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美主义及两极化的特性

完美主义及两极化的特性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乔布斯的个性体现在他创造的产品里。乔布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个性、激情、完美主义、阴暗面、欲望、艺术气质、残酷以及这种融合在其个性和产品中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极优质。他对完美的追求使得他要求苹果对每一款产品都要有端到端的控制。当苹果的市场份额缩小到5%以下时,微软的策略被视为个人电脑领域的胜利者。安卓系统开放策略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导致的分裂状态。

乔布斯的个性体现在他创造的产品里。正如苹果的核心理念,从1984年最初的麦金塔到整个一代人以后的iPad,一直都是端到端的软硬件整合。乔布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个性、激情、完美主义、阴暗面、欲望、艺术气质、残酷以及这种融合在其个性和产品中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极优质。他的沉默跟他的咆哮一样骇人,他训练自己可以一直盯着人看而不眨眼。有时候这种极致是迷人的,那种天才式的迷人,例如在他热切地解释鲍勃·迪伦音乐之深刻的时候,或是在揭幕产品时,无论什么在他口中都能变成苹果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产品。然而有时,他的“极优质”又很恐怖,例如当他厉声谴责谷歌或微软对苹果剽窃的时候,他会激动地咆哮。

(一)两元论的观念——天才/白痴

这种极致促成了他对世界的二元论观点。苹果的同事们称其为“乔布斯的天才/白痴(最聪明与最愚笨)二分法”。你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有时候一个人同一天就能得到这两种评价。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他对产品、对想法,甚至对食物的看法:不是“史上最棒”,就是最差劲儿、脑残、没法儿吃。因此,发现任何瑕疵都可能引发乔布斯的一顿咆哮。一道金属涂层、一颗螺丝钉的曲线、一只机箱表面的蓝色的深浅、一款导航屏幕的直观性——他会一直骂它们“烂透了”,直到某个时刻他突然称赞它们“完美至极”。他把自己看作一个艺术家,他也确实是,所以他纵容自己具有艺术家的性情。

他对完美的追求使得他要求苹果对每一款产品都要有端到端的控制。如果看到伟大的苹果软件在其他公司的蹩脚硬件上运行,他就会浑身难受,甚至更糟;同样,一想到让未经审核的应用或内容污染苹果设备的完美,他也会有过敏反应。这种把硬件、软件和内容整合成统一系统的能力使他可以贯彻简洁的理念。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曾说过:“自然喜欢简洁与统一。”史蒂夫·乔布斯也这么说。

数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与封闭的对立,而对一体化系统的本能热爱让乔布斯坚定地站在了封闭的那一边。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传承下来的黑客精神倾向于开放的方式,几乎没有中央控制,人们可以自由地修改硬件和软件、共享代码、用开放的标准写程序、避开专利系统,有跟多种设备和操作系统兼容的内容和应用。年轻的沃兹尼亚克就曾在那个阵营:他设计的Apple II就很容易拆开,而且预留了很多插槽和端口,可以让人随心所欲地使用。而从麦金塔开始,乔布斯成了另一个阵营的开创者。麦金塔就像是一部电器,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无法修改。它牺牲了黑客的精神,创造出一种无缝而简单的用户体验。

之后乔布斯下令,麦金塔的操作系统不会供其他任何公司的硬件使用。微软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允许Windows操作系统在各种机器上授权使用。这虽然没有催生出最优雅的计算机,但是却帮助微软统治了操作系统世界。当苹果的市场份额缩小到5%以下时,微软的策略被视为个人电脑领域的胜利者。

然而从长期看,乔布斯的模式证明是有一些优势的。当其他计算机制造商都在商品化时,苹果即使以很小的市场份额仍能保持极高的利润率。例如在2010年,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只占个人电脑市场的7%,但是却获得了营业利润总量的35%。

(二)一体化的坚持使产品更易操作

更重要的是,在21世纪初,乔布斯对于端到端一体化的坚持使苹果公司得到了发展数字中枢策略的优势,让用户可以用桌上电脑跟各种便携设备无缝连接。例如,iPod就是这个紧密接合的封闭系统的一部分。要使用它,你就必须使用苹果的iTunes软件,并从iTunes商店下载内容。其结果就是,iPod高雅而令人愉悦,正如后来的iPhone和iPad一样,跟那些不提供端到端无缝体验的杂牌竞争产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策略行之有效。在2000年5月,苹果的市值是微软的1/20。而到了2010年5月,苹果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到了2011年9月,苹果的价值高出微软70%。2011年第一季度,Windows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缩水1%,而Mac的市场份额增长了28%。

彼时彼刻,移动设备领域烽烟再起。谷歌采取了开放策略,其安卓操作系统可供任何平板电脑或手机制造商使用。到2011年,谷歌的移动市场份额与苹果持平。安卓系统开放策略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导致的分裂状态。不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商把安卓系统修改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和风格,难以开发一致的应用程序或充分利用其特性。两种策略都有其优点:有些人希望拥有使用更开放系统的自由,并有更多的硬件选择;其他人显然更偏爱苹果紧密的整体性和可控性,这使得产品界面更简单、电池寿命更长、更易于操作、内容处理起来更容易。

乔布斯理念的缺陷是,他那想愉悦用户的欲望导致了他不愿意对用户授权。主张开放环境的乔纳森·齐特林(Jonathan Zittrain)颇有思想。在他的著作《互联网的未来:光荣、毁灭与救赎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and how to stop)中,开篇就是介绍iPhone的场景。他警示世人,用“被一个控制网所束缚的无菌器材”来代替个人电脑会有不良后果。反应更强烈的还有科里·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他在波音(Boing Boing)网站撰写了一篇宣言,题目叫“我为什么不会买iPad”。“它的设计中融入了很多周到的想法和精巧的元素,但是也有对其主人显而易见的轻蔑。”他写道,“给你的孩子们买一部iPad并不会使他们认识到世界是要你们去剖析与重组的。它会吿诉你的后代,即使是换电池这样的事情你也必须要留给专业人员去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