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半导体行业的新兴战略家—金龙集团主席卢纯义

半导体行业的新兴战略家—金龙集团主席卢纯义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卢纯义和他一手创建的金龙集团最恰当不过,这位半导体行业的新兴战略家在低调完成了资本积累后,于1999年异军突起,展开了强大的收购攻势和资本布局,5年时间即入股或掌管了4家半导体高科技公司,成长为一艘跨国“航空母舰”。改变绝非易事,转型第一年,金龙电子甚至未能完成卢纯义定下的120万美元的销售目标。

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卢纯义和他一手创建的金龙集团(DGI)最恰当不过,这位半导体行业的新兴战略家在低调完成了资本积累后,于1999年异军突起,展开了强大的收购攻势和资本布局,5年时间即入股或掌管了4家半导体高科技公司,成长为一艘跨国“航空母舰”。

此后,他又成功地抓住了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腾飞机遇,并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迅速成长为一个集产品分销和服务一体的半导体行业领军者。近年来,尽管营商环境充满挑战,但一向处变不惊的卢纯义率领金龙集团迎难而上,并向新的领域开疆拓土,续写辉煌篇章。

不仅如此,对中华文化有与生俱来亲近感的他不惜重金,投资重造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帆船——“郑和宝船”,借此弘扬中国国威,给海外华人长脸!

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半导体王国

20世纪50年代,卢纯义(Michael Loh)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在他出生前,父亲撇开战乱频仍的故土下南洋,随着“闯南洋”的大军抵达马来西亚,并在槟城扎根。

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为了生存,父亲只能从最底层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其具有经商头脑的父亲用积攒的资金开始创业,从事西米露、棕榈油和橡胶制品的加工。每天一大早出门,晚上很晚才归来。卢纯义至今还记得父亲早期创业时那早出晚归疲惫奔忙的背影。

虽然不会说英文和马来文,也看不懂英文合同,但父亲凭借他的诚实守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加上他的智慧与勤奋,使他能一步一个脚印将事业越做越大。

即便后来家境富足,家里也有佣人,但父亲仍坚持早早起来做家务。不仅如此,他也会把孩子们叫起来打扫院子、鸡舍等,并给付相应酬劳。父亲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他们明白,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勤与懒之别,只要你付出了劳动,就会得到报酬。

生性节俭的父亲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节约美德,每逢春节过后,便让每个孩子把自己手中的压岁钱拿出来,在每个人压岁钱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同等的钱数以示奖励。这样,每个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就不会随意乱花。

但那时,年幼的卢纯义并不能理解父亲的苦心,他甚至觉得包括父亲正在做的工作都显得有些“无聊”。他愿意和喜欢做的,是每天能跑出门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疯玩,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在父母和老师眼中,卢纯义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这份特别,还表现在智力方面,少年时期的卢纯义总是觉得课堂上学的东西太过简单,因此他拒绝做作业。老师一开始坚决反对,后来见每次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最终破例允许他可以不做作业。

在父亲智慧勤奋、诚实守信的濡染之下,卢纯义渐渐长大。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赴美求学。1979年,他从全美排名前十的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毕业,获得商业管理、化学及化学工程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加州的硅谷,吸引他的不仅是当地适宜的气候和温暖的阳光,更因为这里具有独特的创新文化,是“工程师的天堂”,也是全球各地最聪明的极客趋之若鹜的世界。硅谷所有的一切也为他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他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硅谷晶片制造厂(Monolithic Memories Incorporated,简称MMI)担任工程师。对于这份工作,卢纯义十二分地投入,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验室里疯狂地研究、探索,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正因如此,他很快被擢升为产品经理。

2013年5月,卢纯义巡视金龙集团全资的美国硅谷技术开发公司Eoplex

1987年,MMI被业界赫赫有名的超微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简称AMD)并购。当时,AMD生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able Logic Device)的最大客户是苹果公司。由于业务往来,卢纯义经常要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打交道。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是产品的内在品质还是外观设计,他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极尽严苛、尽善尽美,而他的颠覆性创新更是能引领产业潮流,这一切都深深影响了卢纯义。

