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指人而为人,行于世间,问心无愧于天地,俯仰皆心安坦荡,而通向“无愧”境界的正路即是“养吾浩然之气”。不论处于独善其身之时,还是兼济天下之日,“直”都应一以贯之,涵养“浩然之气”。同时,“浩然之气”集“义”所生,并不由偶然之“义”获得,是因义行之积累而成就。成“浩然之气”,无不动心忍性。

——《孟子·尽心上》

释义:

仰头对苍天,自觉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低头问本心,自知与人之交往磊落坦荡而不惭。

点题:

人立于世,能够对得起上天造物之恩德,无愧于与人交往之信义,安然于内心澄明之准则,俯仰于天地之间,胸中自是坦荡泰然,这便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儒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链接: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公孙丑上》——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延伸悦读:

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指人而为人,行于世间,问心无愧于天地,俯仰皆心安坦荡,而通向“无愧”境界的正路即是“养吾浩然之气”。

如何涵养“浩然之气”?

以直而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直”。正直之人必心怀坚定信念,不被富贵声色所诱惑,不因贫穷卑微而动摇,不为权势强力所慑服。不论处于独善其身之时,还是兼济天下之日,“直”都应一以贯之,涵养“浩然之气”。

配义与道。“浩然之气”与“义”与“道”共生共存。孟子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道出了义之于人的重要性。同时,“浩然之气”集“义”所生,并不由偶然之“义”获得,是因义行之积累而成就。

动心忍性。欲成“浩然之气”,必受筋骨之锻造与意志之锤炼,而后使内心震动,而后使性情坚忍,而后使心思通明而澄澈,信实而坦荡。成“浩然之气”,无不动心忍性。

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为人由己而不由人,仁、义、礼、智生于此心,存于此心,得失皆在此心,如有所不得,则应反观内心,察其所不成,然后达其所向。

以正直、义行涵养,以坚忍、自省修炼,方可“养吾浩然之气”,方能俯仰无愧于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