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识和智慧的价值

知识和智慧的价值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知识和智慧的价值1.知识是人创造的产品在上节中,扼要地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与发明以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传统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智慧的培养。即由于更新换代,原有的包含知识与智慧的产品会部分甚至完全失去价值。

第三节 知识和智慧的价值

1.知识是人创造的产品

在上节中,扼要地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与发明以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果要问,这些科学发现与发明是什么,我们可一言以蔽之:它们是知识。那么,知识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毛泽东对此曾界定:“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8]毛泽东关于哲学的概括是十分精辟的,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知识与智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是不同的范畴,正如知识不等于力量一样。智慧,现在一般叫做智力,它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人智慧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深刻性、正确性和完整性的程度上,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智慧与知识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智慧是获取知识的前提,而知识又是发展智慧的条件。只有具有一定智慧的人才可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掌握的知识越多,对智慧的发展起的促进作用越大;智力水平越高,则越容易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甚至于创新知识。低智慧人和高智慧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能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知识,而后者能创造新知识。

2.知识和智慧的本质与作用

知识和智慧分别属于认识和思维的范畴。就本质来说,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属性。但是,它们又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存在于主体(如人的经验),也可以存在于客体(如图书、报纸、仪器设备等)。然而,智慧只能存在于主体,即人的大脑之中。有关研究表明,智慧的高低并不总是与人的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也就是说,知识多的人,不一定智慧高,而且知识与智慧的发展多半是不同步的。一般地说,人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充实,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加,随着阅历的加深而丰富。但是,智慧的开发有敏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也就是说,到了一定年龄,其智慧就不再增加了。

知识和智慧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作用都是通过认识的主体——人来实现的。智慧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知识如果离开了人这个能动的载体,那么即便是最新的知识也发挥不了作用。我们以上所介绍的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他们既是最有知识的人,同时又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们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正是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育是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开发智慧的任务。传统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智慧的培养。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由此看来,大学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智慧放在首位,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才能把人类历史推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3.知识和智慧的价值的特殊性

日本堺屋太一曾对知识与智慧的价值下了一个严格定义:“反映社会结构和社会主观意识,被社会所承认的带有创造性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9]。简单地说,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就是用知识与智慧创造出来的价值。例如,艺术家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体现知识与智慧的价值。以此类推,设计家、工程师、计算机专家等,也都是通过他们研究或设计的产品而体现知识与智慧的价值,亦即自身的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与成本相一致,并且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在商品社会中,一切产品的价值无不遵守这个规律。但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并不与劳动价值相同,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①流动性。即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是不稳定的,其价值与生产成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围绕着成本而上下波动,但却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难以量化而具有很大的流动性。②主观意识性。“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是通过社会上一定范围的人的主观意识即社会的主观意识产生的”,“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主观意识的领域里,知识和智慧才具有它本身的价值”[10]。例如,一条领带本来可卖2 000元,但由于样式已不再流行,不得不削价处理,只卖100元。很显然,领带的成本和价值并没有改变,它之所以降价是由于人们的欣赏趣味即主观意识发生了变化。③失效性。即由于更新换代,原有的包含知识与智慧的产品会部分甚至完全失去价值。例如,电子管收音机和电唱机本来是人类知识与智慧创造的产品,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风靡一时,是颇具价值的电子产品。但是,后来又发明了半导体收音机和收录机,它们是新一代产品,具有体积小、功效强的特点。所以,原来的电子管收音机和电唱机,尽管它们仍然还是人类智慧发明的成果,但是却失去了价值。这种情况,在技术革命的今天是屡见不鲜的。

4.“知识激增”导致信息化社会

堺屋太一认为,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价值社会”,这种“新社会”即将诞生。但是,我偏向于用“信息化社会”来概括未来的社会,虽然知识也是信息,但信息比知识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和更深刻。

今天,人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知识不断骤增,同时又不断被淘汰。据统计,300余年以来,世界上90多个国家共登记专利2 000万项,仅美国就占400万项,居世界第一位。现在,每年的科技发明专利以30万~40万项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天约有1 000项专利产生。另外,作为知识主要载体的文字信息也激剧增长。如1750年,全世界出版的科学期刊只有10种左右,19世纪初达到100种左右,19世纪中叶约有1 000种,1900年达到10 000种,到了1965年就突破了10万种,而且之后仍以每年1 500种的速度递增。知识激剧增加,“知识激增”的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化社会是从工业化社会发展起来的,但它决不是工业社会的延续。它不是社会的个别领域发生变化,而是整个社会面貌发生变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信息化社会中,创造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从事创造的人,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在信息化社会里,具有高超技术水平的优秀的知识产品制造者将比今天多得多,知识产品的生产在商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迅速提高,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知识密集型生产的过渡。总之,信息化社会不仅是继续出现伟大发明的社会,而且也是知识产品不断改良、重新组合和更新的社会,是充分享受和应用知识和智慧的社会。

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点是信息特别发达。“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信息网络化、高速化和普及化。“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节奏加快了,劳动强度减轻了,时间过剩了,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了。所以,有人干脆把地球叫做“地球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