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里结出的科技之果

土地里结出的科技之果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有30多个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有专家评价孙寰的成果是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成果,对于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这个论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科学论断。本案例用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案例三 土地里结出的科技之果

一、案例呈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研的许多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2005年,有30多个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又有30多项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奖,占获奖项目的10%以上。

科学技术的创新成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吉林农科院科学家孙寰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便是其中之一。经过20年的艰苦科研,他在区域试验室里生产的大豆,比对照品种单位亩产增长了20%,人们尊称他为“大豆之父”。这一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开发利用大豆杂交优势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国内很少有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外研究至今未获成功。1993年,孙寰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A和同型保持系OB,1995年又育成栽培豆不育系YA和YB,找到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同时证明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育性稳定。不育系的育成,为大豆杂交优势利用打开了突破口,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育成的“杂交豆1号”,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经过正式品种审定可以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

有专家评价孙寰的成果是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成果,对于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也有专家乐观地认为,如果这项成果能够很快地得到推广,中国今后可能不必再在大豆上花大把的外汇了,人民生活的质量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不只是孙寰的研究成果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同一年获奖的项目“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等都为成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通过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项目突破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瓶颈制约,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提高到“十五”的48%。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以上,使全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左右。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形成了150多项粮食优质高产技术,在12个粮食主产省落实了1.5亿多亩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0亿元。

——根据新华网《创新,镌刻在科技强国的丰碑上》改写,原文见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1/07/content_7377978.htm

二、案例讨论

1.案例中的数据说明什么?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三、案例点评

本案例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的成果一旦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日益显示出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和科技的破坏,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7年邓小平又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阐明:“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1988年邓小平在与外宾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科学论断。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了这一论断,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思想,并把对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认识转化为我国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如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如设立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不断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壮大科技工作者队伍,颁布《科学技术进步法》,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上马等,都大大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随着一批批新技术研发成功,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日俱增。新技术应用于现实生产,我国各领域生产力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不断增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分不开的。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我国还要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创新科技体制特别是科学技术成果管理体制,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促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教学建议

本案例用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查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的情况、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有关资料,以便在进行案例讨论时能够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