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道教碑刻文献新作

区域道教碑刻文献新作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道教碑刻辑录》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优秀。“云南道教碑刻辑录”项目组因成果优秀结项,2012年获得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表彰。《云南道教碑刻辑录》即是一部有关云南道教碑刻文献汇集及其考释的著作。不仅是第一次将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云南道教碑刻汇集整理成集,而且,也是目前云南道教研究最新、最系统的专题文献成果。

萧霁虹

一、获奖成果简介

《云南道教碑刻辑录》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优秀(证书号:20110774)。“云南道教碑刻辑录”项目组因成果优秀结项,2012年获得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表彰。2011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的评价为“有厚重的学术价值”。

二、内容概要、价值和意义

道教碑刻研究属于当前国际道教学界比较关注的领域。道教碑刻文献主要是以金石为载体的特殊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其时代性、地域性、持久性等一系列特点更加鲜明。道教碑刻资料历来受到重视,但是搜集整理殊为不易,艰辛的野外探访,细致的文献校勘,精准的文字录入,这些都是一部成功碑刻辑录必不可少的环节。

《云南道教碑刻辑录》即是一部有关云南道教碑刻文献汇集及其考释的著作。全书历时8年的采访、找寻、拍摄、抄录、标点、校勘、考释等工作,共辑录西汉至2009年云南道教碑刻778通,收录道教宫观碑记、道士墓志铭、道士传略碑记、仙迹碑记、道教经文碑、道教摩崖诗碑等,以及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道教信仰的碑记,亦包括关帝、文昌等民间宗教和佛教涉及道教内容的碑刻,主要录自散落在云南各地的碑刻实物,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碑刻拓片,古旧和新修地方志书、地方文献、金石文集、文史资料等。这是一次拓荒性的云南道教文献史料的发掘与整理,是第一次将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云南道教碑刻全面汇集整理成集,也是目前云南道教研究最新、最系统的专题文献校释著作,为云南道教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道教学术研究提供极其有用的珍贵数据。同时,亦提供了民间社会由家族、社团、行会及官员、乡绅组成的基层势力,在道教信仰方面的组织协调、维护重建以及庙产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史料佐证,从中可见道教信仰在地方社会的强大生命力,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制度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云南道教碑刻辑录》既注重传世文献的穷搜博览,也注重对宗教场所的实地踏勘,对研究云南乃至全国道教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一是开拓道教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扩展云南道教历史文化研究的空间,重树云南道教文化的作用,同时,切中了宗教学学术前沿,拓宽了宗教学的研究范围。二是为道教史料和道教的研究填补一项空白。碑刻整理是研究道教历史的新途径,是道教研究十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极具学术价值。三是道教碑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依据,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现象的宝贵资源。四是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碑刻文物保护意识,搞好碑刻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三、主要创新

第一,中国道教研究区域性历史数据的新发现。本书涵盖了极为丰富的云南道教碑刻,不仅有记载各地宫观兴废历史和道教生态观的碑刻,还有记录张三丰刘渊然、邵以正等中国道教史上著名高道事迹的云南地方性碑刻,其中多未见前人整理和研究。通过对碑刻的梳理,可把道教史上一些存疑问题逐一考证清楚。如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的一大影响就是创立长春派,弟子遍及全省,并东传黔桂,西沿迤西大道传至保山、缅甸,南传玉溪、河口及越南,但500多年来,长春派在明清以来的云南地方志中几乎未见直接记载。此书发现并辑录《龙泉观长春正派第十二世都纪赵法师讳和沛墓碑》(第590号)、《重建刘祖祠碑记》(第595号)、《长春派第十四代弟子谢传秘》(第680号)、《长春派第十五代弟子曾正林墓碑》(第681号)等几通清代和民国长春派道士的墓碑,理清了长春派的传承脉络。另外,在云南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还发现妈祖庙碑记,从中可考证妈祖信仰传入云南的历史状况。亦辑录了明朝《云南人捐造武当山金殿铜栏杆铭文》,可窥见云南与湖北武当山的历史渊源。以上均为中国道教研究的地域性材料,为中国道教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第二,承载了云南道教发展的历程。本书上起西汉下迄2009年,时间跨度2000多年。始为西汉宣帝时谏议大夫王褒撰《移金马碧鸡文》,据《汉书·王褒传》载:“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王褒因方士之言赴云南寻访“金马碧鸡”,这与秦汉时期方士寻仙活动有关。下限至当代,因有的宫观古旧碑刻在历史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当代碑刻有道士回忆,也有近年重修道观记录,所以,保存了口传史、当代宫观兴造史料,可弥补损毁碑刻的部分内容,并为“实时性”研究当代道教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献。

第三,对云南道教碑刻的首次全面搜集整理。本书内容上力求完整全面,其中不乏首次搜集发现并整理的资料,故可以说是一次拓荒性的云南道教史料的发掘与整理。不仅是第一次将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云南道教碑刻汇集整理成集,而且,也是目前云南道教研究最新、最系统的专题文献成果。

第四,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道教信仰碑刻的发掘整理。云南道教具有多民族信仰的特色,而且道教在云南也真正体现“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的深刻内涵,本书搜集的云南少数民族道教信仰碑刻,多为云南所特有。例如,一般认为傣族宗教信仰是以南传佛教为主,兼信本民族原始宗教,而至今立于临沧子孙庙碑刻《观稼楼记》载:子孙庙建于清朝雍正年中期,“乃长官司俸廷征之母罗安人香火院,为土司创修道院之始。劫火频经,巍然独存”。这是傣族土司信奉道教的记载,是研究傣族地区民族、宗教文化交融的重要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推动地域道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应

道教研究专家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推荐此书:(1)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主任王卡研究员评语:“此项目系研究道教史及地方文化史的基础项目。此前尚未见到云南省道教碑刻的全面系统整理成果,因此这是有首创性的工作。作者采集及整理辑录文献资料都达到了应有的专业水平,关于刘渊然长春派及云南少数民族道教信仰的研究也颇有新义。相信此书出版后对推动云南及全国道教史、民族史研究都会有所推进。”(2)华侨大学宗教学博士生导师黄海德教授评语:“首次客观完整地搜集和整理了云南地区道教的大量碑刻文献,辑录全面,资料翔实,整理细致,点校精审,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宗教研究、中国道教史研究乃至区域文化研究皆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出版后必能有益学林,传之久远。”

宗教学著名专家为此书撰写书评:(1)道教、藏传佛教著名学者朱越利撰《云南特色·历史眼光——评〈云南道教碑刻辑录〉》,刊于《中国道教》2015年第1期。(2)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盖建民撰《区域道教研究碑刻史料的新成果——〈云南道教碑刻辑录〉述评》,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2期。上述书评对《云南道教碑刻辑录》均给予了全面的评介。

作者简介

萧霁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云南省委统战部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云南大学宗教学硕士学位点特聘硕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宗教理论与政策、云南宗教历史与现状、道教和古籍文献研究。近年主要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道教碑刻辑录》、国家民委委托项目《境外文化与宗教对南部边疆稳定的影响》,现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道教经典的搜集与研究》等。出版《云南道教史》(合著)、《昆明道教史》(合著)、《苯教文化之旅》(合著)、《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和《云南蓝皮书·2003—2009年宗教情势报告》(编委、撰稿人)等有关云南宗教历史及现状的研究论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