工作的不俗表现,也让卢纯义获晋升为AMD可编程式产品亚洲业务经理,此后的数年中,他频繁往来于美洲和亚洲之间。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与日本和大中华地区的跨国公司来往密切,这也使卢纯义对亚洲半导体市场的发展潜力逐渐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1990年,出于对亚洲市场的信心,已在硅谷拥有11年工作经历,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研发、工程、销售及管理经验的卢纯义离开了AMD,创建金龙电子,致力于在亚洲开发半导体产品的有关生意。

此后数年内,金龙电子低调而有效率地完成了创业初始阶段的发展积累。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卢纯义意识到,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完全适合公司。自己必须为公司指明前进的方向。

卢纯义决定进行业务创新,像英特尔那样改变,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加大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把金龙做成一个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集团。1995年7月,他在香港成立金龙集团,瞄准亚洲,尤其是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整个产业链。

改变绝非易事,转型第一年,金龙电子甚至未能完成卢纯义定下的120万美元的销售目标。但卢纯义并不气馁,不仅更加勤奋努力,且事必躬亲,在他的努力拼搏下,公司用了3年时间完成资本积累。到了1999年,卢纯义开始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短短5年时间内,金龙集团便先后收购了马来西亚上市公司AKN、新加坡上市公司飞达控股(Flextech)和联达科技(ASTI),并在出任飞达控股的主席不到半年之后,又成功撮合了该公司与香港腾达数码创意公司(Dynax Digital Creation)的并购。这一系列并购“大手笔”震动了业界,令许多业内人士对卢纯义刮目相看的同时,也充满了疑虑。

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卢纯义并非盲目,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他看重的是所投资的公司之间是否能存在协作效益,这些公司所处的市场领域是否具有发展空间或者业务互补等。比如AKN,它就致力于提供半导体封装服务,而飞达控股则是一家活跃于南亚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联达科技则是一家半导体设备、机器视觉检查方案和半导体服务供应商等。

通过收购,金龙集团的实力显著增强,从一家区域性半导体企业,成长为一艘跨国“航空母舰”。在2003年卢纯义签署收购合约时,金龙在东北亚的业务不到公司全部业务的5%,在中国也没有工厂。如今,它有60%的生意在东北亚,在中国也设有4个工厂。卢纯义领导下的金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半导体应用技术研发生产服务为核心,覆盖商务、服务业乃至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生产及服务网络遍布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年营业收入超2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

专注分销业务深入亚洲市场

自古以来,龙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古老的中国巨龙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作为一个血脉中“龙的传人”,同时又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龙”,冥冥之中卢纯义和他的金龙集团注定要和中国这条巨龙产生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卢纯义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与美国完全不同的世界。大部分人身穿蓝色衣服,出行依靠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既没有现代化也没有工业化,但在他的眼中,却到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就是在那一瞬间,卢纯义脑海中闪现这样一个念头——中国拥有历史,而她的历史也将成为她的未来,实际上,也可以成为他自己的未来。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创业不久的卢纯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义无反顾地进入中国市场。他选择的第一个项目,是金龙的强项——电子业。因为业务规模不大,金龙一开始只在香港和深圳各设立了一个办事处,总共有4名雇员。

“金”寓意财富、永恒,而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当时半导体行业有很多公司以“龙”命名,但现在大都销声匿迹了。而金龙集团果然如一条金龙腾空而起,奔向更高远的天空。

2005年10月,卢纯义在成都政府办公楼与成都市长葛红林(右四)会面,洽商和考察投资建厂项目

虽然当时金龙在中国的生意规模并不大,但金龙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中国企业的尊重,赢得了不少尚处在襁褓中的大陆IT企业的信赖,并成为其“老客户”。中兴和华为,这两家如今在国内数一数二的通信设备巨头,当时还都只是很小的公司。当年几万、几十万的生意,如今的合同金额早已是当时的数十倍、数百倍。唯一不变的,是互相的信任。

2005年10月,卢纯义带领高层访问日本KANEMATSU公司洽商合作项目

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金龙,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也不断增加,200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亿美元,并在2004年和2005年先后突破3亿美元和5亿美元大关。

2006年6月,金龙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服务供应商之一——联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到目前为止,金龙集团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菲律宾都拥有子公司。

“到201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市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因此金龙集团能否在中国捷足先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看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5年来,卢纯义一直把集团发展的重点放在中国。如今,金龙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计划在更多城市布点。“在销售收入、盈利、资源等方面,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也是在中国覆盖城市最广的企业。”卢纯义对此信心满满,他希望金龙通过在中国扩大业务来实现成为亚洲地区最大分销商的目标。

