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全球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20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尽管它建成的时间表要迟于中国、印度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但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却是亚洲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体化形式。与东南亚与东亚区域化浪潮相呼应,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取得较快进展。

近年来,全球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据统计,全球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已多达四百多个,其中以自由贸易区(FTA)为主要形式。目前,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所涵盖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量的75%以上。尽管亚洲地区启动RTAs的动作较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自由贸易区,以及各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相继涌现。

东盟最早启动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它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过程。自1978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15年的时间。从1993年起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随后这一进程不断加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不断扩大,涵盖的领域逐步深化。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由6个增加到10个,自由贸易区也逐步从贸易扩展至服务、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领域。2003年10月,在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国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

2000年11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20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2003年6月18日,中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政府关于〈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决定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现涉及188种蔬菜和水果产品的零关税。2004年11月,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1日全面启动降税进程,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

2003年10月,在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印度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2011年内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从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看,它的建设目标与框架属于自由贸易区。虽然印度与东盟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名称有所不同,但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的性质同属于自由贸易区,两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目标与框架也基本相同。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的建设目标包括商品、服务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开辟经济合作新领域,建立制度化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与服务贸易、投资、早期收获、其他经济合作领域、时间框架、最惠国待遇、争端解决机制、谈判的机构安排等。

继中国和印度之后,日本与东盟正式决定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并确定了在2012年建成该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尽管它建成的时间表要迟于中国、印度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但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却是亚洲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体化形式。2003年10月,日本与东盟正式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确定了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基本原则、措施、范围、时间表以及在货物、服务和投资等领域的谈判和机构安排,它为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设计了基本框架。

与东南亚与东亚区域化浪潮相呼应,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取得较快进展。1995年,南亚经合组织签订了以实现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协定。2004年1月,南亚区域合作组织7国首脑会议同意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建立拥有世界1/5人口的自由贸易区。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兴起,是全球性区域和双边贸易自由化迅猛发展的产物。中国必须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驾驭好“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这“两个轮子”,更好地为实现经济强国战略目标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