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上海创新发展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上海创新发展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由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由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全球自由贸易区得到蓬勃发展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开放投资,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目标的制造业。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从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还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如今,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非常迅猛,范围遍及各大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了775个,占65.6%。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等。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来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而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独特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扩大设置地区和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能级,并且进一步增加外汇收入;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投资中心的地位,利用区内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三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一般来讲,通过在港口、交通枢纽和边境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可起到繁荣港口、刺激所在地区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如今,全球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管理不断加强,而且立即免税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并且推进单边降低关税和促进多边谈判。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方面,主要是实行“负向清单方式”,并且推动资本的充分流动。从自由贸易区的类型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转口集散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等。二是贸工结合、以贸易为主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从事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还存在一些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制造,这种类型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普遍。三是出口加工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从事产品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

二、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获得重要机遇

对于上海来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必将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按照建设方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即为原来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土地不仅正被寄予厚望,而且还需要获得成功和得到推广。为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战略,先行先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新的国家战略,是在上海进行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十分深远。此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还需要同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在上海取得试验成功,在全国得到推广。

二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标准。说到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就是要把这个特殊区域建设成为同国际上全面接轨的先行先试区。同时,这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各项改革开放工作的影响大、难度高。为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率先探索高标准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路径,既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又能够与国际上一系列的高标准制度进行规范接轨,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抓住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可以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高,任务重,头绪多,但是,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传统的审批制度,因此,可以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让开放来进一步倒逼改革。同时,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重点领域予以积极推进。在金融方面,可以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开展离岸金融,以及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等。在贸易方面,可以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相比的主要区别。在航运方面,可以达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并且加快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集散和中转功能。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13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