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靠什么保障民众“菜篮子”安全

靠什么保障民众“菜篮子”安全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靠什么保障民众“菜篮子”安全钟小春[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抓好“菜篮子”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篮子”产品,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市政府批准郑州市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流通中心,并安排50个编制,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靠什么保障民众“菜篮子”安全

钟小春

(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局市场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抓好“菜篮子”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篮子”产品,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介绍郑州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基本经验,值得赣州借鉴。

[关键词]市场准入;保障;安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流通、安全性消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菜篮子”数量和质量的安全,我们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全国典型——河南郑州学习考察。

1郑州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基本情况及经验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现辖6县、6区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及郑东新区,全市面积74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0万亩,总人口716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20.5万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5亿元、财政收入20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559元。2003年至今,市政府先后启动了蔬菜、肉品、水产品和水果等农产品市场准入,成效显著。2007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城市例行监测,郑州市蔬菜合格率由2003年的75%上升到97%,猪肉中“瘦肉精”检出率和磺胺类药物分别由11.25%、20%降低至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检出率由15%降低至零,三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郑州也成为了被全国学习的典型,在2007年2月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受到吴仪副总理的高度评价。

1.1党政重视,保障先行

郑州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市重点实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把“搞好农产品市场准入,让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列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由14个局委组成的“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政府批准郑州市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流通中心,并安排50个编制,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2005年、2006年两年以市重点项目的形式,投资4761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资1530万元),建设了9324平方米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购置了一流的检测设备,能正常开展各种农药、兽药、鱼药残留、重金属元素及多种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各县(市、区)也于2004年全部按要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做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仪器设备,能正常开展工作。除人员工资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市财政预算内专项经费700多万元,2007年安排了800多万元。

1.2分步实施,逐项突破

2003年郑州市政府授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启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几年来,本着“先易后难、先常规后特殊、先大宗后个别、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从蔬菜开始,逐步向肉、禽、蛋、鱼、瓜、果、奶等农产品延伸。2003年在市区首先实行蔬菜市场准入,2004年实行猪肉市场准入,2005年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2006年对前三年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2007年实行水果市场准入。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食用农产品实行了规范的市场准入。

1.3两级三层,层层检测

郑州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完善了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等企业自检,市、县农产品检测机构抽检,以及执法人员复检的三层检测。特别是以安排公益性岗位的形式,由财政负担工资,聘用了155名下岗职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进驻全市101个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上50个正式编制人员、3部快速检测车、6个执法大队,郑州市区每天有205人在农产品市场和超市,分片分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监控。此外,市里统一对经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市、县两级为132个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室。

1.4实行“三制”,务求实效

一是实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通报制度。2003年至今,每天在郑州晚报、河南电视台等固定栏目公布当天全市批发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每月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的例行监测结果,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的名义向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通报。二是实行农产品销售摊位(专柜)信息公示制。全市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连锁店在摊位(专柜)的显著位置悬挂农产品标示牌,每天如实标明农产品品种、产地、合格证明以及自检结果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农产品抽检督察制。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每天出动3支执法队、20多人、5台农产品安全检测执法车,对派驻的155名检测员工作进行督查,对市区农产品进行有计划地抽检,对企业自检体系运行进行督察,对农残超标或不合格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必要的追踪生产源头。

1.5打扶结合,净化源头

一方面,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治理整顿力度,采取重点检查与全面检查、突击检查与经常性监管相结合的形式,紧紧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006年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县(市、区)政府签订层层责任状。自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安排了2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农产品的奖励,并做到逐年增加。

2郑州经验的启示

2.1只要有“咬定目标不动摇,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一股劲,欠发达地区一样能实现全国率先郑州也是中部欠发达城市。2002年提出“农产品市场准入”这一紧贴民生的重要课题之后,该市四套班子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把它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紧抓不放。每年把“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发布农产品质检日报”列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都增加100万元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项经费的财政预算。这就是政府重视和投入的韧劲。当然,还有农业部门牵头抓总,对全市农产品不厌其烦地检测和执法监管,更需要毅力和劲头。

2.2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民心所向、和谐必需,是政府践行民生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郑州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后,全市民众对市委、市政府及班子领导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作为牵头抓总的市农业局,在全市市直单位行风政风评比中2003年、2004年均排在前三名,2005年第一名,2006年是全市唯一免评单位。今年,社会和群众评价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诚信经营、质量为本、放心消费、安全饮食”的和谐社会氛围。

2.3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与综合执法体系是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关键支撑

郑州经验给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只要有批量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地方,都有检测机构、设备以及人员。整个农产品检测体系覆盖了所有规模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以及宾馆、学校等大型集体食堂。另外,综合执法监督体系健全,仅市级质检中心,就拥有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人员20人,执法巡逻车几部。

2.4信息公开、群众监督、媒体参与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纵观郑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信息公开”这一内核。首先是媒体着力宣传政策法规,增强民众生产、经营和消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其次是网络、电视、报刊、广播每日通报各大市场农产品监测结果,各大市场在显著位置公示检测结果,设置导购动态幕报。最后,通过各种媒体曝光一批违法企业和不合格农产品,监督无害化处理等。

3率先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建议

3.1建议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菜篮子安全

建议将“农产品在江西省率先实行市场准入,保障菜篮子安全”列为全市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实事。组建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农业局,明确农业局牵头抓总,财政、发改委、工商、质监、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首先规范农产品市场。特别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协调规范赣州南北蔬菜水果大市场和五龙蔬菜批发市场,完善检测设施等硬件,消除“脏乱差”现象。2008年率先在市、县中心城区实行大米、蔬菜、水果(特别是脐橙)、畜禽、水产品(以下简称农产品)的市场准入。

3.2建议市编办批准成立赣州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赣州是农业大市,农业执法工作起步很早、做得也不错,但一直没有解决机构编制问题,现江西省设区市都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正式批准成立了机构,甚至有的还是农业局下属副县级内设机构,唯有赣州市还没有正式机构,影响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影响政府履行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为此,建议批准市农业局成立综合执法支队,以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面实时监管。

3.3建议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配强一支检测队伍

赣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10月份已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对200种农产品200多个参数的检测结果具有了法律效力。现还需添置一些仪器和两部功能齐全的流动检测车。一部负责中心城区所有农产品市场每天流动抽检,一台负责对县级无公害基地进行实地抽检。建议市政府参照郑州市经验,以财政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就业人员的形式,由市农业局选聘几十名农产品检测员,经市农业局统一培训后,入驻各大农产品市场和超市。

3.4建议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构建场地、产销对接机制

对大规模种养基地上市农产品,实行条形码包装标识试点。对超市销售农产品突出重点品种,实行条形码包装标识。包装上市的农产品,应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名称、电话和地址,或者加贴有上述内容的标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要加贴或标明标志标识。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各超市建立产销对接关系,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经营企业直接兴办连锁超市、专卖店,开展加工配送或直供等后延服务,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3.5建议全市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宣传网络,增强民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以及政府相关网站等媒体,要免费为农产品市场准入开辟专栏,以便每天公示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和相关形势分析内容。各农产品交易市场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检测信息公示栏及安全消费导购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