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追求完美主义的失败者

追求完美主义的失败者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 追求完美主义的失败者王安石是宋朝的著名改革家,不过这改革就像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空有热情,没有办实事,两次做宰相,又被两次打压下去。这正是王安石想要锻炼的岗位,他需要进入国家政权中心,而财政就是国家的核心。宋神宗很满意,决定推行变法。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报告说,民众为了规避保甲法,竟有自己断手的。

10 追求完美主义的失败者

王安石宋朝的著名改革家,不过这改革就像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空有热情,没有办实事,两次做宰相,又被两次打压下去。

做官嘛,到基层锻炼很重要。王安石有着20年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1岁的他首先做了鄞县县长,开始了自己基层的工作生涯。他尝试改革,水利与农桑齐抓,同时兴办学校,发展经济。1051年,由于工作出色,再加上朝内欧阳修、曾巩等人的提携,被提拔为舒州通判。

1060年,宋仁宗提拔40岁的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这是个掌管财政预算收支的要职。这正是王安石想要锻炼的岗位,他需要进入国家政权中心,而财政就是国家的核心。

到任之后,王安石写了一篇《万言书》,深刻分析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问题和改革方法,为此后的变法做了一次动员。但是他的热脸遇到了冷屁股,那时的仁宗已经老了,没有精力来听取他的改革计划。王安石就一直等待机会,终于,等到19岁的宋神宗上台,他早已读过王安石的《万言书》。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碰到一个热血臣子,二人相见恨晚。

王安石很会拍马屁,他说宋神宗能做得像古代的尧、舜、文王、唐太宗这些君主一样出色,而自己愿意辅助明君励精图治。宋神宗很满意,决定推行变法。

改革通常要面临无数的问题和矛盾,从一开始,这场新政就不被人看好。他的老师欧阳修也指责说青苗取息高出以前的税收一倍,这是打着变法之名,而行聚敛之实。而由于用人不当,变法使老百姓受到更加严重的剥削。

王安石继续勇往直前,没有回头看一看四周潜伏的危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其实,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他的同事也都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但他们不像王安石如此激进,都主张缓变,连他的亲朋好友都主张保守一些,可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依然我行我素,导致朝中大臣都与他决裂。

王安石在基层的经验确实丰富,但他所具备的是一个首席执行官的智商,情商其实非常欠缺。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报告说,民众为了规避保甲法,竟有自己断手的。神宗听说后就问王安石,他竟然回答:“这事虽离谱,但就算是真的,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些当官的尚且不能理解新法,何况老百姓!”神宗听后很不高兴地说:“民意很重要,不能不畏惧。”

而最糟糕的地方在于,神宗动摇了,他最初的热情过去之后,发现这个改革太大了,反对声太多了,连他妈都哭着反对。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10个月没下雨,群情激愤,并说旱灾是变法造成的。神宗迫于群众压力,只好停止新法。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其实忍耐一下也行啊,不,他很气愤,就上书辞职。没想神宗立马同意,让他回家了。1075年,宋神宗让王安石再次做宰相,结果,新法还是无法推行,不到一年,神宗又把他赶回了老家。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根本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切都理想化了,他的改革更像是一场独角戏,支持者很少,反对者超多。从最高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对改革结果十分不满,最终失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