在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分销商后,卢纯义表示将把战略放在“非通用产品”和“边际利润”这两个关键点上。他说,“我们不卖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DRAM)这样的器件。当我们和其他分销商一起销售Fairchild这样的产品线时,我们将重点放在非通用器件上。”卢纯义解释说,“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边际利润以及收益,就必须有所坚持。从非通用器件转向通用器件是很容易的,因为客户都在那里;但是从通用器件转向非通用器件却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很多的技术积累。”目前,工程师在金龙集团的员工中所占的比例约35%,而不少大型分销商的这一比例甚至达不到5%,技术已经成为金龙在商场上攻城略地的一大“法宝”。

现今,金龙在中国市场上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与中兴、艾默生和上海贝尔等企业每天都有业务往来。金龙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已成为中国通讯市场发展的设计先驱、电讯和信息科学市场的最重要领导者之一。

反观10年之前,当卢纯义大举进军中国还较落后的大陆市场时,有很多人并不看好。在他们看来,当时的中国除了能提供廉价劳动力,根本无法主导行业前进方向。“但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卢纯义笑着说,“今天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半导体业未来5年的发展就在亚洲,就在中国。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在这里扎下了牢固的根基。”

2005年9月,卢纯义出席金龙集团于韩国自置办公楼的开幕式

卢纯义和金龙集团对中国IT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仅获得了业内赞许,同样也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可。2009年6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国情研究会等多个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在这一评选中,卢纯义荣获单项奖“最佳诚信奖”。他获奖的理由是:“专注半导体应用技术,以卓越的技术革新能力,引领电子科技潮流;致力于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用文化地基建构商业大厦。是新时期诚信经营、管理创新的业界翘楚。”

卢纯义更因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马来西亚王室授予了“拿督”爵位,这一爵位相当于英国的伯爵,是终身荣誉,更是成就的体现。

以科技为动力力促集团转型

创业的道路上既有鲜花和美景,也有荆棘密布。2008年,当金龙集团在亚洲市场上所向披靡之时,一场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让所有IT企业都感到了寒意,一时间风声鹤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卢纯义积极调整了发展思路,稳中求进。这时,员工们亦是同心合力、积极配合,使集团很快渡过了那场“寒冬”。

事后总结中,卢纯义认为,在危机中,公司一面降低费用,控制成本,加强公司的核心业务,一面寻找并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使集团在危机中变得更加强健。另外在这场危机中,让金龙集团看清了未来的机会所在。这也对于金龙的发展,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

而卢纯义所认为的机会,指的就是正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从全球来看,欧美半导体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国在经济上将变成更强的国家。因此对于我们而言,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金龙应该乘势而起,把一些IT企业和产品引入中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帮助、作出贡献。”

有机会就有厄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很多IT企业被淘汰,再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更令一些企业元气大伤。之所以如此,在卢纯义看来就是因为缺乏创新,而如今,上网笔记本的出现, Wifi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让人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将是新科技成果频现的10年。卢纯义说,“我们看好这些趋势和机会,2020年之前,会有很多科技成果问世,来改变人们的生活。”

在机会与厄运面前,金龙集团一向处变不惊。2012年下半年,金龙集团在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电讯市场停滞、电脑市场调整以及美国财政悬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却以一系列措施巩固集团的核心业务,积极拓展新业务,同时进一步强化“技术为本”这一信条,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仅一举实现集团转型,更增强了金龙集团处理危机的能力。

这样一种氛围中,金龙集团在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涌现。最值得称道的创新来自硬件方面,尤其是半导体后端测试设备技术(semiconductor back-end vision inspection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的出现,更是获得了新加坡技术专利。

与追求创新相比,金龙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更是合纵连横,长袖善舞。

为了顺应手机和3C融合市场的迅猛发展,2012年,联达科技(ASTI)收购了Eo Plex。Eo Plex是一家设于硅谷的印刷技术添加剂制造公司,业务为3D生产先进的封装技术,Eo Plex将运用这种打破常规的技术为半导体制造商打造先进的封装科技及产品。此类封装产品可能为引线焊接封装工艺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可迎合移动市场的需求,对先进半导体封装工艺作出重大贡献。

