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分析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分析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有必要把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进一步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

第5章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

商务模式创新理论把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从传统的广义技术创新中独立出来,这是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重要贡献。根据介观商务模式的基本理论,商务模式创新更多的是关注经过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及其组合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而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则是独立于商务模式创新的狭义的技术创新,它们通常发生在平台环境上,是商务模式的现实前提,它们对商务模式创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需要商务模式创新的配合和协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本章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的重要因素引入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中,应用广义NK模型的方法,建立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对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进行计算机模拟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规律。

5.1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

5.1.1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无论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还是从企业管理的微观实践看,创新的途径有多种,包括熊彼特所归纳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传统上把这5种创新活动统称为技术创新,并被作为一个统一的独立变量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从企业创新管理的角度看,上述5种创新还是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生产技术直接相关,是狭义的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则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归类为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

根据介观商务模式的概念体系,商务模式创新涉及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重新组合。其中核心界面包括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一般而言,市场创新发生在客户界面,涉及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服务、营销传播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与客户直接相关的活动。供应来源创新发生在伙伴界面,涉及供应商选择、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管理和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活动。而组织创新则发生在内部构造上,涉及企业使命、治理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信息管理、价值链管理和企业边界设定与调整等因素和活动。发生在商务模式3个组分中的创新活动必然对商务模式本身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对商务模式而言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综合效应。因此,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涉及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更侧重于在商务模式这一整体框架下的综合效应和涌现行为。

因此,有必要把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进一步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其中技术创新包含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则是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综合。此后,本书不加说明地采用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的上述内涵。

5.1.2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意义

创新所包含的上述5种途径,或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作为单一的个体,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和深入的研究。尽管从概念的界定或区分上对各种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所讨论,但是鲜有对各种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系统分析。

事实上,商务模式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与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1)认为,一个好的商务模式应能发掘出技术的潜在价值。在讨论商务模式与技术的关系时,他们认为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需要有合适的商务模式与之配合。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商务模式创新。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应用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来实现其商业价值,许多情况下,特定的技术创新需要特定的商务模式与之配合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应有的或更大的价值。因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一种协调机制。翁君奕等人(2003)也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力图获取一定技术所蕴含最大价值的途径的概要表达,是以挖掘给定技术所蕴含的价值潜力为根本目的。

根据介观商务模式的概念体系,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平台环境中。其中包括两类技术:一类是涉及公共技术的基础技术,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能源技术等;另一类涉及与企业产品技术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如生产个人计算机的企业所需要的芯片技术、生产个人通讯产品的企业所需要的通讯技术、生产空调产品的企业所需的制冷技术等。涉及这些技术的创新活动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影响,或者需要商务模式与之配合和协调。

例如,在基础技术方面,作为大多数企业基础技术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企业的商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企业可以以互联网为商务平台在客户界面进行创新,开展营销活动,有效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也可以在伙伴界面进行创新,进行采购活动,有效地进行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还可以在内部构造上进行创新,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效地进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此外,互联网的出现还催生了一大批以互联网为生的全新的商务模式,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范式,成为商务模式创新的源泉。

又如,在专业技术方面,生产影像产品的企业传统上一般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化工企业,其产品从原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遵循一整套完整、严格的工艺流程,几乎无法分拆。这种传统的化工企业的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相对独立,其商务模式有自身的特点。平台环境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数码影像技术必然对传统影像产品产生巨大的冲击,企业为了继续占领影像市场,必须引入数码影像技术。从专业技术上看,数码影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化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数码影像技术是可以分拆的。其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掌握在少数制造商手里,一般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关键部件,经过组装形成最终产品。因此,传统上下游一体化的化工企业的商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具有IT技术特征的产品的生产特点,必须在客户界面和内部构造,尤其是在伙伴界面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采用适合于IT产品生产和营销特点的新的商务模式。

因此,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相互适应和协同的问题,为了探索商务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在商务模式框架下,引入技术创新因素,分析技术创新对商务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

5.2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及其分析

5.2.1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概述

本书对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具体应用NK模型方法展开的。技术创新作为商务模式创新的一个新的引入因素,并不会改变商务模式复杂系统的基本性质,反而是增强了商务模式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研究同样可以应用复杂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根据介观商务模式的概念体系,处于平台环境的技术创新是商务模式的现实前提,必然对商务模式的结构形式产生影响。在顶板环境和平台环境其他要素确定的情况下,商务模式除了应该是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之外,还应该满足技术创新的现实要求。因此,技术创新可以看成是对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组合的一种约束。

