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转基因粮食

如何看待转基因粮食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种说法是,早在1992年我国南方就开始种植转基因水稻,主要是遗传工程稻3号和遗传工程稻5号这两个品种。比如,柴卫东博士于2011年1月出版了《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2011年3月,顾秀林教授出版了《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或者换句话说,现有的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常规食品是一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在国内,支持转基因的主要是科学界人士。

有一种说法是,早在1992年我国南方就开始种植转基因水稻,主要是遗传工程稻3号和遗传工程稻5号这两个品种。反对转基因的声音最早来自绿色和平组织。作为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转基因作物这个很具争议的环境议题。2002年6月,刚刚在北京站稳的绿色和平组织就与南京环境所一起在北京发布由薛达元撰写的《转基因抗虫棉破坏了环境》26页报告,指出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对环境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2004年,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发现,华中农业大学属下的种子公司在没有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情况下向当地农民售出大量转基因水稻种子。

2008年8月,旅居德国的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出版了《粮食危机》一书。在书中,他提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成为他们永远的奴隶。这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由三个步骤构成:首先,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如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产品。其次,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如大面积的农业灾害(减产或疫情)、战争、债务危机,借助某些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世界银行)的庇护,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最后,他们利用人类用于鼓励创造发明的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强迫征收种子的专利使用费。为达目的,他们开动宣传机器,把人类几千年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诬蔑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发明不育种子,隐瞒转基因种子严重的不良后果,大规模推广未经严格检验的转基因作物。恩道尔的《粮食危机》,揭露了生物垄断巨头孟山都公司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等跨国资本集团操纵转基因产业,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农业的诸多细节。

很快,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对转基因“宣战”。比如,柴卫东博士于2011年1月出版了《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该书从转基因和疫苗等现象入手讲述生物技术潜在威胁,介绍了美国关于控制世界人口的国家战略,揭露了人口控制寡头的理念和行动,特别是首次披露了孟加拉国饮水砷污染的内幕,从人类使用新技术的三种风险出发,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和疫苗对人们生活和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2011年3月,顾秀林教授出版了《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该书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显现的和潜在的不安全性,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转基因技术、产品持有者通过转基因技术与专利谋求全球粮食市场垄断地位、永久控制人类口粮的企图,从政治角度指出了美国借助转基因技术、专利巨头推行粮食霸权,企图控制其他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国际政治战略图谋,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恩道尔在给顾秀林的《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作序时写道:“把转基因作物引入中国的农业,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它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威胁太大了,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如果中国的农业被转基因的种子掌控,被农业化学品主导,最多再过20年,中国将不会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了。”

但对公众而言,在转基因问题上,知名度较高的代表人物是科普作家方舟子和媒体人崔永元。其中,方舟子发表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宣传转基因方面的知识。而崔永元则是自费赴日、美考察转基因,并推出了69分钟的纪录片,引起很大反响。

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科学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英国皇家协会、欧洲委员会、日本厚生省等等在内的国际权威科学机构一致认为,现有的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不比同类的常规食品高,如果说有风险的话是一样的风险,甚至更低。或者换句话说,现有的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常规食品是一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

在国内,支持转基因的主要是科学界人士。比如在2013年7月,有61名两院院士就曾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要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从中央对转基因的态度看,倾向于谨慎乐观。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及了他对转基因问题的看法。他说,讲到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就是转基因问题。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对转基因技术有争议、有疑虑,这是正常的。对这个问题,他强调两点: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但是,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仍在持续。比如,2015年1月18日,凤凰网“大学问”还组织了一个题为“激辩转基因——生物安全、主粮应用与科学话语权”的大讨论。参与对话的学者中,支持转基因的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胡瑞法、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以及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持反对立场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顾秀林、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田松。持续3个小时的辩论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面向公众的公开、理性的对话有助于在厘清科学事实的基础上扩大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