同年9月,金龙集团与Inflexion Point达成合作协议,出售金龙集团在Dragon Technology Distribution持有的全部股份。此次合作将让分销业务可于更切合其目标的平台上经营。Inflexion Point是一个全球著名的IT供应链服务商。John Sculley(前苹果公司CEO)是Inflexion Point的创始合伙人之一,此次合作,将会给金龙集团带来一个更高的飞跃,从而带来更佳整体价值。

2009年3月,卢纯义参观金龙集团上海新工厂落成

2009年8月,卢纯义出席深圳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仪式(金龙公司成为深圳第一间跨境汇款到香港的公司)

在卢纯义描述的宏伟蓝图中,除移动设备领域和无线上网领域之外,另一部分就是能源领域。“这是我们的方向,也是市场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加强产品在这三方面的应用。只要金龙这么做,那么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我们就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卢纯义说。他表示,今后还会向东盟等新兴国家扩张自己的事业,如新兴市场印度。

打造“泛亚洲公司”,是卢纯义创业生涯的宗旨和追求。他希望以此为核心,确立独特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目前,金龙集团的经营网络已经遍布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甚至英国的苏格兰,都有金龙集团的旗下企业。

与建立旗下公司不同,卢纯义希望金龙集团能够凭借其主业贯穿半导体产业链的多项业务,与亚德诺半导体、英飞凌、西门子和英特尔等巨头公司一道,从设计、生产、测试、测量以及其他服务领域入手,真正服务这个市场,并最终成为亚洲甚至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

胸怀赤诚之心重造古船扬国威

短短十数年,卢纯义便打造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行业巨头。在谈到自己的成功哲学时,卢纯义总结为三个H——Harmony(和谐)、Honest(诚实)和Hard-working(勤奋)。

Harmony和谐,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要在同一个企业和谐共融,合作共事。无疑,卢纯义多元化的生活经历极为丰富,使他能够在刚开始创业时,便能与同事“和谐共融”,后在并购数家不同国家的上市公司后,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互斥反应”。

Honest诚实,即待人以诚。对客户诚实交易,对银行坦诚负责,对股东开诚布公。很多人认为金龙集团幸运,因为她的发展与中兴、大唐等大名鼎鼎的通信企业有很深的合作友谊不无关系。但殊不知,在10多年前,金龙集团与这些公司刚开始合作时,这些公司甚至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他们风雨同舟,才患难见真情,建立起深远友谊。对股东,卢纯义并不是一个“独裁者”,他乐意听取股东的意见,并愿意对公司的策略作出一定修改。

Hard-working勤奋,是卢纯义和金龙集团员工一贯的做事态度。勤奋促人向上,能更快地站到更高的台阶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正是勤奋让卢纯义不断地发现更多的机会,进军更多的领域。是勤奋让卢纯义在技术王国之外,构建了集团商务服务企业群,除了航空服务、商务服务、传媒、房地产企业之外,还为更多的人提供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商务交流等服务。而宗旨是: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优质休闲生活和养老计划、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环境,让人们尽情享受生活。

如今,三个H的理念已深入金龙集团发展血脉,甚至在金龙集团每一本员工手册的扉页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创造一个诚信、勤奋、和谐的团队,竭诚为客户、供应商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卓越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2006年11月,卢纯义出席与马来西亚槟城首长Tan Sri Dr. Koh Tsu Koon(右二)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可以说,三个H既是卢纯义多年来的成功秘诀,也是他的一个美好心愿,他希望集团所有员工,甚至是全社会都能做到和谐、诚实和勤奋。另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是遵循三个F的原则,即Family(家庭)——Friends(朋友)——Fun(兴趣)。

2005年8月,卢纯义在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右三)见证下跟鼓楼区政府代表赵志刚签订投资合作建造“郑和宝船”项目

辛勤工作之余,卢纯义同样热心社会公益。尤其是作为华裔,对中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在卢纯义出生的槟城,民间对中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十分崇拜。

马来西亚是郑和最眷恋的国度。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足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遍布了他的足迹。目前马来西亚华人一直有供奉郑和塑像习惯,在马六甲、槟城和沙捞越等地都有纪念郑和的三宝宫。郑和七下西洋,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强盛的国力、先进的科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郑和船队是文明礼仪之师,是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典范,在中国航海史和对外开放交往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先驱性的意义。卢纯义从小就深受这样的“郑和文化”影响,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航海家充满了敬佩。