在广义NK模型中,可以把技术创新作为商务模式的一个组分引入,但它不仅仅像其他组分一样能够影响商务模式特性指标,同时,也成为影响商务模式其他组分的一个协调组分。因此,作为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中的第4个组分,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高多效性的组分,它不但可以影响商务模式的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特性指标,同时与其他组分保持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只要某特性指标受商务模式组分中核心界面之一的影响,作为一个协调组分,技术创新也应该能够影响该特性指标。根据广义NK模型的建模原则,每个特性指标至少受到一个组分的影响,否则该特性指标不能得到定义。因此,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组分应该能够影响商务模式的所有特性指标。也就是说,在商务模式创新的广义NK模型中,技术创新可以看成是具有最高多效性的组分。由此可以建立基于广义NK模型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和统计分析,以得出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规律。

5.2.2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及其模拟和分析

(1)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

根据5.2.1节的分析,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可以在第4章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创新作为第4个组分t,且技术创新t可以影响商务模式的所有特性指标,即具有最大的多效性。

例如,F=2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引入技术创新作为第4个组分后,仍然有5种模型,其相应的类型标记分别如表5-1所示。图5-1是类型为23-1112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它是从模型12-111演变而来的。其他模型可以依此逐一得到。为简洁起见,其他模型不一一列出。

图5-1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23-1112

再如,F=3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引入技术创新作为第4个组分后,仍然有15种模型,其相应的类型标记分别如表5-2所示。图5-2是类型为222-1113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它是从模型111-111演变而来的。其他模型可以依此逐一得到。为简洁起见,其他模型不一一列出。

图5-2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222-1113

又如,F=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引入技术创新作为第4个组分后,仍然有33种模型,其相应的类型标记分别如表5-3所示。图5-3是类型为2222-1124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它是从模型1111-112演变而来的。其他模型可以依此逐一得到。为简洁起见,其他模型不一一列出。

图5-3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模型:2222-1124

(2)适应度地形的模拟。

为了了解上述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广义NK模型的性质,需要对这些模型所对应的适应度地形进行计算机模拟,分别得出适应度地形全局最优山峰的适应度、局部最优山峰的平均适应度和局部最优山峰的数量等地形指标。引入技术创新作为第4组分后,商务模式的适应度地形发生了变化,图5-4所示的是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的适应度地形。

图5-4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适应度地形

根据广义NK模型适应度地形的定义和模拟方法,如果某个组分发生变异,所有受这个组分影响的特性指标都被指派一个新的、从U(0,1)中抽取的随机数。同时,定义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的整体适应度为所有特性指标值的平均。其中每个特性指标也对应一个适应度值。

为了得到某一类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性能指标的统计结果,对各种类型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的适应度地形分别进行50000次模拟,得到的相关统计结果分别如表5-1、表5-2和表5-3所示。表中各列或各行按模型的复杂性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括号中的数值为相应指标值的标准差。

以下采用与第4章相同的方式,分别对F=2、F=3、F=4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规律。

(3)F=2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考虑表5-1中的商务模式各指标值与其复杂性的关系,表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指标值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相关。

1)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的变化规律。如图5-5所示,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是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第一,从模型23-1112到模型44-2222,复杂性依次增加,但MFLO曲折变化并非单调增大。

第二,模型33-1122的MFLO最大,为0.758,其特点是具有中度复杂性,且多源性差异值最小,为0。模型24-1122的MFLO最小,为0.738,其特点是具有中度复杂性,且多源性差异值最大,为2。

表5-1 F=2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

图5-5 F=2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适应度变化趋势

同时,模型33-1122与模型24-1122的多效性组合相同,多源性规模也相同,但多源性组合的结构不同,根据我们对复杂性的定义,后者的复杂性大于前者,因此,在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结构复杂性的增加导致MFLO的减小。而且相对于模型24-1122,模型33-1122具有对称结构,因此,具有对称结构的商务模式的适应度较大。更进一步地,拥有对称结构且具有中度复杂性的商务模式的适应度最大。

上述结论与第4章中对F=2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分析结论一致。

2)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的变化规律。如图5-5所示,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是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第一,当商务模式复杂性为最小时,即模型23-1112,其MFGO也为最小;当商务模式复杂性为最大时,即模型44-2222,其MFGO也为最大。

第二,考虑模型33-1122与模型24-1122的关系。对于这两个模型,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相互作用关系的规模相同,但结构不同。其中模型33-1122的多源性差异值小于模型24-1122,即模型33-1122的结构复杂性小于模型24-1122,但模型33-1122的MFGO大于模型124-1122的MFGO。由此可见,在组分与特性指标相互作用关系规模相同的条件下,结构复杂性越高,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也越小。

