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力与创业家生命周期

创业力与创业家生命周期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创业主体的绩效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企业在向不同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临界“危机点”。组织创业力与个人创业力最明显的区别是组织创业力内涵中存在明确的组织结构。在成熟期,企业成长曲线的斜率变小,但是,创业力曲线斜率发生逆转,创业力下降,最后低于企业成长曲线。

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创业主体的绩效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单单从创业者能力的角度去理解,似乎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创业活动中,潜在着一种非物质的因素,这种因素体现了创业者、资源与机会之间的契合关系,影响着资源与能力在创业活动中的效果,这就是创造力。有人认为,追求成功的欲望、创新和冒险精神、创业者的能力、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是创业力的来源,[1]如果真是这样,创业家就可以批量生产了。创业是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关系的性质与质量是理解其绩效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创业力产生的基因。因此,对于创业力的理解应该建立在社会互动的视角之上,而不是那些像机械部件一样的东西。

创业力虽然最终会体现在竞争力上,但创业力不同于竞争力,如前所述,创业活动是指特定情景之下的创新性突破,创业力则是在这种超越与创新的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能力。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企业在向不同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临界“危机点”。如何成功地处理、平稳地渡过临界危机点,是对创业者的重大考验。[2]因此,创业力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力量。

alt

图表7-1 组织生命周期阶段

创业活动不是创业者自己的活动,它是以创业者为主角的一部舞台表演剧,参与这场表演的各个层面都会对表演的效果产生影响。创业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层次创业力、组织层次创业力与社会层次创业力,只有在三个层次互相支撑的条件下,创业家才能获得所期望的绩效。

(1)个人创业力,指创业者个人所具备的创业能力,个人对创业成功的渴望、个人可以利用的资源、个人的素质与能力等是基本体现。

(2)组织创业力,组织创业有四种类型:持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市场、组织年轻化、战略更新、重新定义事业领域。组织创业力与个人创业力最明显的区别是组织创业力内涵中存在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过组织的激励、创新和变革,组织内部的整体的资源与能力,包括单个个体的创业能力被融合、重组,确保组织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3)社会创业力,创业活动是社会性的,创业者自顾自的活动并不是创业,而是游戏。社会创业力的内涵包括了个体创业力和组织创业力,但是其涵义更为广泛。它更多的是指创业文化的构设、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创业环境的建设、创业政策的设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布局的科学化、创业资源的积蓄等等,这一切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

创业力是一种文化力,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案例都充分说明,创业精神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源。在我们所关注的创业家中,90%以上都是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拼搏才取得成功的,支撑他们不断求索的恰恰是对事业的执著,对成功的渴望,对社会的责任,对困难的坚韧。宁波现代企业家队伍崛起的原因诸多,然而,其关键因素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之精华与宁波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机“融合”,形成了那种始终能够在风雨中执著追求、开拓创新,并不断给予自己企业和宁波经济以强大生命力的宁波现代企业家精神。[3]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企业家问题的专家迈克尔教授认为,一个民族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一种成就动机,有成就感,民族才能发展,民族的这种动机集中体现在企业家身上;企业家起来了,民族经济也就发展了。阿里巴巴的马云说: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应该呼唤企业家的梦想、理想、价值观。所以,培养创业家的策略重点应该落实到文化层面,落实到涵育创业者的“成就动机”之上。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特质的创业力。随着创业力特质和大小的变化,创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效用是不同的。因此,从时间维度分析,创业力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地演化变迁和调整,以不断保持持续竟争优势。[4]吴磊、顾桥(2001)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构建了如下模型用以阐释创业力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alt

图表7-2 创业力与企业成长关系曲线(1)

alt

图表7-3 创业力与企业成长关系曲线(2)

对这两幅图的解释如下:

始创期企业创业力水平大于零。因为任何创业者的创业力在创业之初与创业企业相比都有存量,因此创业力曲线位于企业成长曲线的上方。在始创期企业成长曲线斜率较小,意味着企业发展较艰难。创业力曲线斜率变化较大,一般在始创期创业力曲线下降较快,因为创业者选定了创业方向后,其他许多创业机会将不得不放弃,创业资源的组合也有特别的限制,导致创业力曲线的快速下降,但是仍然位于企业成长曲线的上方。

在成长期,创业力指数经过初期下降后,迅速上升,并且始终位于创业企业成长曲线的上方。企业成长曲线斜率也增大,表示企业成长经历艰难以后迎来较快的增长。创业力曲线斜率较之企业成长曲线斜率为小,表示创业力与企业的成长速度相比,增长速度较慢,因为本阶段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同时创业者对于各种业务已经比较熟悉,学习和资源组合的边际效益下降,但是本阶段创业力依然总体增加。在成长期的后期,企业成长曲线与创业力曲线迅速接近,表示企业的成长已经达到创业力作用范围的顶端,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企业失控和创业者力不从心的现象。

