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艺术进入批判体系的问题总体关联

艺术进入批判体系的问题总体关联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康德让艺术进入哲学体系,并让关于艺术的哲学处于对自然“形式上的合目的性”的先验前提条件之“批判”的范围内,这种自然的合目的性本身呈现给具体的主体,使之在自然事实的多样性中系统地得到“导向”[4]。艺术哲学也处于主体的立足于整体性的内在范导这个研究框架内。也就是说,艺术在先验批判的体系中是作为审美判断的相关物赢得其意义。艺术的状态据此可规定为“类似于”鉴赏判断的状态。

第一节 艺术进入批判体系的问题总体关联

康德让艺术进入哲学体系,并让关于艺术的哲学处于对自然“形式上的合目的性”的先验前提条件之“批判”的范围内,这种自然的合目的性本身呈现给具体的主体,使之在自然事实的多样性中系统地得到“导向”[4]。这种自我—范导,主体按照它从整体和环节出发看事物,就是一种符合自然的“建筑术”这一思想的根据。[5]用以把握此“对象”的方法的规则同时就是对其状态的设想:所以对它的研究属于先验批判的体系。艺术哲学也处于主体的立足于整体性的内在范导这个研究框架内。而把“理性运用”的方法论“准则”与艺术之问题集合联结起来的居间环节,就是“鉴赏判断”[6]。也就是说,艺术作为美之创造活动,从结果和按照对美的判断的“批判”尺度两方面看,都是先验哲学的问题,而反过来对鉴赏判断的批判也属于先验批判的体系。

对美的判断乃是康德考察美之创造活动即艺术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艺术在先验批判的体系中是作为审美判断的相关物赢得其意义。艺术的状态据此可规定为“类似于”鉴赏判断的状态。美之创造不能按照客观可规定的规则进行,然而它作为艺术又必须按照一规则建造其作品。这种看上去的二律背反在康德那里是通过“天才”这个创造原理来解决的。“天才”类似于审美判断,是那种要在创造活动中去思考的“诸种认识能力的游戏”[7]。创造活动的法则的证明就是行动和作品本身。而艺术作品同时是法则和法则之对象。

也就是说,创造艺术的条件就是对出现于创造本身中的创造之构想。任何感性的经验都不能作为艺术的起源和正确法则,不如说,每个创造产物的尺度都是它自己。对艺术创作者如何能够构型出某种超出经验及对象性概念的东西,康德回答说,在这样的形象那里,“自然”借助于主体而发挥作用并“无意识地”构成创造活动的整体性视点。显然这个“自然”不可理解为经验上可固定的世界,康德在此指的是主体的那种“超感官的基质”。由此也就能够解释艺术的那种超越了概念的普遍可理解性:在此是“超感官的东西”在理解“超感官的东西”[8]。产生于这些条件下的就是对“审美理念”的表述:此表述的直观结构超越了那种可以概括在概念中的东西。也就是说,“审美理念”作为不能概念地展开的直观,乃是对审美创造活动的“无概念性”的肯定性表达。[9]而它之涉及“超感官的基质”乃是对其不涉及对象的肯定性表达。

就此而言,如果说鉴赏是从其建设出发去规定美,那么关于艺术的哲学在康德那里就是鉴赏学说的相应物和补充。艺术分析的任务并非是美在主体身上的效果,并非是感觉,而是美借助于主体及“天才”的作用,而艺术分析还必须追溯到对鉴赏的分析那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