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修行”是完善与修葺自己的灵心

“修行”是完善与修葺自己的灵心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假若感觉心不清静,可以抽出空闲,躲开琐事,脱身俗务,去念念经、拜拜佛、爬爬山、吃吃斋,体验一下我们眼中那山门中神秘的寺院生活,倒也不失为人生乐事。其实,“修行”到何种程度,一切都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空与实。

假若感觉心不清静,可以抽出空闲,躲开琐事,脱身俗务,去念念经、拜拜佛、爬爬山、吃吃斋,体验一下我们眼中那山门中神秘的寺院生活,倒也不失为人生乐事。但必须要切记:真正的净土在自性里,“出家”不是避世,不一定都要去寺院里,“修行”是完善与修葺自己的灵心。

不要把逃避现实与真正的修行混在一起。逃避现实则是被动而软弱的消极行为,是为躲避苦痛而采取的鸵鸟政策,把头埋在沙里不敢正视现实。真正的修行,是敢于直面人生而又超越人生的有限性,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智慧和豁达。

2010年,我在北大学习期间,出于对国学的兴趣,加入了北大耕读社,并认识了社长柳智宇,他是个高个子,戴着眼镜,略显文弱,不太爱说话。平常大家在一起,忙碌着活动、读书、实践,交流得不多。这年6月传出一则新闻,柳智宇在京郊龙泉寺遁入空门。

对于北大耕读社的社员们来说,柳智宇的选择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如果算上柳智宇,这个社团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巧合的是,邓文庆也在龙泉寺修习佛法,现法号“显庆”。一位社员认为,一个社团三任社长出家,或许是受到了所读古籍的影响,“毕竟古代文人大都有出世的思想”。也有人对此评论说:“看来这是传统啊!”

据说,早在读高中的时候,柳智宇就对终极问题深感兴趣,并加以探究。他曾多次在北大阐述他的哲学和理想,思考哲理总让他有所得。他在大学待了两年,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普遍活得很“苦”。作为一个从苦海里解脱出来的人,他非常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活得从容淡定,对世界充满爱。他在一篇题为《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文章中写道:“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

他曾设想:“工作了之后又怎样呢?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一些行业的工作量很大,还要应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升职、评奖金、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顾。”他迷惘,“但是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

柳智宇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

柳智宇的“修行”之路还很长,才刚刚开始。其实,“修行”到何种程度,一切都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空与实。心不静的人,即使离群索居,一旦遇到喧闹就会烦躁。他们远离人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人我本是一体的,动静也是相互关联的,如不能自我忘怀,只知一味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的安宁境界呢?

我无法胡乱揣测柳智宇的个人修行生活。但就我曾切实体会过出家人的生活,并非像我们平素想象得只是“念念佛读读经”那样轻松,而是十分艰苦。2013年冬季,我曾去过江西真如禅寺。凌晨三点钟,钟鼓响起,僧人们起床去参加寺院的早课。真如禅寺修持严谨,坚持半月诵戒、冬参夏学、早晚上殿、过堂吃饭、坐香出坡等丛林规矩。一年四季“冬参夏学,农禅并举”,平常每天三点半起床,然后早课。除早晚课、用斋出堂以外,禅堂的师父们一天14支香,从早到晚在禅堂打坐。冬天结制,打“禅七”,7个禅七,共49天,一直坐到23点45分。夏天安居学习经教、律仪、清规、梵呗等,共三个月。

有句话说,“欲成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要想成大器,必须先在生活上学习忍耐。所以,“出家”“修行”绝不是闹着玩的。

无独有偶,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28岁的白领说,她想出家当尼姑,远离尘世,每天在古佛青灯中,清静地生活。理由是,从小就受到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响,厌倦尘世的黑暗、丑陋,对所有一切的“奋斗”“希望”都越来越没有信心,自己又没有办法去改变;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总想探究它的意义,而最终的结果,总是让人失望;从她老公的身上越来越多地发现那些她不愿意看到的特质——对物质强烈的占有欲,或者说贪婪,对小人物的不尊重,有时候他对保安或服务员说话态度的恶劣,喜欢嘲笑别人,别人遇到不顺心,他总是要以嘲讽的语气来描述给她……

可以看得出来,由于生活问题,让她动了出家的念头,她把原因归咎于这个社会、她的丈夫和《红楼梦》的影响,可是,我不得不说她是找错了药方。一句话,境由心生!人所看见、面临的一切一切都永远只是他内心的映射!在世间辛苦的活着总会有烦恼的,所以烦恼是生命中应该承受的一部分。很多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外界,而是来自于你的内心,来自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大多人还是把出家当作逃避现实的途径之一,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就想逃避去某个深山老林,去“出家”,进行所谓的“修行”,这些想法都是很片面的。人们一般把结婚、成家、生孩子、找工作、赚钱、追名逐利等看作了现实。学佛并不要求一定要出家,出家人在佛教徒中只占少数的一部分。至于出家人虽然放弃世俗的生活及追求,但他有他的现实,他有他的生活方式。而论人生的追求来说,出家人则有更高的人生追求,他应该是为追求真理、为成就智慧而活着,为利益众生而活着。又怎么能说出家人是消极避世的呢?

面对惨淡的人生,你要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消沉(这也是一种逃避),而是要勇敢积极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内心。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子说的是:所有的道场都不在别的地方,觉悟不在别的地方,佛不在别的地方,只能从自己那里获得。

修行不需要一定在寺院中进行,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处处皆有佛性与佛心永伴。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慈悲、柔软和智慧,这才是最首要的事。来这世上,不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物质,也不是为了体验精彩的情感世界,来这世上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自我的灵魂进行修炼。这浊世就是一个最好的灵魂修炼场,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以什么样的做法去面对,只有不断地完善与修葺自己的灵心,才能完善自我心灵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