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体系的分类方法

创新体系的分类方法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创新体系的分类方法观察创新体系,需要有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创新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技术创新。其次,从世界范围的发展序列来看,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分为原始性创新体系和跟随式创新体系两种类型。

四、创新体系的分类方法

观察创新体系,需要有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国家的权威部门对创新有过分类,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只是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前文指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创新的定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这个定位,需要对创新体系进行重新认识。创新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技术创新。只有按照创新体系的客观规律把分类搞清楚了,同时把自己的情况客观地掌握透彻了,才有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政策。

首先,创新体系就是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中推动进步转型和升级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在结构上,创新体系可以分为创造知识的创新体系和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两大部类。其中,创造知识的创新体系,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基础科学研究层面和技术储备开发层面;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基于社会进化力的原始性创新体系和基于赶超型社会的跟随型创新体系。尽管这两个门类的创新体系是有内在关联性和互动性的,但是,由于目标不同,政策设计、资源投入和绩效衡量的方法应该具有显著的差别。

img5

图2-1 创新体系的分类

创造知识的创新体系,虽然也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起主要作用的主体应该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一些杰出的个人,“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提法不适合这个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创造知识,其中包括一些原创性技术。人才和论文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衡量这个体系绩效的标准是论文数量、论文水平和人才质量,这个体系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预算和社会捐赠。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是数量上的大国,但在能级和水平上属于弱国,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的距离是渐行渐远。

创造知识的创新体系中,进行基础研究的层面大致上就是科学体系,其核心的机制是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争,发表论文和学术著作是主要的工作形式,衡量绩效的主要指标是学术声望,其作用是基础性的,是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的知识源泉。

在欧美,大学和一些私立的及公立的研究机构承担着知识创新的任务。技术储备开发层面,从事的是一些基础性的技术研究,其成效是技术储备的专利。内燃机从样机发明到实用化的过程历经约70年时间,集成电路从发明到规模性使用经历了约50年时间,空调、日光灯、电视机等重大的技术发明从产生到大规模产业化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历史地看,这类创新,往往看不到动员和组织的痕迹,是一些有兴趣或癖好的人或机构完成的,有些出自于大学,有些出自于研究机构,有些出自于个人,还有很多出自于公司,军方对这类创新的贡献也很大,看不到动员和组织的痕迹。

近年来,受到新经济成功的影响,一些人开始组织基础性研究,并为之投资,寄希望于在比较长的未来获得回报。例如,美国高智发明公司,是专门从事专利产业化的投资基金,从欧美募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专门收购冷僻的专利,并组织资源对这些专利进行商业化,期望在未来得到超额回报。英国的英国技术集团也是一个类似的专利产业化机构,专门投资开发并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应用前景的技术,然后通过向相关企业进行技术许可来获得利润。

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是企业着眼于创造新市场或提升自身竞争力而进行的创新,这是本书的重点,后面还要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其主体是企业,衡量这个体系绩效的标准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财富包括国家所取得的财富(主要是税收)、企业所取得的财富(主要是利润)、股东财富(主要是资产增值)、企业雇员所得到的财富(主要是薪酬收入)。技术是这个体系中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经营管理是这个体系的关键,企业家精神是这个体系的灵魂,投融资体系是这个体系的动力,法律条规体系是这个体系运行的保障,市场是这个体系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个体系的运行受国民素质,包括官员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和公众的素质的影响极大,伦理道德规范的水平,最终决定着这个体系的发展水平。

在中国,在顶层设计上缺少创造知识和创造财富的区分,所以在制定政策时目标错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把公共资源用来支持技术研发,而忽视了企业在利用技术创造财富过程中的支持。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运动中,曾经鼓励大学办公司和把研究院所推向市场,让创造知识的主体去承担创造财富的任务,这就是典型的角色错位。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家制定政策时,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范围设定是有缺陷的,由于在创造知识的创新体系中的专家,如院士、教授等,其社会地位是最高的,政府在制定重大的创新政策时,有机会发表建议和意见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和教授,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参与的机会很少,这是我国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的政策针对性不够、绩效不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其次,从世界范围的发展序列来看,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分为原始性创新体系和跟随式创新体系两种类型。原始性创新目前主要出现在欧美,它是欧美社会经历六大运动(参见第四章第二节)后形成的社会进化能力作用的直接结果。原始性创新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里程碑式的创新,是指提供当时世界上没有的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产品或服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蒸汽机望远镜、电动机、电视机、电照明、汽车、电话电报、制冷、飞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等,这些里程碑式的创新没有一样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欧美社会的进化力所进行自组织的结果。二是商业优势导向的创新,是指对已经存在的产品或服务,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或功效、提高可靠性和提升用户体验水平而进行的创新。例如,飞机从螺旋桨式发展到喷气式,电视机从显像管式到液晶式,音响系统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就是这种创新。这些创新和原来的产品和服务相比,在基本功能上是差不多的,但是系统的工作原理、所使用的技术则是全新的。由于新的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成本、品质功效、可靠性和用户体验上具有优势,其市场竞争力就会高出一筹。基于寻求商业优势的创新是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的主要方式,从技术上看,这类创新所使用的技术许多都具有原创的特征。

跟随式创新主要是针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序列而言的,是指没有出现原始性创新的地区,为了提升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企业在已经存在的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以推广运用领域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为主要方式进行的创新。跟随式创新是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形式,因为地球上出现原始创新的几率很小。

在现实社会中,多数企业的创新是在现存的产品或服务领域中进行能够支撑商业运营的创新,其技术的新颖性只要能够满足专利审查的新颖性标准就可以,这个标准的门槛和原始性创新、跟随式创新相比,要求是相对比较低的。跟随式创新,在后进国家和地区有,在先进国家的多数地区也有,只不过在后进国家,这种模式是创新的主要方式。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跟随式创新将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主要形式,偏离这个定位将会受到创新规律的惩罚。在操作上,把跟随式创新做好也颇不容易,能够把跟随式创新做好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实际上,跟随式创新有点像“99+1”理论中的最后一度,只要做得好就会为创造财富和国家转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笔者对创新体系的分类方法,虽然与中国官方和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不一致,这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一种基于历史事实和创新规律的结果。有了科学的分类,才能够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战略措施。

关于政府的角色,在原始性创新和跟随式创新环境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西方国家所具备的原始性创新的环境中,政府主要的角色是要当好“守夜人”,完成创新的任务主要靠社会自组织能力或社会进化力;而在跟随式创新的环境中,政府既要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也要起到推动和组织的作用。这对政府的行政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推动和组织的具体工作,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既要重视“硬”的,也要重视“软”的,既要检查绩效又不能急功近利,要统筹协调创新体系中创造财富的、技术储备的和知识创新的三个方面各归其位,密切配合,这确实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工作。邓小平同志说要“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临“能力不足的危险”。依笔者看来,以财富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对执政党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平台,无论在认识上,在政策制定上,还是在组织推动上,建设财富导向的创新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