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活动中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的核心是服务,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供需双方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就是其功能所在。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一、就业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主要依靠市场自身来优化、选择和配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学生就业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有:

1.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必然会在各地区、各生产部门、各企业之间流动。要做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除国家宏观指导之外,还要有劳动力市场来提供劳动力的供求信息,并使劳动力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缔结劳动契约。

2.有利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有效的比例实行结合

如果仅有生产资料由市场调节,而劳动力不由市场调节,就难以实现两者的一定技术构成比例,结果不是生产资料浪费,就是劳动力浪费。只有劳动和生产资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结合,才能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可促使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劳动力市场,让劳动者了解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可推动劳动者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大学生就业市场具备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但其功能及作用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活动中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的核心是服务,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供需双方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就是其功能所在。具体讲,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以下功能:

(一)交易功能

大学生就业市场既然是大学生就业交流的场所,那么,其首要功能便是通过市场实现大学生的交易,使无形的大学生资源转化为有形的货币(工资)表现形式,并通过交易,实现大学生资源的使用价值,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实现其价值。为确保这一功能的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应提供交易机会和中介服务,同时应具备咨询、评估、登记、仲裁等条件,并为交易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服务功能

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为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才直接服务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保证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对就业协议书的签订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等。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功能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可以据此尽快地了解掌握有关就业工作的具体要求,获得必要的就业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依章行事,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避免盲目地奔波和经济上的额外负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招聘大学生,针对性强,方便、快捷,同时也节约资金。

(三)调节功能

由于参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对集中,使得供需双方有着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余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希望挑选到本单位急需的人才,大学生同样希望选择一个既适合自己的发展又能发挥个人专业特长的单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相对集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去洽谈应聘,充分展现个人的基本功底和综合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会成为影响改变用人单位初衷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四)协调管理功能

大学生就业市场根据相关法规和交易惯例,制订市场管理办法,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使其运行规范化、科学化;组织用人单位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招聘活动,要求进入市场的大学生遵循交易规则,规范自己的择业活动,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现出协调和管理功能。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作用

(一)通过双向选择实现择业和择人

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具有自我支配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意愿和市场信息,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具有按照工作需要选择人才的权利。两者的择业和择人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来实现。

(二)利用两个规律调节人才活动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人力资源的配置受价值规律和供需规律的调控。大学生主要依据人才价格信息、个人与职业匹配、人才就业竞争情况来决定到哪个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则是根据工作要求、经营状况、社会平均人才价格来决定对人才的录用。两个规律影响人才价格高低和人才市场竞争强弱,从而决定人才的组合和配置,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不例外。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取胜的直接原因就是自身的竞争实力,当竞争实力较弱时,就业相对来说就会出现困难,甚至会被淘汰出局。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意向,大学生不断学习和补充各种知识,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近几年高校出现的“考证热”、“考研热”等都与用人单位择人标准不断升级有关。可以说,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求知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市场作用也使用人单位的竞争更加激烈,不见硝烟的“人才战”已经打响,能否网罗优秀人才,能否保证人才不流失,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逐步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机制。

(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导航

近几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各省也陆续公布了省属高校就业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考生以此为依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填报志愿;高等学校则以此为警钟,反思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增强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的“十八个挂钩”,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

(一)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大学生资源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没有条块分割,没有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

2.开放性原则。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就大学生资源而言,应该允许大学生自由进出人力资源市场,不应设有学校和地区限制。

3.竞争性原则。大学生资源价格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实行竞争性原则可以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社会资源实现动态平衡。

4.有序性原则。市场体系的有序状态包括市场环境规范化和市场主体遵循统一的市场规范2个方面的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构建

理想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如图2-1所示

img1

图2-1 理想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中的关系

(1)大学生就业市场、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社会人力资源市场都是在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下,进行市场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市场建设与营运。

(2)大学生就业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3)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多种机制直接进行“自主选择”。

(4)政府不再是市场的主办者,高校为主体双方提供各种服务。

(5)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式多样化,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

(6)大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相互联系,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信息交流,共同发展。

(7)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中也会存在大学生求职,大学生就业市场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相互补充,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

(四)未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目标展望

1.市场形式多样化

就业不再局限于国有单位,凡是有工作、有收入就视为就业,此时就业只区分两种类型,即全职和兼职。

2.市场规则法制化

就业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法规来保护和约束,随便违约或不按程序办事将行不通或受处罚。

