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父母话中的玄机

听父母话中的玄机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蒲公英妈妈给孩子背上降落伞,对孩子们说:“好孩子,你们长大了,快快去找属于自己的家。”天下任何一个作父母的没有不为晚辈着想的。县中的老百姓听说陈婴作了起义军的首领,纷纷前来投军。严延年闻知,前往迎接,其母闭门不见。严延年叩头谢罪良久,母亲才进儿子的官邸。父母永远是我们人生的老师,他们对孩儿的爱是深挚无私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蒲公英妈妈给孩子背上降落伞,对孩子们说:“好孩子,你们长大了,快快去找属于自己的家。”孩子们说:“妈妈,哪里是我们的新家?”妈妈说:小淘气们,那黑黝黝的土地是你们最好的家。”有两颗种子不听话,一颗种子看到那金光闪闪的地方十分漂亮,就一定要去安家,结果落在沙漠;另一颗种子看到那银光闪闪的地方十分诱人,也向那里出发,却落在湖水里。他们不光没有找到家,连自己的生命也丢了。

这就是《蒲公英》里的故事。那两颗种子由于不听妈妈的话,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人从降生人世开始,就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和细心教育。尤其是父母,从教你说话开始,到教你如何去做人,他们总有没完没了的话说给你听。为你,他们也许会设想生前死后,担心你受到伤害,受到挫折,尽力设法为你扫除一切生命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

《史书》记载,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就开始杀戮开国功臣,太子朱标对他大开杀戒十分不满,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他说:“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思就是说,我杀那些文武功臣就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见父亲之于儿子是多么用心良苦。

优孟是楚国难得的人才,当时的宰相孙叔敖知道他是个有贤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孙叔敖得病将死时,嘱咐其儿子说:“我死了,你定会贫困窘迫。你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过了几年,孙叔敖之子穷困不堪,靠打柴为生,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将死时,嘱咐我贫困窘迫时去见优孟。”优孟说:“如果没有远见怎会有这种安排。”立即更换了孙叔敖的衣冠,与其子亲切谈话,一年多时间,优孟言谈极像孙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庄王摆酒,优孟前去祝寿,庄王见到他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再生,想要让他任相位。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老妻商议商议这件事,三天后再为相。”庄王答应了他。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老妻说什么?”优孟说:“她说谨慎考虑,不要做楚相。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的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诸侯。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居然无立足之地,穷困得要靠打柴来养活自己。如果像孙叔敖,还不如自杀。”优孟趁机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难以果腹。出山为官,贪婪鄙陋的人会发财,只是顾不及耻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担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没了,家也灭了。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洁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职守,到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庄王听后很以为是谢过优孟,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寝丘封地,民四百户,来俸养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断绝过封赏。

天下任何一个作父母的没有不为晚辈着想的。听父母的安排,有时会使你捷足先登,少走弯路;有时会使你绕开祸事,逢凶化吉。陈婴的母亲就可以算是这样一位。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这时,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他一向在县中很有威信,东阳的百姓都很尊敬他。东阳县的年轻人见到全国起义浪潮风起云涌,也杀了东阳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宣布起义。他们一致请陈婴做自己的首领。县中的老百姓听说陈婴作了起义军的首领,纷纷前来投军。没多少时间,东阳的义军便壮大到二万多人。东阳的年轻人又拥戴陈婴为王,并独树一帜;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头巾裹头,显示他们是一支新起的与众不同的军队。但是,陈婴的母亲却对陈婴说:“自我嫁到陈家,从没听到你家的祖先有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现在你的名气一下子这么大,不是什么好兆头。你不如率众归顺于什么人,将来起义成功,还可获得封侯。万一起义失败,也没有人责怪你。”陈婴听了母亲话后,便不敢称王,他对部下说:“项梁是楚将项燕的儿子,很有名声。将来带兵灭亡秦国的,一定是项氏。我决定率兵归附他。”这时,正好项梁率兵过江,陈婴便归顺了项梁。后来项梁身死,继承项梁的是他侄儿项羽,项羽又被刘邦打败,陈婴便归附刘邦,结果,刘邦封他为棠邑侯。

在关键时刻,能够坦率直言、直陈利害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在这世上,最记挂你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你的成败得失,往往只有父母为你担心。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img14

汉宣帝时,有个叫严延年的官吏,严延年从小学习法律,后做了涿郡太守。当时涿郡吏治混乱,当地高姓势力强大,恣意横行,与强盗一起危害乡邻,当地有谚:“宁负二千石(太守),无负豪大家”,直至弄到普通老百姓出门得先备兵器自卫。严延年到任后励精图治,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查了好几宗死案。之后:“郡中震恐,道不拾遗”。严延年也因此一举成名,三年后升至河南太守。

严延年为吏好的一面是“摧折豪强,扶助贫弱”,但他过于玩弄权术,常常对抓来的罪犯大耍花枪:明明是罪该万死的,他偏偏来个当堂释放;而人人都自以为没事的,他却要找理由诛杀,而且还能做到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所以当时无人能揣测到他的真实想法,一提起严延年的大名,无不战战兢兢,时人赠外号“屠伯”。于是严延年的狡猾、阴险、残暴也就声名远播。直至弄到后来左冯翊出缺,皇帝想让严延年担当重任,符节都已经发出了,觉得他过于酷烈而又改变主意。

一直对自己仕途充满自信的严延年却官运不佳,因而常发牢骚,行事说话残酷狡诈,阴险之气毫无收敛。一次,严的母亲到严延年处过年,正巧遇见儿子在处决大量犯人,母亲见状大惊,住进旅店也不肯进儿子的官府。严延年闻知,前往迎接,其母闭门不见。严延年叩头谢罪良久,母亲才进儿子的官邸。祭神之后,母亲责备儿子:“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你这样搞下去,我一个老年人一定会看到壮年的儿子被人所杀。我还是为你回家准备坟墓吧!”

对残暴骄狂的太守来说,除了年迈的母亲,谁能又爱又恨地斥骂他、教训他呢?父母永远是我们人生的老师,他们对孩儿的爱是深挚无私的。哪怕有时与怨与恨交织在一起,但那也是爱的一种深层次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