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赚一块钱的智慧

赚一块钱的智慧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增长不盈利不行,只盈利不增长同样不行,阿里巴巴今年“只赚一块钱”,是基于增长基础之上的盈利,一块钱有丰富的含义。这并不是说马云急着等这一块钱用,而是它意味着阿里巴巴开始进入盈利状态,这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2002年10月,阿里巴巴提前实现了年度目标:盈利一块钱;该年年底,阿里巴巴的盈利已经超过7位数。

只增长不盈利不行,只盈利不增长同样不行,阿里巴巴今年(2002年)“只赚一块钱”,是基于增长基础之上的盈利,一块钱有丰富的含义。[6]

2000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然而,成立将近一年的阿里巴巴却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迎来新的转折点。它虽然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却身处一片寒冷之中。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政策的失误,刚获得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投资的阿里巴巴疯狂地到处设立办事处和机构,花重金在海内外招聘各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等到马云意识到政策有误时,阿里巴巴账面只剩下400万美元,已经不够网站半年的运营。而此时的阿里巴巴却仍然没有提出盈利模式和计划。当时公司每月都要开董事会,结论往往是:阿里巴巴的方向是对的,但再做几个月如果还不成功,就砍掉网站。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马云仍不着急去赚钱。其实他并非不着急,而是始终认为,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他希望阿里巴巴先稳定下来,把信息流做好、做大,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到那时再谈盈利。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进入非常良好的运营状态,员工从2000年的100多名增加到2001年的200多名。在这时,马云才开始考虑盈利的事情。2002年初,他和阿里巴巴的COO(首席运营官)关明生坐在一起讨论阿里巴巴2002年的目标。关明生想了好一会,提出一个目标:2002年阿里巴巴要实现全面收支平衡。

马云提出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2002年,阿里巴巴要赚一块钱!

但即使是赚一块钱,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计划。那时正在销售部担负重任的孙彤宇觉得马云疯了,因为他身在销售部第一线,很明白这个目标离当时公司的现状有多远的距离。但是,马云坚持这个想法,为此他甚至还跟同事们打赌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

一块钱,在当下的社会中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谈不上重要,但是对当时的马云来说,它却真的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马云急着等这一块钱用,而是它意味着阿里巴巴开始进入盈利状态,这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巩固网站基础的同时,开始替企业架设站点,不断推广网站,不断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强化网上交易市场的服务项目功能,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大量中小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想方设法活跃阿里巴巴的市场平台。

据统计,在2002年10月份前,阿里巴巴每月页面浏览量已达到5000万次,信息库存买卖类商业机会信息超过了50万条,每天新增买卖信息3000条左右,每月询盘数超过30万个。

2002年10月,阿里巴巴提前实现了年度目标:盈利一块钱;该年年底,阿里巴巴的盈利已经超过7位数。

十多年后的今天,阿里巴巴的“盈利一块钱”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它说明的不是阿里巴巴如何实现一块钱的盈利,而是马云如何借助“一块钱”这个符号使阿里巴巴从亏损状态扭转为盈利状态,并从此走出阴霾。盈利一块钱的“马式”理论背后是马云对于企业盈利的一种合理的态度,赚钱与做企业并不总是一对同义词,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很重要。马云实际上把这两者区分得很明显,“盈利一块钱”理论是他把赚钱与做企业两者结合起来的巧妙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