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现象学的界定

对现象学的界定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先验视点出发的现象学也是理性的一种运用,同样分享这种思维的目的论。现象学是研究真理的科学。哲学就是明见明见性的科学和艺术。现象学承认这些对于真理的干扰,但是它并不因此而绝望。我们不再简单地关切对象及其特征,而是思考正在被揭示的事物及其为之表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联。我们将表明哲学反思和命题性反思的诸多差别,这些差别将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说明现象学探究的本性。

第十三章 对现象学的界定

第十一章关于明见性的考察把理性解释成朝向事物真理而规整的。理性就在于显露和确证事物之所是。甚至在自然态度中,心灵也会在真理那里发现其完善。从先验视点出发的现象学也是理性的一种运用,同样分享这种思维的目的论。它也指向表现,只不过其方式不同于发生在自然态度中的科学和经验。我们称之为“世间语”的语言用于揭示真理;“先验语”也是这样,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

在我们自然成就的明见性中,在平常的经验和科学中,我们让事物向我们以及我们置身其中进行交往的共同体显现。我们让植物和动物、星辰和原子英雄和恶棍表现它们自己。然而在现象学的反思中,我们把关注点转向这些显露本身,转向我们所实现的明见性,而且我们还思考什么是“成为表现的接受者”,什么是“存在者成为显明的”。现象学是研究真理的科学。它从我们与事物的理性牵连中后退一步,继而对这些事实感到惊异:存在着显露,事物确实显现,世界能够被理解,我们在思想生活中充当事物的显现的接受者。哲学就是明见明见性的科学和艺术。

现象学也考察真理受到的诸多限制:无可避免的“其他方面”导致事物无法得到完全的揭示,与明见性相伴随的差错和模糊,还有沉积作用——它使我们有必要总是再次回忆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现象学承认这些对于真理的干扰,但是它并不因此而绝望。它认为这些仅仅是干扰,而不是我们的存在之实质。它坚持认为,尽管有这些阴影相随,但是仍然能够获得真理和明见性,而且理性就在显露事物的过程中臻于完善。理性决不是在差错、混淆和遗忘中完善自己的。

哲学始于我们对自然态度及其全部牵连所采取的一个新姿态。当我们致力于哲学的时候,我们后退一步,沉思什么是成真,什么是获得明见性。我们沉思自然态度,从而也就采取了一个在它之外的视点。后退的这一步是通过先验还原而做到的。我们不再简单地关切对象及其特征,而是思考正在被揭示的事物及其为之表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联。在先验还原的范围内,我们还实行本质还原,描绘那些不只是对我们自己、而且也对每一个致力于明见和真理的主体性来说都是有效的结构。

我们在第四章考察了哲学思维,并且深入地探讨了先验还原。现在可以从一个稍微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哲学的本质:我们将利用第七章提出的某些思想,即命题和概念不需要被设定成心灵之物,也不需要被设定成发挥中介作用的概念性的存在体。我们在第七章指出,命题出现在针对一种特定类型的反思做出回应的时候,我们把这种反思称为“命题性的”或“判断学的”反思。当一个事态被当作是某人所主张的事态来看待的时候,这个事态就被转变成一个命题或含义。我们改变了它的身份;它不再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而是变成某个人联结和呈现这些事物的方式。于是,命题性反思所构造的这些命题就变成正确性真理的候选者。如果它们的引号能够被去掉,并且与事物本身的直接明见性相协调,那么就可以把它们说成是真判断。

这一章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与命题性反思的对比,更加明确地揭示什么是哲学反思。这两种形式的反思经常相互混淆,也正是由于这种混淆,才导致哲学思维的特殊品质常常受到误解。我们将表明哲学反思和命题性反思的诸多差别,这些差别将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说明现象学探究的本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