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仿而行之,“据”为己有

仿而行之,“据”为己有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各地都仿效推广,以此作为我们中国自强的根本。于是,二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成为至友。不计门户,取长补短向来是成功的方向。而国君滕文公认为一味地依靠大国的保护也不是长远之计。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的话,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追求美好的心,取长补短的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唯此才能让那些已经被创造的奇迹长久地保持下去。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粤中猖獗,良可愤叹。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有成此物,则显以宣中国之人心,即隐以折彼族之异谋。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

学习洋人的智能技术,目的在于明处可平定内乱,剿除奸徒。暗地里还可充分准备,抵御列强欺侮。列强是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敌,学习他们的才智,购买他们的轮船机器,重点不是为了剿办太平天国,而是着重在陆续购买,为我所有。广东一带,洋人猖獗,实在令人可恨可叹。洋人这样放肆实在有损国家威严。有了轮船机器,就可利用来驯服他们。那么我们的老百姓,就可以免遭劫难了。有了这许多机器,从外表看,可以稳定国内人心力量;从深处讲,也可以折损列强侵略我们的图谋。各地都仿效推广,以此作为我们中国自强的根本。

虽然尽义理孝纲在曾国藩看来是本分,但清王朝所面临的各种统治危机,并不是单凭“义理”所能解决的,理学“罕言其利”的伦理观念与现实危机之间产生了矛盾。为解决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在认识论上,曾国藩更为重视“欲悉万殊之等,则莫若即物而穷理”的格物致知认识方法。曾国藩认为,“近世乾嘉之间,诸儒务为浩博。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钩研诂训,本河间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这表明曾国藩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认识到了实事求是在认识上的影响和作用。为了地主阶级的一致利益,需要“克己以和众”,来加强统治阶级的团结。因而,一定程度上摒除门户之见,进行学术兼容,互相吸收和弥补,是很有必要的。

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渴望得到美好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让人生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呢?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看到美好的东西就向他们学习,自己的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比如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就向他人学习,渐渐地你也会变得优秀,这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人处世要善于取长补短,积极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曾国藩一生都善于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他与朋友相处方面。

刘传莹,清朝学者,湖北汉阳人,专攻古文经学,精通考据。曾国藩通过与刘传莹的交往,大大弥补了自己古文字上的不足。1846年,曾国藩在城南报国寺养病,于是便向刘传莹请教古文经学与考据。刘传莹也正因为自己只在古文经学方面有造诣,遂向曾国藩请教理学。于是,二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成为至友。曾国藩通过与刘传莹的交往,拓展了学识,在学术领域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他在给同乡好友刘蓉的信中,表达自己在学术上的见解和志向时说:于汉、宋二家“欲兼取二者之长,见道既深且博,为文复臻于无累”。不计门户,取长补短向来是成功的方向。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学术渊博,仁义善良,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碰到问题的时候,总会向孟子请教。而孟子也会非常耐心和气地给他人讲解明白,提供好的建议。

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很分散,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诸侯国中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并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国虽然弱小无法抵御各大诸侯国,却也不能容忍他国来任意欺负自己。但举国上下又实在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最后他们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而国君滕文公认为一味地依靠大国的保护也不是长远之计。况且大国是不会平白无故地义务保护滕国的,它会提出很多的条件。要得到大国的保护就必须答应这些条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让滕国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滕国的人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滕文公就召集所有的大臣来讨论商量强国之计,但是讨论了半天,还是讨论不出好的方法。后来有人就提议请教孟子,于是滕文公就亲自向孟子请教。孟子勉励滕文公,告诉他如果想要国家富强就必须实施仁政。

孟子说:“孔子有个弟子叫颜渊,这个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深得孔子的真传。颜渊就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怎样的人。全天下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滕国把土地宽阔的地方截下来,补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的话,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

孔子在《论语·里仁》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足见,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法。

弘一法师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性情: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缮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善于从别人那里发现优点,并见优思齐,就能够体会到自我不断提升的乐趣。为了适应社会新的要求,我们就应该向他人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善借外智,才能让自己思路开阔,攀上高峰。否则,只能一直停滞不前,慢慢地就会落后于社会。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空间的时候,更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追求美好的心,取长补短的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唯此才能让那些已经被创造的奇迹长久地保持下去。不断追求美好,学习他人的优点,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