能够产生激发力,是由于它注意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特别是注重大多数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因而具备了人产生动力的内在机制;它注意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具备了人们为满足需要进行不断劳动的动力机制:它注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因而具备了生产方式发展动力产生的条件;它注意了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因而具备了经济基础发展动力产生的条件;它注意了社会意识作用,因而具备了产生精神动力的条件。[28]

激励性环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激发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渗透作用。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环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激励性环境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它能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第二,驱动作用。激励性环境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够使人们积极奋发,驱动人们开拓进取。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促使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发生变化。就社会大环境来说,当社会良性运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呈现有序状态,社会风气良好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第三,规约作用。激励性环境是一种无声命令,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种规约力。激励性环境的规约力通常是通过社会舆论,推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舆论的指向转化。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中,动力因应、压力因应和激发力因应并不是截然分开、各自独立的实体。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动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的条件下,这几种因应性机理要么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要么以两种为主、一种为辅,要么是势均力敌,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中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是这三种因应性机理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因应,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