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离岸市场直接迈向国际金融中心

由离岸市场直接迈向国际金融中心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上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相继开设了离岸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几十年的运作已日趋成熟,上海只要借鉴引进即可。内外渗透型是内外分离型向一体型发展的过渡形式,这一过程也是大多数国家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1968年新加坡元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同时开设亚洲美元市场,标志着亚洲离岸金融市场的诞生,这一离岸市场的空前成功,使新加坡迅速跻身于国际著名金融中心的行列,1978年新元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时至今日,新加坡的在岸金融业务也只占约20%的比例,而且新加坡实现了汇率稳定下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际上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相继开设了离岸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几十年的运作已日趋成熟,上海只要借鉴引进即可。方式上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前,开始可选择绝对的内外分离型,即严格禁止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和在岸、离岸账户间流动。日本离岸金融市场(JOM)的海外特别账户和新加坡离岸市场的亚洲货币单位(ACU)在发展初期,以及美国国际银行设施(IBF)都属于这种类型。内外分离型可以保证对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等没有影响,也不影响国内金融中心的进程,等到具备一定条件,再过渡到渗漏型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即在岸、离岸业务仍分属两个账户,以此将居民和非居民业务分开,但允许资金在一定的限额内相互渗透,或者开辟一个资金单向进出的通道。新加坡的ACU已经允许居民参加交易;日本的JOM也已完全取消了资金从境内流出的限制,只保留流入境内的限额;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泰国曼谷、马来西亚纳闽岛的离岸金融市场均允许将吸收的非居民存款在当地贷出,但禁止资金从境内流入离岸市场。

渗透型可以在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开辟一条简捷稳定的利用外资渠道,对于资金缺乏且干预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适用。内外渗透型是内外分离型向一体型发展的过渡形式,这一过程也是大多数国家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