3)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适应度之差MFGL的变化规律。如表5-1所示,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与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之差MFGL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大。

4)局部最优个数的变化规律。如表5-1所示,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最多个数MNLO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个数NLO也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山峰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多。同时,比较F=2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可知,增加一个组分可以使局部最优个数成倍增加。

得出,局部最优最多的个数MNLO与多源性有关。当多源性值最大为3时,局部最优个数最多为4;当多源性值最大为4时,局部最优个数最多为8。因此,多源性值中的最大数值决定了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上局部最优山峰的最多个数,而且MNLO随多源性最大数值的增大而成倍增大。比较F=2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由于增加了一个组分,局部最优个数也有所增加。

(4)F=3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考虑表5-2中的各指标值与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关系,其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指标值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程度有关。

表5-2 F=3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

1)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的变化规律。如图5-6所示,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有关,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第一,如表5-3、表5-4、表5-5所示,在多源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LO随多效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更进一步地,在多源性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MFLO也随多源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因此,在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商务模式地形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

图5-6 F=3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适应度变化趋势

表5-3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8

表5-4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9

表5-5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0

第二,考虑MFLO最大和最小的商务模式的结构特点。模型333-2223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最大,为0.714,模型224-1133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最小,为0.691。最优模型333-2223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为3,为具有中度复杂性的所有模型中最小者(除了复杂性最大的模型444-3333的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为0外),即其对应的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表现为一种对称的关系。而最差模型224-1133也为中度复杂性,但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为8,为所有模型中最大者。由此可知,当商务模式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为最小时,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最大。当商务模式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为最大时,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为最小。这个结论再次验证了商务模式的结构美学原则。

2)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的变化规律。如图5-6所示,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有关,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第一,如表5-3、表5-4、表5-5所示,在多源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GO随多效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1]。因此,在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多源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

第二,考虑MFGO最大和最小的商务模式的结构特点。模型222-1113的MFGO最小,为0.744;模型444-3333 的MFGO最大,为0.788。因此,当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最小时,其全局最优适应度为最小;当商务模式复杂性最大时,其全局最优适应度为最大。

3)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适应度之差MFGL的变化规律。如表5-2所示,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与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之差MFGL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大[2]

4)局部最优个数的变化规律。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最多个数MNLO与多源性值中的最大值有关。当多源性值最大为2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2;当多源性值最大为3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4,只有模型333-2223例外,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6;当多源性值最大为4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8。因此,多源性最大值的增加可以导致局部最优个数的成倍增加。同时,比较F=3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可知,增加一个组分可以使局部最优个数成倍增加。

此外,局部最优个数NLO值也随着多源性值中最大值与数量以及多源性值之和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从总体上看,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的山峰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多。比较F=3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由于增加了一个组分,局部最优个数也有所增加。

(5)F=4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考虑表5-6中的各指标值与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关系,其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指标值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程度有关。

表5-6 F=4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模型的模拟结果

1)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的变化规律。如图5-7所示,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有关,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图5-7 F=4的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适应度变化趋势

第一,如表5-7、表5-8、表5-9、表5-10、表5-11和表5-12所示,在多源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LO随多效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在多源性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MFLO随多源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同时,在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LO随多源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

表5-7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9

表5-8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0

表5-9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1

表5-10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2

表5-11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3

表5-12 MFLO和MFGO变化趋势:多源性值之和为14

由此可以得出:在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多源性组合或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商务模式地形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

第二,考虑MFLO最大和最小的商务模式的结构特点。模型3333-2334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最大,为0.685,模型2224-1144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的均值最小,为0.664。

最优模型3333-2334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源性的差异值为0是所有模型中最小者之一,且其多效性差异值是多源性为具有中度复杂性的模型中的最小者。得出模型3333-2334对应的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仍然表现为一种近似对称的关系。

而模型2224-1144也为中度复杂性,但其多效性差异值为所有模型中最大者,且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也为所有模型中最大者。

由此可知,当商务模式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源性差异值为最小时,多效性差异值最小的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为最大;当商务模式为中度复杂性且其多效性的差异值为最大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最大的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为最小。

综合考虑第4章中对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更一般的结论:当商务模式具有中度复杂性时,其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可能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其中,当商务模式的多源性差异值为最小时,多效性差异值最小的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为最大;当商务模式的多源性或多效性为最大时,多源性—多效性组合的差异值最大的商务模式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为最小。

上述结论再次证实了商务模式结构的美学原则,即为了提高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商务模式组分和特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的变化规律。如图5-7所示,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有关,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因为:

