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_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开放经济条件下,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仍然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除原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汇率政策可以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这会使本国的货币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已经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开放经济条件下,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仍然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一旦发生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就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任何影响IS、LM、BP曲线变动的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动。如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或改变那些因素,则既能调节国内经济均衡,又能对已经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还可以促使经济持续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除原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汇率政策可以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但是,一国政府采取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条件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不能经常变动汇率,所以,谈不上使用汇率政策。本节,我们根据不同的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性不同的条件将标准IS-LM模型引申来讨论总产出的短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 将标准IS-LM模型引申为资本完全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分析,又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发生了逆差或顺差,从而出现汇率上升或下降的压力时,为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政府必须通过中央银行买卖外汇或者调整利率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会使本国的货币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已经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此时BP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当一国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图7-8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均衡点为E1。在E1点上,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并有r1>rf。尽管国民收入提高会使进口增加,但是,由于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利率的上升使得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因而净资本流入增大,出现国际收支顺差(E1点位于BP曲线的上方)。这时,本币升值的压力骤增。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必须扩大货币供给: 购入外汇,抛出本币。这同时会产生乘数效应并迫使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利率被有效地固定,最终在E2点达到经济的内外同时均衡,此时产出为y2。如果该国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相反的影响读者容易推导出来。

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和作用很大。

2.货币政策效果

如果该国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图7-9所示,LM曲线移动到LM1。此时,经济内部均衡的点为E2点。在E2点上,有r2<rf,引起该国资本外流,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因而发生本币对外币汇率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同时回购本币。这样,本币供给减少,LM1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回到E1点的均衡状态为止。如果该国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加速货币回笼,这同时会产生乘数效应并使得LM曲线移动到LM3。此时,经济内部均衡的点为E3点。在E3点上,有r1>rf,于是国际资本在利差的导向下大量流入; 该国出现大规模的国际收支盈余,本币升值的压力骤增。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币,抛出本币,使本币供给增加,这同时会产生乘数效应并使LM3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回到E1点的均衡状态为止。

图7-8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图7-9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最小的利差(r-rf)也会引起资本无限制的流动。一国中央银行采用独立的货币政策调节,最终被证明是无效的。

(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由于资本的完全不流动,此时BP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假如政策当局试图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采用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达到提高产出、增加就业的目标时,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如图7-10所示。原均衡点在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E0处。当政策当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试图增加国民收入或提高就业水平时,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新的国内均衡点为E1,收入水平暂时提高到y1,利率上升到r1。由于E1点在BP曲线右边,根据图7-4的分析,有BP<0,国际收支逆差。因此,E1不是经济的外部均衡点。由于资本完全不能流动,由净资本流出函数表达式F=σ(rf-r)与国际收支函数表达式式(7.5)可知,必有r1>r0,σ=0,并不能带来资本的流入。但是,y1>y0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在本币贬值的压力下,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回本币,以维持汇率不变。这会减少本币供给量,从而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直至最终达到与IS1,BP曲线相交的LM1,交点为E2,此时,利率上升至r2,但收入没有增加。

图7-10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图7-11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除了使利率上升、外汇流失以外,对均衡产出和就业水平不产生任何影响。

2.货币政策效果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其效果如图7-11所示。E0点为初始的内外经济均衡点,是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曲线向右移至LM1,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降低至r1。新的内部均衡点E1并未处于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上,由于E1点在BP曲线右边,根据图7-4的分析,有BP<0,国际收支逆差,这不是经济的外部均衡点。由于资本完全不流动,由净资本流出函数表达式F=σ(rf-r)可知,必有σ=0,r1<r0不会使资本流出,但y1>y0会使商品和劳务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币趋于贬值,外币升值。为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回本币。这样,会减少货币供给量,使LM1曲线再回到原来的LM的位置,达到IS,LM,BP三条曲线的共同交点上为止。这时,经济重新回到内外均衡的状态。

由此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从最终结果看是完全无效的。

(三)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由于资本的不完全流动,BP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而BP曲线的斜率不同,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就不同。