20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600年纪念日前夕,卢纯义得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南京计划仿制“郑和宝船”,便立即派人前往接洽,商谈合作参与这一项目。当年9月,金龙集团与南京鼓楼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10月,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的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负责宝船建造的所有事宜。其中金龙集团出资600万美元,鼓楼区政府通过市场融资400万美元,建造“郑和宝船”。

宝船设计总长度为71.1米,宽14.05米,深6.1米,取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之日“1405年7月11日”之意。为保存原貌,宝船基本依据明朝年间的建材100%木制。“郑和宝船”预计2015-2016年上半年打造完毕。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帆船,并且具有动力装置,可以下水航行。届时,“郑和宝船”将可“八下西洋”,把新的中华文明带往友邦。

“重造古船,可以弘扬国威,给海外华人长脸!”谈及为何要投资这一与其主业毫不相干的项目时,卢纯义显得十分激动,他说,“想象一下,郑和下西洋是在公元15世纪。当时有能力下西洋是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郑和的船队共有206艘船,带着27800人的庞大阵容,到32个国家去。那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可以说已经称霸世界。”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掠夺目的不同,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从未掠夺任何一片土地和一分钱,而是伸出友谊之手,向各国传递中国的和平信念,其中的外交意义非常重大。这就是郑和推行的“和平交往和通商”,让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分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中国“强大而不称霸”的象征。“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国的这段辉煌历史。”卢纯义的话掷地有声。

尽管历史详尽,郑和的事迹有迹可寻,但若想复原“宝船”却并不容易,没有图纸,更没有实物可参照。项目启动后,复原工程几乎动员了所有明史专家和古船研究专家,还有民间造船世家。即便如此,细致到船上每件器皿形态、规格都要考究的复原工程,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更让人无法预料的是,宝船复建工程启动后,竟又等了三年才正式开工,原来是缺了一批制造肋骨不可替代的“天然弯曲巴劳木”。

为了这批弯木,宝船公司工程师特意在大马苦苦寻觅一年。停工待料,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建造成本高企,为此卢纯义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配合鼓楼区政府做好郑和文化项目,争取早日建成宝船。

2007年11月,卢纯义向前马来西亚旅游副部长Dato Donald Lim介绍“郑和宝船”项目

2008年1月,卢纯义在泰国与前马来西亚驻泰国大使Dato Shaarani Ibrahim(左二)和前QATAR驻泰国大使Abdalla Al-Hamar(左三)介绍“郑和宝船”项目

无论是投资重建“郑和宝船”,抑或是掌舵金龙集团这艘巨舰,卢纯义都会面临重重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遇到惊涛骇浪也要迎难而上,勇敢搏击前行。正如卢纯义曾对员工说的那样:“我们将在持续前行的路上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我们将紧跟新千年时代的微观经济环境变化……改变和适应的过程总是艰难的,其间往往还需要作出牺牲。但如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随着挑战而腾飞!因为We are the Dragon(我们是龙)。”

罗宗正

泰矿源有限公司、泰中有色金属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在之前的数十年里,罗宗正的身份标签都是泰国的“金属大王”。他白手起家,以学识建树行业,一举击败了包含飞利浦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独占泰国锑矿市场,被舆论尊为“锑王”。

此后,他稳中求进,依势而变,不断升级多元化集团业务,先后涉足铅、煤、焦炭等各类矿品,不仅创立了市场遍布三大洲、10余个国家,年销售额达80亿泰铢之巨的泰国矿业寡头集团,更以与时俱进的锐意精神和授人以渔的团队理念,为泰矿源集团奠定了活力焕发的长青基因。

但近10余年来,罗宗正在社会工作,尤其是华文教育方面的声誉,却隐隐有超越其作为企业家显赫光环之势。在服务社会上,他如经营企业般前瞻社会之需,亲力亲为,凭借经年累月的投入和创新的社会项目,鼎力泰国华文教育,为中泰友谊作出了难以概述的贡献。

谈及这份社会成就,罗宗正却说:“之前,我一无所有,连初中都上不了。我永远忘不了中国人民对于我的培养,所以拿出资金与精力来回报给泰中友谊,是理所应当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