第一,如表5-7、表5-8、表5-9、表5-10、表5-11和表5-12所示,在多源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GO随多效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在多源性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MFGO随多源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这是因为多源性之和相同只能保证规模相同,而不能保证结构相同。因此,除了多源性的规模效应外,还需考虑多源性本身的结构效应。

同时,在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GO随多源性差异值的增加(即复杂性增加)而减小。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多源性组合或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

第二,考虑MFGO最小和最大的商务模式的结构特点。模型2222-1124的MFGO最小,为0.709;模型4444- 4444的MFGO最大,为0.751。因此,当商务模式的复杂性最小时,其全局最优适应度为最小;当商务模式复杂性最大时,其全局最优适应度为最大。

3)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适应度之差MFGL的变化规律。如表4-3所示,商务模式地形的全局最优适应度与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之差MFGL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

4)局部最优个数的变化规律。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最多个数MNLO与多源性值中的最大值有关。当多源性值最大为2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2;当多源性值最大为3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4,只有模型2333-2234和模型3333-2334例外,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6;当多源性值最大为3时,局部最优最多个数为8。因此,多源性最大值的增加可以导致局部最优个数的成倍增加。同时,比较F=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可知,增加一个组分可以使局部最优个数成倍增加。

此外,局部最优个数NLO值也随着多源性值中最大值及其数量以及多源性值之和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从总体上看,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最优的山峰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多。比较F=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由于增加了一个组分,局部最优个数也有所增加。

5.3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分析

5.3.1 技术创新对商务模式创新的影响

(1)创新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商务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给定技术的价值潜力。许多情况下,当技术创新成为现实,需要有相应的商务模式与之配合和协同,此时商务模式创新成为必然。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技术创新是作为一个具有最高多效性的组分引入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中的。根据多效性原理,在不改变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商务模式结构创新,也不改变商务模式组分形态进行模块创新的情况下,仅仅靠技术创新进行形态变异来提高商务模式整体适应度的可能性较小。而离开了合适的商务模式,技术创新的潜在商业价值显然无法实现。为此,有必要进行创新协同,进行商务模式模块创新、结构创新或激进创新,以实现技术创新的潜在价值。

其次,根据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的分析结果,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具有最高多效性的组分加入到商务模式系统中,在不改变商务模式原有系统结构的条件下,可以使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局部山峰的最多个数成倍地增加,局部山峰的平均数量也相应增加。也就是说,技术创新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现实中我们看到,每当平台环境上的基础技术发生重大创新时,企业的商务模式可能出现重要的创新。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扩散和普及,传统企业的商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出现了许多在传统平台环境上不可能实现的新兴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而且,其拥有的类型数量是传统平台环境下的商务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技术创新在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的同时,也要求商务模式发生改变,在适应度地形上体现为不同的局部最优山峰,即不同的组分形态的组合。这是因为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具有最高多效性的组分,能够影响商务模式的所有特性指标,其形态的变异将引起所有特性指标的随机变化,从而使商务模式的整体适应度发生改变。

例如,数字影像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基于化工技术的影像企业的商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从上下游一体化的商务模式向更加注重合作伙伴关系的新的商务模式转变。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客观要求,并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

再次,技术创新在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更多新的可能的同时,也使商务模式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使商务模式创新得到了实际的效益。

如图5-8、图5-9、图5-10、图5-11、图5-12和图5-13所示,分别对比F=2、3和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和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商务模式中引入技术创新因素之后,商务模式的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和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创新协同的类型和策略。

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同样也有模块创新和结构创新两种类型。其中模块创新有局部模块创新和全局模块创新两种策略。结构创新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创新以实现商务模式的激进创新。激进创新的结果与结构创新采用的局部或全局模块创新的策略有关。

图5-8 创新协同前后的MFLO比较(F=2)

图5-9 创新协同前后的MFGO比较(F=2)

图5-10 创新协同前后的MFLO比较(F=3)

图5-11 创新协同前后的MFGO比较(F=3)

图5-12 创新协同前后的MFLO比较(F=4)

图5-13 创新协同前后的MFGO比较(F=4)

5.3.2 创新协同的规律

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各指标值反映了复杂性程度不同的商务模式的结构特征,为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分析提供了定量依据。

(1)模块创新。

模块创新是在确定的适应度地形上,通过单个或多个组分的变异所进行的爬山或跃迁过程。其中采用单个组分变异的局部试错法所对应的是局部模块创新,而采用所有组分都同时变异的全局试错法所对应的是全局模块创新。其创新的性质和结果不同。

第一,由于适应度地形局部最优山峰的存在,局部模块创新是初始状态敏感和路径依赖的。同时,由于局部最优山峰的个数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这种初始状态敏感和路径依赖的程度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强。