在成熟期,企业成长曲线的斜率变小,但是,创业力曲线斜率发生逆转,创业力下降,最后低于企业成长曲线。这表明企业经历成长期的快速成长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创业力由于刚性的原因而下降。此时如果创业者不加快学习或是变革组织进行创新的话,企业将会出现成长或者生存危机,企业将步入衰退期。若企业在发展停滞时成功地进行了再创业,通过能力与资源的重新组合再次提升创业力,那么企业将进入持续发展期。

以上成果为创业力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虽然对于创业力指数的具体内涵没有明确阐释,但对于创业力内涵及其层次的有关解释为设计创业力指数提供了参考框架。

企业与社会层次的创业力内涵最终要通过创业家去表现,创业家与社会的创业梦想则要借助于企业去承载,而创业家的动机,更为明确的表述是创业家精神是决定创业绩效的核心因素,因此,创业力指数的设计应当以创业家精神为核心线索,组织与社会层面的考量同样应当回应这个主题。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提出的创业过程模型,对创业力指数提出如下构想,如图表7-5。

alt

图表7-4 创业过程的蒂蒙斯模型

创业力指数包括3个二级指标(创业者、商机和资源)和9个三级指标(认知、技能、品质、接受、创造、转换、规模、成本、质量)。

创业家的角色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据杨德林(2005)的研究,高技术企业的创业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扮演4个角色:创业者角色、师傅型管理者角色、组织建立者角色和导师角色,并且随着企业所属的成长阶段的变化,创业家的角色也要随之相应转换。[5]与创业家角色转化的规律相对应,通过对总裁的管理生命周期的解读,可以发现:创业家在企业不同阶段的利益关注点及用以维护这种利益关注的手段有显著差异。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者逐渐具体的创业事物中脱离出来,创业家的关注点不再是企业的增长,而是某些光环与社会影响力。

alt

图表7-5 创业力指数内涵

成熟只不过是死亡的代名词。当创业家开始采用麦肯锡7S框架制定稳定的企业系统的时候,企业的创业力就被穿上了沉重的枷锁。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维尼(RiehardA. Daveni)提出超强竞争理论(Hypercompetition),认为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种优势迅速崛起并快速消失的环境,战略目标是打破现状,透过市场的破坏,即破坏的远见、破坏的能力和破坏的战术,发现并建立暂时的优势,维持企业的动能。麦肯锡7S的框架适合建立相对静态的战略体系,但不利于创造与保持企业创业力所需要的动能。新7S框架关心的则是能够保持企业动态发展的四个关键目标:打破现状、创造暂时优势、掌握主动、维持企业发展的动能。

电影《赤壁》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欲望使人年轻。这句话和道格拉斯在电影《华尔街》里所说的“贪婪是件好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创业家的欲望是决定企业创业导向的主要因素,没有强烈欲望的创业者一定不能取得成功,丧失欲望的创业家将把企业引向死亡。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欲望”的内涵,烧香拜佛同样是一种欲望的表现,但不利于人的进步。企业的成功会是创业者的欲望发生转变,对增长与获利的追求逐渐为一种近似虚伪的社会性追求所取代。而这种看似建立在更高层次上的欲望对于企业产生的是阻力,而非动力,因为能够推动企业这种群体性组织发展的只有一般性的、没有掺杂个人情感的欲望。与此相对应的是,创业家逐渐以师傅或导师的角色设计与维系企业创业系统的运营,权力控制成为创业者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创业力逐渐演化为控制力,企业的创业精神逐渐被复杂的控制体系束缚。

alt

图表7-6 麦肯锡7S与新7S对照图[6]

图表7-7 总裁的管理生命周期[7]

因此,创业者的自我调适是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结果,当企业渡过生存难关及成长的高速期之后,创业家更像是一个社会工作者,而不再是具有强烈侵占欲望的创业尖兵。社会的发展需要创业家沿着这条路径前进,否则社会秩序将会因为创业者们疯狂的攻取而变得混乱。但社会的发展需要保持创业家团队的延续,当一批人逐渐成熟的时候,需要另外一批“后生”辈的创业者鼓起社会的“贪婪”。这种角色的安排似乎充满了矛盾,但却是现代市场经济造成的现实格局。对于已经渐趋成熟的创业家,则需要引导其建立保持企业创业力的“动能”,形成达维尼(Richard A. Diaveni)所提出的新7S结构。所以,在设计培养创业家队伍的策略时,对于创业家欲望及企业欲望的引导与培育是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