(1)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此时,资本的流动性比较弱,BP曲线比较陡峭,其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7-12所示。初始的均衡点在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E0,经济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IS1,与LM曲线交于E1,使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提高至r1。内部均衡点E1位于BP曲线的右方,根据图7-4的分析,有BP<0,国际收支逆差。收入提高会使进口增加,利率提高会使资本流入增加,但因为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r1→r2只能带来资本微弱的流入,所以资本流入小于进口增加,在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趋于贬值。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收回本币,这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1,最终在IS1、LM1和BP曲线的共同交点E2点恢复均衡。在经济均衡点E2,收入和利率水平都上升了。这表明政府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调节经济达到新水平的内外均衡是有效的。

(2)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此时,资本的流动性比较强。如图7-13所示,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曲线向移动到IS1,暂时的均衡点为E1,位于BP曲线的上方,根据图7-4的分析,有BP>0,国际收支顺差。r1→r2能够带来资本强大的流入,这意味着较高的资本流动性使得利率上升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改善超过收入上升带来的经常账户恶化效应,国际收支处于顺差,本币有升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购买外币,这会导致本币供给增加,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最终在IS1,LM1和BP曲线的共同交点E2点恢复均衡。与均衡点E1相比,在均衡点E2,收入从y1增加到y2,利率从r1下降到r2。这表明政府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均衡产出、增加就业和调节经济达到新水平的内外均衡是比较有效率的。

图7-12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性较弱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图7-13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性较强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3)BP曲线斜率等于LM曲线斜率。如图7-14所示,BP曲线与LM曲线重合,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IS1时,短期均衡点从E0移动到E1,E1点也位于BP曲线之上,并有利率上升、收入同时增加; 利率上升引起资本流入与收入增加将引起资本流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正好相互抵消,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E1点也是内外均衡点,此时,经济不会进一步调整,财政政策有效果。

由此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从最终结果看是有效的。

图7-14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图7-15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效果

如图7-15所示,初始的均衡点在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E0,经济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与IS曲线交于E1点。在E1点上,有y1>y0,收入暂时增加; 有r1<r0,利率水平低于原有的均衡利率。E1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根据图7-4的分析,有BP<0,说明国际收支逆差。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净出口下降,恶化经常账户收支; 同时利率下降会使资本流出,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国际收支的赤字会使本国货币出现贬值的压力,为维护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抛出外汇,购买本币,从而使货币供给减少,LM1曲线向左移动,一直到回到原来的位置,与IS曲线和BP曲线交于原有的均衡点E0。此时,利率和收入都恢复到原来的均衡水平。

由此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从最终结果看是无效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需要为维持汇率的稳定而采取干预措施,国际收支余额必然等于零,国际收支只在r=rf一种利率水平上达到均衡。给定价格P与Pf,这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的效果与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有所不同。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如图7-16所示。E0点为IS,LM,BP三条曲线的初始均衡点。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会导致需求扩张,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1,与LM暂时交于点E1并位于BP曲线的上方,国民收入暂时提高至y1,利率上升至r1,有r1>rf。收入增加虽然会使进口增加,但是由于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所以利率的上升会使国际资本大幅度流入,净资本流出下降,超过进口的增加,形成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减小了财政政策乘数,出现完全的挤出。这又会进一步使IS1曲线向左移动,回到IS的位置。当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完全一致时,会产生抵消性的汇率升值与本国需求结构的变动,最终,重新在E0点恢复内外均衡。

图7-16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所以,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一次出口扩张对均衡产出不具有持久性影响,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货币政策效果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如图7-17所示。E0点为初始的内外经济均衡点,是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名义货币供给M,由于价格给定,于是有实际货币供给M/P增大,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IS、LM1相交于E1,使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国内利率降至r1,并有r1<rf。由于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r1<rf将使资本流出增加。这会使经济产生国际收支逆差(E1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国货币趋于贬值。本币贬值又会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使净出口增加,使IS曲线移动到IS1,最终与LM1和BP两条曲线共同相交于E2点,达到新的内外均衡。此时,利率由r1回到r0,并有r0=rf,收入上升至y2

