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如何看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2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分省来看,增产的粮食主要来自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

2014年12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从数据看,2014年粮食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所设定的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4000万吨的目标。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738.3千公顷(169107.4万亩),比上年增加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2%。另据公告,2014年全国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

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增产5年以上的纪录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1950—1958年,粮食连续9年增产;另一次是1962—1967年,粮食连续6年增产。在其他阶段,粮食生产一直没有走出“两丰一平一减”的周期循环。2004—2014年的11年间,全国累计增产粮食1.76亿吨,累计增幅达41%,这在我国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分省来看,增产的粮食主要来自黑龙江、河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从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全国累计增产粮食17124万吨。其中以黑龙江省贡献最大,增产3492万吨,占全国增产量的20.4%;其次是河南,增产2144万吨,占全国增产量的12.5%;内蒙古增产1412万吨,占全国增产量的8.2%;这3个省区对全国粮食总产的贡献达到41.1%。另外,增产在10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吉林、山东、安徽。粮食减产最多的省份是广东,10年减少115万吨。近10年来,贵州、浙江、福建、海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减少了10万吨到70万吨。

分品种看,2004—2013年三大主粮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例逐渐恢复,由2004年的74.3%上升至2013年的81.1%,为197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的增长最为迅速,由2004年的2545万公顷增至2013年的3632万公顷,增幅达45.7%,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由25%上升至32%。从2007年起,玉米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之后虽然粮食播种面积连续8年回升,但仍未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近2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2004—2013年,粮食单产由每亩308公斤增至359公斤,累计增长16.4%,年均增长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三大主粮中,小麦单产水平最低但增幅最大,由2004年的每亩283公斤增至2013年的337公斤,增长18.9%;玉米单产由每亩341公斤增至387公斤,增长13.5%;稻谷单产由每亩421公斤增至447公斤,增长6.3%。

可见,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来自单产的提高。2004—2013年10年中,播种面积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为42%,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58%。一般而言,提高粮食单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靠良种、良法和良田的投入,主要推动力量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二是依靠制度(如土地经营制度)变革,激发粮食生产的潜力。改革开放初期,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变革;2004年以来的粮食增产,则是科技进步发挥了主导作用。不过,历史比较来看,单产贡献率在下降。单产对于推动粮食增产1亿吨的贡献率分别由1978—1984年的127%和1984—1998年的96.1%减少至2004—2011年的54.5%,表明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尤其是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对提高粮食单产的效应日益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