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创新学是一个内在的整体

全面创新学是一个内在的整体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创新的整体性在不同的时空呈现为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特征:一是在历史演变中是由横向创新活动与纵向创新过程交互/反馈作用形成的创新平台的“依次交替”构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二是在创新活动中“五大门类学科”同时存在和同时变发构成的“飞鸟模型”;三是在纵向创新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交互/反馈作用构成的一个“反馈圆环”。

全面创新的整体性在不同的时空呈现为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特征:一是在历史(“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马克思恩格斯语)演变中是由横向创新活动与纵向创新过程交互/反馈作用形成的创新平台的“依次交替”构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二是在创新活动中“五大门类学科”同时存在和同时变发构成的“飞鸟模型”;三是在纵向创新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交互/反馈作用构成的一个“反馈圆环”(见图8-12)。

图8-12 全面创新学的“三维立体网络模型”示意图

如图8-12所揭示的全面创新学具有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呈现了主体性和整体性,即通过人类的创新活动实现的整合效应。由横向创新活动与纵向创新过程之间的交互/反馈作用形成为创新平台,而时代(时期)的“依次交替”就是创新平台的依次更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的“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1],从而实现着可持续创新并驱动着“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或者“五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全面创新学即全面认识论(包括横向上的自然物质认识论、人文精神认识论、社会交往认识论、客观知识认识论、虚拟认识论和纵向上的科学认识论、技术认识论以及驱动“五个世界”变发中的再认识)由“人通过人的劳动”的交互/反馈作用形成为一个内在的整体。

全面创新学的“飞鸟模型”,是在横向创新活动中,自然物质(产品)创新学、人文精神创新学、社会交往(服务)创新学、客观知识创新学、虚拟创新学“五大门类学科”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发,构成为一个“飞鸟模型”(见图8-13)。

图8-13 全面创新学的“飞鸟模型”示意图

如图8-13所示,现实活动中的全面创新学,类似于一个展翅高飞的鸟。飞鸟的头部喻为人文精神创新学,其驱体为自然物质(产品)创新学,尾部为社会交往(服务)创新学,客观知识创新学和虚拟创新学分别为两翼。显然,横向创新活动是在人文精神创新学的指导和社会交往创新学的服务调控下,以自然物质创新为主导的客观知识创新学与虚拟创新学共同参与并相互协同的整合效应。因此,全面创新学这只“鸟”要飞得好、飞得快、飞得高取决于“五大门类学科”的同时发展及其整合的程度。其中尤以“两翼”——知识创新即回答是什么、如何做的知识创新和虚拟创新如虚拟模型、网络通讯、计算机集成制造、仿真技术等——更具关键性意义。

全面创新学的反馈圆环模型,即指纵向创新过程中各个阶段(或环节)之间形成的反馈圆环模型(见图8-14)。

图8-14 全面创新学的“反馈圆环模型”示意图

如图8-14所示,纵向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或环节之间形成一个反馈圆环。正如复杂性思维的创立者E·莫兰指出的,“所有的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是受到作用者又是施加作用者,既是通过中介而存在的又是直接存在的。我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能认识部分,同样地,不特别地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2]这就是复杂性思维中的“回归环路原则”或“反馈圆环原则”。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思维中的因果分割论或“前因后果”论。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页。

[2]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2页或第180-1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