3.就业渠道多元化

毕业生就业除学校这一主渠道外,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服务手段现代

服务手段现代化为大学生提供人性化的、高效率的便捷服务。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服务的效率,也使就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将职业培训机构和失业保险服务合并办公,并与社会上的其他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求职者和用人机构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服务内容从过去单纯的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拓宽到为求职者提供学习和培训方面的服务。

6.服务职业化

我国各高校需要提高学生对求职辅导的参与程度,求职辅导要深入基层,辅导员必须掌握求职辅导能力,避免求职辅导泛泛而谈,还应该设立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以可量化的就业结果为依据进行考评,各高校可以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考核求职辅导工作,从而全面监督和考核就业教育的改进。

五、校园招聘活动的组织

校园招聘是指合法的用人单位通过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举办的各种招聘高校大学生的活动。

(一)校园招聘活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招聘会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其服务大学生就业职能的发挥不够充分。校园招聘按规模大小可分为:综合大学双选会和小型专场招聘会。

1.综合性双选会

综合性双选会具有规模大、壁垒少、选择面广等优势,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整合大学生就业资源上仍显捉襟见肘。一是安全隐患制约双选会的规模和成效。综合性双选会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这种集中统一的双选会形式由于参会学生人数众多(个别双选会参会学生超过万人),组织单位运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规避意外事故发生,主办单位有意识地控制参会单位数量,从而限制了双选会的规模,也影响了双选会的成效。同时参会单位准入资格审核难度大。参会单位中既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也有三资、民营等企业。行业覆盖广,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既有本地企业,也有外地企业。尽管组织者在企业资质审核程序上采取了相关措施,但受人手、经费等限制,不能排除个别运营不规范的企业或借招聘名义进行企业宣传的单位参与招聘,从而导致参会单位质量良莠不齐,增大了大学生择业就业难度。

2.小型专场招聘会

小型专场招聘会属于订定单招聘,根据所需,寻求所用,避免了供需双方在双向选择中面临多元选择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缺陷,最大的弊端就是成本与效果不对称,由于就业市场发育明显滞后,人才需求信息没有规范的交流渠道,就业市场有效信息不畅,小型专场招聘会的参会单位单一,应聘学生专业较为单一,在解决就业高峰形势下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是烛火微茫。学校在组织专场招聘会时涉及场地安排、会务服务、人员接待等一系列事务,必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组织的专场招聘越多,投入越大。显然,小型专场招聘在大学生就业中不够高效。

(二)招聘主体资格审查

审查参加校园招聘用人单位的合法性要求招聘用人单位出具相关材料;社会中介机构代理招聘应出具委托文件;查验招聘人员身份;查验信息的真实性和招聘方式的正当性。

(三)校园招聘的形式

1.按校园招聘活动载体分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校园供需见面会作为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一成不变地保存下去,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而发展。高校除了组织现场招聘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随着各个有关职能部门的进一步协调和合作,网络招聘也将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一个新途径。

2.按参加单位数量多少分类:大型、中型、小型、专场。未来校园供需见面会会出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局面:既有全校规模的大型招聘,也有小型的专场招聘;既有多家单位的联合招聘,也有单一单位的独立招聘。从供需见面会的组织和效果角度来看,今后,校园招聘中将会出现更多的同地区、同行业和同部门的招聘。

3.按用人单位行业类别分类:综合类和行业类。

4.按校园招聘组织单位类别分类:学校主办或高校联办、行业协会主办、公共服务机构主办、人才中介组织主办、企业集团主办。

5.按招聘信息来源形式分类:来函、来电、来访。

(四)校园招聘活动的特点、基本模式和组织方法

1.大型校园招聘会

(1)特点:综合性、数量多、双方选择大、竞争激烈。

(2)组织工作: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会务)准备。

(3)注意事项:部门协调、单位合法审核、安全工作、会场人员调控、细节问题。

2.校园专场招聘会

(1)特点:独家、针对性强、吸力强、签约率高。

(2)组织工作: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会务)准备。

(3)注意事项:服务个性化、资格审查、设备调试、面试考试场地、安全工作。

3.校园网络招聘会

(1)特点:规模灵活、快捷方便、成本低、网上与网下结合。

(2)组织工作:资格审查→信息发布→电子简历→投递和筛选→网络面试→签约。

(3)注意事项:设备安全、技术系统完善、资格审查、信息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