第二,全局模块创新总能实现全局最优,且与商务模式的初始状态无关。

第三,由于全局最优适应度与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之差值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全局模块创新适合于复杂性程度较高的商务模式系统,而局部模块创新更适合于复杂性程度较低的商务模式系统。

第四,由于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上各山峰的相关性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模仿创新策略更适合于复杂性程度低的商务模式系统的模块创新。

(2)结构创新和激进创新。

对激进创新的分析与结构创新所采取的模块创新的策略有关。采用局部模块创新所获得的可能是局部最优的结果,而采用全局模块创新所获得的是全局最优的结果。衡量局部最优结果的指标是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而衡量全局最优结果的指标是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根据5.2节中的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模拟和分析结果得出,MFLO和MFGO随商务模式结构(复杂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规律有所不同。因为:

第一,如果在结构创新的同时采取的是全局模块创新策略,此时获得的是全局最优的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为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

根据5.2节中对F=2、F=3和F=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模拟和分析,综合上述3类模型的分析结果,尽管全局最优适应度MFGO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变化不是单调变化的,但总体上随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杂性最低的商务模式的MFGO最小,而复杂性最高的商务模式的MFGO最大。因此,如果允许采取商务模式全局模块创新,可以尽量采用复杂性最高的商务模式结构形式,尽量增强商务模式组分和特性指标之间的联系。

同时,在多源性组合或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GO随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为了追求全局最优,在进行结构创新时,在多源性组合确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多效性组合的复杂性,即尽可能均匀分布组分对特性指标的影响关系。类似地,在多效性组合确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多源性组合的复杂性,即尽可能均匀分布特性指标的影响组分。

第二,如果在结构创新的同时采用的是局部模块创新策略,此时可能获得的是局部最优的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为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

根据5.2节中对F=2、F=3和F=4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模拟和分析,综合上述3类模型的分析结果,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MFLO与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MFLO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分别出现在具有中度复杂性的商务模式结构中。在此条件下,当多源性差异值为最小时,多效性差异值最小的商务模式MFLO为最大;而当多源性的差异值为最大时,多效性差异值最大的商务模式局部最优平均适应度为最小。即所谓商务模式结构的美学原则。因此,在进行局部模块创新时,应选择复杂性适中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商务模式结构形式。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多源性组合或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MFLO也随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为了实现局部模块创新策略,在进行商务模式结构创新时,在多源性组合确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多效性组合的复杂性,即尽可能均匀分布组分对特性指标的影响关系。类似地,在多效性组合确定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降低多源性组合的复杂性,即尽可能均匀分布特性指标对组分的影响关系。特别地,对于F≤3的商务模式,在多源性值之和相同的情况下,MFLO也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对于F≤3的商务模式形式,还可以在多源性之和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均匀分布组分对特性指标的影响关系。

5.4 本章小结

本章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为获取一定技术所蕴涵最大价值途径的概要表达,是以挖掘技术所蕴涵的价值为根本目的,技术创新是商务模式创新的现实前提,商务模式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相互协同。基于这种认识,本章在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具有最高多效性的组分引入商务模式系统中,建立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广义NK模型,并进行适应度地形的模拟和统计分析,进而分析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技术创新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同时提高了商务模式的性能。

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具有最高多效性组分的引入并未改变商务模式的复杂系统性质,而是增强了商务模式系统的复杂性,并且使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发生变化。同时,商务模式适应度地形的性质与商务模式的复杂性也是相关的。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与第4章的基于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一致。

第一,局部模块创新是初始状态敏感和路径依赖的,创新实现的可能是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这种趋势随着商务模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强。而全局模块创新总可以实现全局最优。

第二,模仿策略更适合于复杂性程度较低的商务模式创新,而不适合于复杂性程度较高的商务模式创新。

第三,全局模块创新更适合于复杂性较高的模块创新;局部模块创新更适合于复杂性较低的模块创新。

第四,在多源性或多效性组合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将使商务模式适应度减小,即结构效应导致复杂性高的商务模式的适应度减小。因此,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商务模式组分与特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五,提高商务模式复杂性同样可以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

第六,复杂性最高的商务模式的全局最优适应度最大,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商务模式全局模块创新,应追求复杂性最高的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商务模式局部模块创新更有可能实现,应选择复杂性适中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商务模式。

【注释】

[1]在多源性之和相同的情况下,该结论不成立。这点不同于MFLO的结论,也不同于F=3的商务模式广义NK模型的结果。

[2]有一个例外是,模型224-1223比模型224-1133的复杂性低,但是模型224-1223的MFGL(0.062),大于模型224-1133的MFGL(0.061),详见第6章的进一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