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极和太极

无极和太极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无极和太极古人有对于无极与太极的说法。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极是指天的本体,而太极则是指天的作用。换言之,无极和太极也是不可分开的。《太极图说》的内容如下:自无极而为太极。确立做人的道理,就是说无极、说太极的根本目的。

一、无极和太极

古人有对于无极与太极的说法。无极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一书: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即明,指的是人的认知能力所能到达的势力范围;黑,即幽,指的是人的认知能力无法到达的地方。白,比喻事物现象;黑,比喻事物的本源———本体。“知其白,守其黑” ,意为只有把握住事物存在变化的整体状况,才能算是符合天的本质(为天下式)。符合天(道)的本质,对人来说,就是凸显人的心性。人的心性就是常德,不忒意为不欠缺,所以凸显人的心性就叫“常德不忒” 。凸显了人的心性,就是回归于天的本体(无极)了。复归的复,含有回归之意。复归于无极,就是天人合一。

无极是指天的本体,而太极则是指天的作用。天的本体可简称为道体,天的作用可简称为道用。所谓道体,是指在万事万物背后的能支配万事万物的那种隐秘的存在。而道用,则是指那种隐秘存在的功能作用的表现。道体和道用的关系可用刀来比喻,整把刀体,就是刀的本体;刀刃能切割东西,就是刀的作用。刀的本体和刀的作用是不能分开的,因此是“体用不二” 。由此可以想象,道体和道用也是不能分开的。换言之,无极和太极也是不可分开的。有时候,之所以要将无极、太极分开说,那只是为了说话的方便而已。

人对于天的本质的认识就叫道体观。至于天的作用(太极)是怎样的呢?这就是“生化万物” 。可是,天又是怎样生化万物的呢?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整体性的看法就叫道用观。因此说,所谓太极的内容,就是人的道用观。

img7

周敦颐的《太极图》

(一)古人关于无极、太极的说法

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专门针对太极的表述,这就是《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太极图说》的内容如下: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人要以德配天,与天地合其德,这叫实行人道。实行人道,就是发挥出仁与义来。无极和太极,是指天。研究天的道理,是为了确立关于做人的道理。确立做人的道理,就是说无极、说太极的根本目的。《中庸》的“思知人不可不知天”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关于天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否就是像《太极图》和《太极图说》所表示的那样呢?其实不是的。

早期的道家如老子、庄子,也都是注重有关天的道理的,如《老子》和《庄子》书中所说的内容可说明这个意思。老子和庄子所说的关于天的道理,只限于对天的形而上的本质的认定,说得很抽象。可是,早期的儒家却并不怎么论述有关天的道理。据说孔子曾为《周易》作传,就是《系辞传》,可是这也只是对天道作一些形而上的解说而已。而孟子则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既然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理解天道,那么就不需要运用认识外界事物的方式来探索有关天的道理了。

天道是形而上的存在,所以,对于天道的述说也应是运用形而上的方式。所谓形而上的方式,就是要说得抽象而不能说得太具体。说得太具体是属于对形而下事物的述说方式。假如对形而上的天道作具体的述说,那就是犯了主观臆断、牵强附会的毛病,这样述说的结果,会加深人们对天道的误解误读,无法正确地理解天道实质。上面引述的《太极图说》,说到了五行、五气和四时等内容,《太极图》中又有关于八卦(乾坤)男女的内容,这就是说得太具体的弊病,因而是主观臆断、牵强附会、不可信的。关于这一层意思,现代学者张中行有这样的说法:

周敦颐,他开宋明道学家深钻天人关系的风气之先,画《太极图》,作《太极图说》以说明之。目的是解答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于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生五行,然后化生万物,这由现在看,都是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禅外说禅》)

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话,就把宋明理学家的关于“无极而太极”学说的价值都否定了。对于《太极图》的内容,张中行还说到:

邵雍(康节) ,他于太极之外,又引来八卦,画的图更多,设想更复杂。

(同上)

所谓设想更复杂,就是更加的胡思乱想。理学家对于天道的探索,是希望以有关天的道理来指导人生。天是形而上的存在,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因而有关天的道理是抽象的难于言说的,假如一定要说的话,也只能说得抽象玄虚。因为,我们无法认同宋代理学家关于无极、太极的说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的一种新的说法。

(二)关于无极、太极的新的说法

1 .无极(道的本体)

据说,周敦颐的《太极图》中最上面的一个圆圈是表示无极的,在这里,也用一个圆圈来表示无极。无极,如前所说,是指道、道的本体。那么,圆圈又是什么意思呢?圆圈是象征道(天)的本质状态的一个符号。道(道的本体)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它支配着万物,体现着万物,它是混沌的一个整体,一片恍惚模糊,而又一切圆满无缺。所谓道的本质状态,其实只是人的一种观念、一种感受而已。这种观念或感受,恰如婴儿对于周围世界所能有的那种感受(反应) ,也是一片恍惚模糊的。一个圆圈象征道的圆满无缺,圆圈里面的空白象征道的混沌模糊。总之这里所说的无极,可以说,是指人在无思想状态时,对于不可思议的、支配着万物的道所具有的一种模糊的感受。为了与下面的《太极图》相对应,在这里,我们姑且将这个圆圈命名为《无极图》。

img8

无极图

2 .太极(道的作用)

img9

太极图

对于周敦颐的《太极图》,由于内容有形而下的倾向,无法作出解说,所以这里不采用。这里采用的据说是由宋代道教人物陈抟所创的《先天太极图》。这个太极图,通常又称之为“阴阳鱼” 。这图形好像是一个圆圈之中有两条鱼在互相追尾游动。这个圆圈,如前面所说,指的是无极,象征道的本体。这个圆圈之中的图像就象征道的作用。道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化生万物。关于道化生万物的论述,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如:

道生万物。

天地者,万物之母。这就是指道的作用。可是,只说道化生万物并不全面,道的作用并非仅是化生万物,而且还要“毁灭”万物。因此全面的说法应该是:道的作用包括化生和毁灭两个方面。道的化生的作用可叫做阳,道的毁灭作用可叫做阴。总的来说,道对万物所起的作用就是“阴阳” 。《周易·系辞传》这样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的作用和阳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体现了道的存在。这个太极图就象征道的化生和毁灭的两方面的作用。天地万物在不断地被产生着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不断地被消亡着,这叫有生必有灭,万物并不是一味的只有生而没有灭,或只有灭而没有生。万物都处在不停地变有或变无的变易之中,任何事物都会经过无中生有,有而变无的变易过程,这变易就是道的作用,或说是道的力量的作用。道的这种能使万物变易的作用和力量,就叫做太极。说无极,是指道的本体,说太极,是指道的作用,本体和作用本是一回事不可分开,这叫“体用不二” ,所以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本无极” 。

前面曾说,无极,代表人在无思想状态时关于道的一种感受,那么,对太极来说,则可以说是人在思辨之后对于“道生万物”之说的一个总体的认识。《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万物抱阳而负阴。

这句话就是指对事物现象的一种总体认识(也就是对道的总体认识) ,凡所有事物都是这样的,概莫能外。事物由于阳的作用而生,叫抱阳;事物由于阴的作用而灭,叫负阴。阳的作用对于本事物来说,叫相生;阴的作用,对本事物来说,叫相克。万物都处在与道的力量相生相克的阴阳作用之中。对于万物来说,道的相生相克的力量就存在于每个事物的本身之中。人对于道的总体认识是由思辨而来,可是,这总体认识本身却是不能思辨的。老子这样说:

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是指人对道浑然不分辨的混沌状态;有名,是指人有了道能化生万物这个印象后的一种心理状态。不过,这种印象也是模糊抽象的。

道的相生相克的作用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两种作用的力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犹如角斗一般作用于该事物身上。直至该事物所具有的相生力量完全丧失为止。该事物所具有的相生力量是该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这个力量不存在了,那么,该事物也随着消亡了。该事物的消亡,也就是道对该事物的相克力量完全胜利之时。对于这种情况可用下面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例如房子,使房子形成和存在的各种因素,如建造意图、建造的牢固程度、维修保养等都是属于相生的力量,而使房子损坏和毁灭的各种因素,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为的作用等就属于相克的力量,房子的存在或消失就决定于这种相生相克的作用。

以上所说的是道的具有生灭作用的一个特点。

除了上述的特点之外,道的生灭作用还有如下一个特点:某种道的作用,不仅既可看做生的作用,同时又可看做是灭的作用,同样,既可看做是灭的作用,同时又可看作是生的作用。换句话说,同一种道的作用,对此事物来说,是一种生的作用,可是,假如对叧一种事物来说,却又是一种灭的作用。比如,岩石因风化而变成泥沙。这风化是道的作用,这作用假如对岩石来说,就是灭的力量,而对泥沙来说,则就是生的力量。这个道理,就叫做:

万物成于此而毁于彼,毁于此而成于彼。

(《庄子·齐物论》)

万物在不断生灭着,这生灭的变化,就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形式和存在过程。具有阴阳鱼图像的太极图,就象征着万事万物的这种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状态,其实也就是人对于道的作用的一个印象。

对于道对事物的阴阳生克的作用,庄子有时称为成与毁、盈与损,而佛家则称为生灭法,儒家有时则称为阴阳。下面介绍几条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论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见《华严经偈》)

诸行无常,意为万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之所以会变化,是由于生与灭的两种力量在作用着。

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系辞传》)

阴阳,指道对事物的相生和相克的两种作用;不测,指事物的变化的神秘性;神,指道的作用、力量是神妙莫测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黄帝内经》)

这里的生杀,就是上面的生灭,都是指道的作用。上面所引的三段话,其意思都差不多。中医学说中有关于阴阳的说法,如“阴阳调和” 、 “阴虚、阳虚、阴亢、阳亢”等,与这里所说的太极的阴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相混淆。

总之,太极是指道对万物的生和灭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个作用,才造成了事物千变万化的世间现象。老子这样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作这样的解读:道,指无极;一指太极。道生一,意为由对无极的认知状态进到对太极的认知状态。二是指太极的两个作用,即阴阳;三是指多。一生二,意为道有阴阳的能力;二生三,意为万事万物都在进行阴阳变化;三生万物,意为由于万事万物的阴阳变化构成了世间事物纷纭繁复的存在状态。

天道有对事物进行生杀(阴阳生克)作用的力量,人都会对天道怀有敬畏之心,其原因就在于天道有这种力量。能生,就不得不敬,能杀,就不得不畏。只要心中有一个关于天道的概念,就不免会有这种敬畏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