图7-17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具有增加均衡产出的效果,过程中也会出现本币贬值及利率下降。同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流动性较强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同样比较有效。

不过,本国货币扩张引起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本国的产出与就业的同时,它并没有改变世界总需求水平,只是将需求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因而会引起国外产出与就业的下降。其实质是输出失业、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

(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如图7-18所示。由于资本完全不能流动,所以BP曲线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假定初始的均衡点在E0点,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1,与LM曲线交于暂时的均衡点E1点,国民收入暂时提高至y1,利率上升至r1,r1>rf。由于资本完全不流动,r1>rf不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入,但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促进进口,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促使本国货币贬值,这又会促进本国的出口增加。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下,IS1和BP曲线会向右移动到IS2和BP1的位置,最终与LM曲线相交于E2点,达到最终的内外均衡。与最初的均衡点E0相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国民收入增加了,同时本国的利率也上升了。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将使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

2.货币政策效果

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如图7-19所示。E0点为初始的内外经济均衡点,是IS,LM,BP三条曲线的交点。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使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降低至r1,并有r1<rf。由于资本完全不能流动,r1<rf不会引起资本的流出。与此同时,由于收入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E1点位于BP曲线的右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国货币趋于贬值。本币贬值又会促进出口增加,使IS曲线移动到IS1,BP曲线向右移动到BP1,最终与LM1相交于E2点,达到最终的内外均衡。货币扩张的效果是使汇率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也变动(利率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情况),其效果大于封闭经济的情况。

图7-18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图7-19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三)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1)BP曲线的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7-20(a)。原均衡点为E0。一国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线移动到IS1,IS1线与LM线交点为E1点,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暂时上升到r1。E1位于BP曲线右下方,此时该国处于资本输出状态,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增加,引发总收入增加、BP右移。由马歇尔-勒纳条件,IS1和BP曲线会向右移动到IS2和BP1的位置,最终与LM曲线相交于E2点,最终达到内外均衡,财政政策有放大效果。

(2)BP曲线的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7-20(b)。原均衡点为E0。一国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线移动到IS1,IS1线与LM线交点为E1点,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暂时上升到r1。E1位于BP曲线左上方,此时该国处于资本流入状态,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升值会导致净出口下降、产出y下降,引发BP左上移。IS1和BP曲线会左移至IS2和BP1的位置,最终与LM曲线相交于E2点,最终达到内外均衡,财政政策有一定效果。

(3)BP曲线等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7-20(c)。原均衡点为E0。一国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移动到IS1,IS1与LM交点为E1点,E1点也位于BP曲线之上,并有利率上升、收入同时增加; 利率上升引起资本流入与收入增加将引起资本流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正好相互抵消,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经济不会进一步调整,财政政策有效果。

图7-20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较好效果。

2.货币政策效果

如图7-21。原均衡点为E0。以BP曲线的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为例。一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LM线移动到LM1,LM1线与IS线交点为E1点,E1点位于BP曲线之下方,有y1>y0、r1<r0。利率下降引起资本流出,收入增加引起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引发本币贬值压力。由于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不干预,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增加,出口增加,使IS曲线移动到IS1,与LM1和BP1两条曲线共同相交于E2点,达到新均衡。此时,利率r1回升到r0,收入上升至y2。引发BP右移至BP1

图7-21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较好效果。

三、经济的国内外失衡的调整

在开放经济体系下,由于有进出口和资本的流入流出,一国政府还应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即内外同时均衡。在坐标系中表现为IS曲线、LM曲线、BP曲线相交于一点。

如图7-22所示。图中的y*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r*为均衡的利率,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内均衡,由于E点也在BP曲线上,所以国际收支也处于平衡状态。但这种同时均衡的情况只是偶然出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可能是: ①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都不均衡; ②国内经济均衡,但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 ③国际收支均衡,但国内经济不均衡状态。

图7-22 国内和国外同时均衡

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看,这三种情况都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即没有实现IS,LM,BP三条曲线交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对内外经济失衡进行调整的政策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影响或改变总需求量的政策,如财政和货币政策,使IS曲线或LM曲线发生移动。第二种是调整支出结构的政策,如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在于改变或影响经济活动的模式,可以使BP曲线移动。第三种是抵消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的其他金融政策。下面我们具体考察两种情况下宏观经济失衡的调整。

