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手技(人之依赖阶段)

手技(人之依赖阶段)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手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重要的是,手在技术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原始农业的出现促使工具需求的产生,农耕文明的技术对象是农作物、猎物和水产品。技术体现在工具上,技术产品是被消耗掉的生活必需品。技术在“手技”阶段,就是默会知识形式。[44]手技的技艺水平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因此具有个体差异的技术,对人的依赖是基础,离开了具体的人,技术就是缺失的。

一、原始技术特征:手技(人之依赖阶段)

人的手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在过去的100万年左右的时间里,人类自己使用的工具在数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可能是造成人手在这个时期发生巨大的生物学完善的原因,尤其是控制手的大脑中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6]“手”除了生物学器官意义之外还具有强大的文化意义:“握手”代表了和平与友好;“手拉手”代表了互助与友好;“高手”表明了技艺的精湛。“升旗手”与“火炬手”等却是人本身的代称。重要的是,手在技术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人类是从类人猿转变过来的,“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37]直立行走使手脚开始分工,人类完成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肌体分工,手在自由的状态下“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38]。而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39]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动物志》中对人的手作过独到的分析:“手似乎不是一种工具,而是多种工具,是作为工具之工具。”他具体阐述了这种工具之工具的作用:“以手为例,它既是爪、是螯、是角,又是矛、是剑,或是其他什么武器或工具。手可以是所有这些东西,因为手能把握它们,持有它们。自然界成功地设计了手的这种本然形式以适宜多种功能。”[40]技术哲学奠基人卡普把人体器官看成是一切人造物的模式和一切工具的原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器官投影”学说。他也认为所有工具的起源和基础,即技术的本原就是人的身体特别是人的手。因为手是生就的工具,然后就成为机械工具的模本,并且在进行这些物质性模仿时,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在第一个工具的直接参与下,才有可能制造出其他的工具以及所有的所谓的产品。即使在工业机器,艺术和科学仪器设备中,仍有人手的参与。为此,卡普对许多器物和工具作出了详尽的解释:“这样,大量的精神创造物突然从手、臂和牙齿中涌现出来。弯曲的手指变成了一只钩子,手的凹陷成为一只碗;人们从刀、矛、桨、铲、耙、犁和锹等,看到了臂、手和手指的各种各样的姿势,很显然,它们适合于打猎、捕鱼,从事园艺以及耕作”。[41]

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和卡普关于手的论述以及所代表的工具都是具有农耕文明色彩的。农耕文明是一个与手具有密切相关的时代。在人类攀升过程中,跨得最大的一步就是从游牧生活转向村居农业。因为文明是不可能在移动中积累和发展的。原始农业的出现促使工具需求的产生,农耕文明的技术对象是农作物、猎物和水产品。技术体现在工具上,技术产品是被消耗掉的生活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手的功能而淡化了技术产品的形式。“在手工劳动中,原始技术同劳动者不可分离。采集、狩猎、农业和手工业劳动都是手工劳动。劳动器官是手,工具是手的补充。手工劳动的技术,是最原始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即手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这种原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体能。人的体能有两种功能:一是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即体力。二是控制物体的能力,在手工劳动中就表现为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技术——体技或手技。”[42]

手技时期表现了技术对人的依赖。

在荷兰学者E.舒尔曼看来,“早期技术仍受到人类的自然潜能,即直接由人的肉体给予的力量和能力的限制。它不能超越人的双手和感官的范围。这就叫前现代技术的自然性。不过由于其局限性,当时技术几乎没有发展。日常性经验由父传至子,由母传至女,由师傅传给徒弟。”[43]这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有相似性。默会知识的概念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它的特点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非命题和语言所能尽,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相对于明确知识默会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与根源性。这种知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而领会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较强。技术在“手技”阶段,就是默会知识形式。林德宏教授也认为:“这种手工技能是劳动者的身体所具有的,存在于劳动者体内,或者说被‘封闭’在劳动者体内。离开了劳动者的双手,这种技能就不再存在。这种技能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如说是个人的,它不可能在空间上大规模传播,也不可能在时间上世代相传。因为它不可能以信息、知识的形式存在。”[44]手技的技艺水平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因此具有个体差异的技术,对人的依赖是基础,离开了具体的人,技术就是缺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