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初期,发展平台受堵

创业初期,发展平台受堵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之初,由于经济拮据,俞敏洪只能亲自上阵——在寒风刺骨的冬夜,上街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何况已经面临着安全隐患,这让俞敏洪感到非常不安。于是,跟公安局搞好关系成了俞敏洪的头等大事。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俞敏洪不得已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守在公安局门口,希望认识一个警察。最后,俞敏洪认识了一个中年的、长得比较慈祥的警察。

创业之初,由于经济拮据,俞敏洪只能亲自上阵——在寒风刺骨的冬夜,上街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因为出国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广告战”也是频频上演——我覆盖了你的广告,你再覆盖我的,我又覆盖你的,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新东方去贴小广告的老师还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安全都是问题了,创业之路该如何继续前行?

坎里那些事儿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终于拿到办学执照,也就是这一天,原来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报名处,也就是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学门房,挂起了新的牌子: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学校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当时的新东方只有几个教师,严格来说,那仍然是俞敏洪个人的舞台。

新东方最初创立的时候也是非常艰苦的,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校,那一年冬天,俞敏洪开始在夜里拎着糨糊桶,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中关村的大街小巷,张贴自己用毛笔书写的托福补习班广告。北京的冬夜,经常是刮着大风,很多时候浆糊还没用完就冻成冰块了。俞敏洪冷得受不了的时候,就拿出怀里的二锅头喝上一口。

大家没有在报纸电台登广告的习惯,而且学校规模都不大,生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工大等几个中关村一带的重要大学,不必在报纸电台登广告。贴广告的地方,无非是中关村和各大学的广告栏以及星罗棋布的电线杆。于是,广告互相覆盖,你上午贴广告,我上午覆盖你的广告;你下午又来覆盖我的广告,我下午再去覆盖你的广告。刚开始的时候,俞敏洪印一千份广告能贴一个星期,过后,一万份才能贴两天。一根电线杆上广告纸恨不得有半寸厚,像围了一圈白箍。

北大校园市场争夺最激烈,战场在三角地。三角地广告栏有十几米长,两三米高,俞敏洪干脆带上足够多的广告,足够多的浆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啪啪啪,挨着贴,全覆盖。1989年底至1992年,学生第一感兴趣的信息就是托福、GRE考试培训的消息。所以这里的“广告战”打得越厉害,学生们就越高兴。

新东方人都有一种电线杆情结,因为新东方是靠老俞在电线杆上一张一张贴广告贴出来的。曾经因为市政建设,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老俞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七万元才保下那两根电线杆。

枪打出头鸟,很快,江湖的险恶就让俞敏洪有了深刻体会。俞敏洪的名声响了,招的学生越来越多,但也断了别人的财路。对手情急之下使出了狠招。1992年初春,一天下午,俞敏洪的广告员出去贴广告,刚往上贴,另外一个学校的广告员早就等在那了,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三刀,捅伤了手臂,到医院缝了八针。

俞敏洪认为这是天大的事,赶紧去海淀区公安局刑警队报案,人家似乎没当回事,说,谁捅的你?不知道。人呢?跑了。好,先给你立个案,接下来就没回音了。俞敏洪进一步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那些人已经跟公安局的人打过招呼了,公安局的人实际上就是把这件事情给压下来了。

新东方学校才刚刚起步,收入还不稳定,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排挤。何况已经面临着安全隐患,这让俞敏洪感到非常不安。刚刚起步的新东方就要这样夭折吗?

俞敏洪的战术

为了使自己的“新生儿”能够活下去,俞敏洪费尽了心血,要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困难,他采取了如下战术:

继续作战广告宣传

在出国考试培训市场上,既然广告战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那就继续坚持广告战。俞敏洪带上新东方的老师集体去贴小广告,那些居委会大妈看见这个小伙子挺实在,也挺不容易,还帮俞敏洪一起贴,后来还帮他把那些广告贴在了广告栏内。

以命相交,酒桌上赢回的生存机会

在发生被刺事件后,俞敏洪才意识到办学校还有个安全问题,而且是第一位的。谁能保证生命安全?当然是公安局。于是,跟公安局搞好关系成了俞敏洪的头等大事。可是,他作为一介书生,活到30岁没跟公安局的人打过交道,自己认识的人当中,也没有跟公安局有关系的人。没办法,俞敏洪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

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俞敏洪不得已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守在公安局门口,希望认识一个警察。最后,俞敏洪认识了一个中年的、长得比较慈祥的警察。他把这个警察请到小酒馆里,说出了自己的难处。没想到,这还是一个很热心的警察,他说虽然自己帮不上俞敏洪,但可以把公安局的政委请出来,跟俞敏洪聊一聊。

俞敏洪万分感激,在中关村一个叫香港美食城高档饭店定下了一桌酒菜。那天来了7个警察,从没和警察打过交道的俞敏洪,一下子就懵了。俞敏洪平生不擅于跟陌生人打交道,更不擅于跟官场打交道。在那种场合,俞敏洪面临两个最主要的交流问题:一是他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不知道说什么。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便频频劝酒,劝别人喝,自己先喝。不会说话,只会喝酒。因为不从容,内心紧张,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俞敏洪喝了一瓶半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他以“死”感动了警察,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没有了。

公安局出面,给各培训学校划分广告位

公安局的相关负责人,把俞敏洪等培训学校的负责人都叫到一起,做了一个协调。公安局的人严肃地说,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乱贴广告,到处贴,抢着贴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谁再打架斗殴,公安局就找谁算账。公安局的人还说,“俞敏洪是一个好老师,以后大家都互相照顾着点”。言外之意,如果谁还敢找俞敏洪的麻烦,警察都会找他们算账。

末了,公安局的同志把教育局的负责人也给请了过来,提议说这个广告柱上的位置一人一块,以后就固定下来,谁也不许抢谁的。当时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就开始在这个广告柱上挑选位置。公安局的人让俞敏洪先挑,但俞敏洪还是坚持让别人先挑。那些人倒是也不客气,最后给俞敏洪剩下的就是柱子最底下的那一块。

广告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对于位置最差的广告位,俞敏洪也没有怨言,因为当时他已经发现了免费讲座的威力,他的宣传重点已经转移了。

坎外真经

创业路上几多艰辛,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创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濒临绝境,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唯有如此,创业之路才能得以继续,也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如果说经历是必需,体验是积累,那么升华则是人生的质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东方精神就是最真实的演绎——俞敏洪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最沉重的现实中寻求最终的升华。创业后的俞敏洪,书生气逐渐弱化,一个企业家的身影渐次清晰。而俞敏洪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他用新东方的精神激励那些“屡败屡战”的学子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是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靠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俞敏洪战胜绝望,迎来了曙光,最终创建了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新东方。

企业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宣传方式

在新东方的学生中间,有不少调侃俞敏洪的妙语,说老俞最喜欢的是电线杆,最拿手的功夫是贴传单时的左右开弓。虽是戏说,也并不夸张。从新东方把自己的业务定为英语培训时起,俞敏洪就开始采用沿街贴电线杆、发宣传单页的方式吹响了宣传的号角。俞敏洪当时还是身无分文的草根,也就无法倚重传统的大众传媒,而是选择了更为贴近“草根”的传播方式。

其实,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而言,花费高额的费用,通过媒体去做宣传,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首先,高额的费用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拖垮企业。再者,初创时期的企业,其目标客户往往也比较集中,因而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广告方式,效果才会突显。

企业发展到不同时期,就要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模式是最受企业青睐的。教育行业具有特殊性,宣传方式更显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