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

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在1998年之前,能够买房的人都是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在这些人当中,40岁以上者居多,买房通常都是一次性付款。与此同时,一则有关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不同的购房观念的故事,也在普通民众当中不胫而走。一些人之所以成为房奴,主要是因为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而超前消费。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在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被奴役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其实,在1998年之前,能够买房的人都是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在这些人当中,40岁以上者居多,买房通常都是一次性付款。也正是这批人进入到房地产市场,造就了最早的一些“富人区”。所以,这批人一般不会成为房奴。随着福利性分房逐步取消,银行按揭贷款政策也陆续推出。为了鼓励贷款购房,1998年至1999年间,有些银行甚至推出“零首付”的优惠政策。但真正敢于将自己半生的积蓄拿出来买房,并预支未来数十年收入的人并不多。

到了2000年之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商品房销售总额出现“井喷”式增长。按揭贷款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接受,购房人的数量也逐渐增长。最先试水的是一批IT从业者。2000年前后,正是网络经济大发展之时,大批IT白领在此期间产生,他们每月领取6000元至10000元的高薪,同时也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工作两三年就会有一笔不小的积蓄,足够支付首期房款。

与此同时,一则有关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不同的购房观念的故事,也在普通民众当中不胫而走。这则故事中,一个中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当时的人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似乎茅塞顿开,翻然醒悟,于是纷纷贷款买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房奴行列。而今天,很多人明白了一件事:美国老太太忽悠了所有中国人。

不久之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IT白领最先感受到房贷压力下的生存困境。但那时候,内地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词汇来形容这批人,直至数年之后,媒体才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房奴”。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说:“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冯仑的意思是:解决住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租房。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的确是活该。如果买来的房子租出去还不够还房贷,消费者就最好不要买房。

“人家国外还有很多人没有房呢,我们有些城市的自有房拥有率目前已经远远高过国外。”冯仑认为,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还有一些人买房是为了面子。有些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他买房可能是给其他人看的。”

冯仑的这番言论话糙理不糙。一些人之所以成为房奴,主要是因为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而超前消费。所以,畸高的房价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在他们看来,拥有房子不仅意味着身份和地位、幸福感和虚荣心的满足,而且可以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享受财富增值的喜悦,当然也许只是概念上的。

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在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被奴役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就像一部香港片里的台词所说,“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种不自量力,勉强自己去买房的人。一位网友发起的“千人集资买房,抽签决定归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夸张的案例。

“可乐事多了”(网名)和女友在北京打工,由于到了准备结婚的年龄,两人觉得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女方的父母也要求男方要有套房子。“可乐事多了”和女友看中了北京通州珠江拉维小镇的一套两居,但是首付最低也要15万元,他们根本付不起。于是,“可乐事多了”突发灵感。

2009年8月5日,他在珠江拉维小镇的业主论坛上发了一个标题为“我们买的不是房子,是生存”的帖子,召集1500人,每人出100元,凑齐首付买房,然后大家通过抽奖、摇号等方式来决定房子的归属。

正像一名网友回帖所说,“都逼成这样了,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