(一)国内经济均衡但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假定一国经济已经实现内部均衡,但国际收支是失衡状态,在图形上表现为国内经济已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但这一交点不在BP曲线上,如图7-23所示。

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E0位于BP曲线的左上方,存在国际收支顺差。要消除这种顺差,使三条曲线交于一点,就要求三条曲线中至少有一条发生移动,以便使y与r的组合处于三条曲线的交点处。应该注意: 这种使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曲线发生移动的调整过程,要取决于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

下面以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过程为例进行说明。一般说来,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过程大多是一种市场自动调节的过程。在该状态下,本国经济从对外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入中获得的外汇量是正值,即处于国际收支顺差,结果引起该国外汇总量的增加。这会造成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促使外汇币值下降,本币汇率[2]上升。本币汇率上升表示该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加昂贵。于是该国出口减少,进口将增加,净出口下降。净出口的下降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本币汇率的上升会使BP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图7-23所示,IS曲线和BP曲线分别移动到IS1和BP1。IS1,LM,BP1最终交于E1点。在该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经济实现内外同时均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这种调整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会改变本国的货币供给量,所以,LM曲线一般不会发生移动。

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经济中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外国货币、增加本国货币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直至经济实现均衡。

图7-23 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

图7-24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

如图7-24所示。假定一国经济初始位于E0点,即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该点是内部平衡点,但它位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左上方,表明存在国际收支盈余,从而本国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国货币,抛售本币,从而使本国的货币供给增加。这表现为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LM1,此时IS, LM1,BP三条曲线相交于E1点。结果,国际收支盈余消除,经济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请读者自己参照分析。

(二)经济内外失衡及其调整

可以低于充分就业均衡以及同时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状态进行分析。如图7-25所示。

图7-25中,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y*。经济的初始状态为: 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位于y*直线的左边,说明内部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同时,由于此交点位于BP曲线的右下方,说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的逆差状态。

图7-25 经济的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的调整

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仅仅是实现充分就业或仅仅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则政策选择比较容易: 只需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就可以实现。比如,为达到充分就业,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把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LM曲线与y*垂直线的交点处; 或者,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把LM曲线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线与y*的交点处。为了达到国际收支均衡,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把LM曲线沿IS曲线左移到IS线与BP线相交的位置。

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均衡,则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使用。如图7-25所示,BP曲线与y*垂直线的交点为A,与IS线和LM线的交点C相比,A点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利率。更高的收入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达到: 它使IS曲线沿LM曲线右移至IS1,同时也使利率提高。更高的利率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达到: 它使LM曲线沿IS曲线左移至LM1,同时也使收入稍微下降。如果BP曲线的位置不变,这种政策配合的结果使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最终会达到A点。但是,IS曲线与LM曲线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从而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动。在这里,由于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的结果是交点向右上方移动,总需求曲线也会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上升造成净出口下降,从而使BP曲线向左移,即BP曲线与y*垂直线的交点上移。假定BP曲线移动至BP1,与y*垂直线的交点由于价格水平上升而上移至B点。这意味着应当采取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才能使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达到B点。

总之,在低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政策调整的方针是: 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减少资本净流出,从而实现外部均衡; 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以提高收入,从而实现内部均衡。不过,这两项目标在达到时,有可能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带来其他一些问题。因为作为封闭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手段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功效是有限的。而在开放经济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效就更加有限了。

[1] 开放经济有小型开放经济与大型开放经济之分。本章对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小型开放经济的短期讨论。“小型”是指经济规模太小对国际利率rf的影响微不足道; “开放”是指经济资本在国际完全流动; “短期”是指国内外价格水平P、Pf均不变,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有效需求决定。

[2] 本币汇率就是以外国货币为单位衡量本国货币的价格。相对应的外汇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假如: 1欧元=8.8元人民币,本币汇率就是1元人民币兑换1/8.8欧元; 外汇汇率就是1欧元兑换8.8元人民币,互为倒数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